面向對象的產品觀(7):向上生長

2021-01-10 騰訊網

導語:在前文,我們已經探討了產品構建的5個層面;但是產品是一個存活時間非常長,影響非常持續的一個事務,構建只是所有產品工作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產品工作的其他內容。

一、生命周期

就像人會有生老病死一樣,一個產品會經過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4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就是產品的生命周期。

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我們的目標就是快速成長,儘量延長成熟期,避免進入衰退期;但是用戶需求,市場環境甚至科學技術都一直在發生變化,為了適應變化,我們就需要將產品不斷的升級迭代。

產品的迭代升級就是從一個只能滿足核心功能的基本操作的胚胎,逐漸的進化為各方面都趨於完美的成品的功能。

二、MVP

這個詞不是NBA的最有價值球員的英文縮寫,而是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英文縮寫。

這個概念來自於精益創業,是指在一個點子剛冒出來的時候,不應該大張旗鼓的去大幹特幹的做非常複雜的產品;而是應該做一個只有核心功能的極簡化產品,然後快速的投入到市場中,快速的收集市場的反饋,之後用市場的反饋來不斷的完善產品。

這個構建產品 – 投入市場驗證- 收集市場反饋 – 得出意見 -改進產品的過程被稱之為:精益循環。

這個過程經過簡化之後,就形成了下圖所示的精益循環圖:

構建就是構建產品,構建產品可以使用文章所介紹的構建產品五層次的方法論來指導。

反饋就是收集數據,包含了數據埋點,數據存儲,數據挖掘等多個方面的工作。

衡量就是制定指標體系,包含了如何辨別好的指標,如何制定成功標準,如何去排除數據噪聲獲得真正有用的數據等。

認知就是數據分析,收集到的數據可以給我帶來什麼樣的指導,我們如何利用數據分析出正確的結論等。

如果說產品的生命周期就像汽車拉力賽。構建產品就像造一輛賽車,這是完成比賽的基礎,畢竟有了賽車才能進行比賽。

那麼反饋就是賽車監控系統,他隨時監控這賽車的各個部件的運轉情況的數據,並隨時上傳這些數據。

衡量就是賽車隊技師,他隨時判斷賽車的運轉情況,並不斷的給出賽車當前狀況的判斷;認知就像車隊領隊,他需要根據當前車輛的信息,來判斷是要停下來維修還是沒關係繼續行駛。

反饋、衡量和認知是如此重要和複雜。一篇文章肯定是無法說明所有的內容。

咱們這個系列主要說的是產品構建的方法論,未來有機會我再寫文來專門說一說這些內容。

三、產品的迭代目標

產品迭代的核心目標是改善。

世界首富貝佐斯說:改善等於成功;他的成功法則就是日拱一卒的不斷改善。

對於我們的產品來說,成功法則也無外乎改善,堅持不懈的改善是達成成功的最好路徑。

1. 改善的方向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用戶體驗金字塔:

這個金字塔就很明確的告知了我們一個產品改善的方向。

當一個MVP產品設計出來時,他只能滿足最低的要求:可用。

之後我們要根據用戶反饋不斷的改善我們的產品,逐漸的讓產品變得易用;當一個產品已經滿足了易用的標準後呢?

我們要讓產品變得好用,要能夠給用戶超出預期的體驗;最後讓用戶愛上我們的產品,離不開我們的產品。

四、向上生長

最初的產品就像一顆種子,之後在不斷的吸收各種養分,不斷的生長,最後長成為參天大樹。這個過程,就是向上生長。

向上生長的過程中,我們要謹記一個道理,產品是有生命的,他會自己找到生長的出路。

一個產品的生長路徑,在抽象出願景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所有的產品最終都會沿著最初的願景自然生長。

舉一個大眾點評的例子,大眾點評剛出現時,他的願景就是讓用戶找到滿意的餐廳;為了達到願景,他們確定了讓用戶對餐廳進行點評的核心功能。

當所有的用戶在吃飯之前都去大眾點評上去尋找餐廳時,大眾點評就順勢推出了餐廳預訂與團購;之後又衍生出了優惠券,買單等多個與之關聯的新功能。

像大眾點評這樣,產品的生長過程就是從最初設定的核心功能開始,之後不斷的生長出與核心功能相關的輔助功能。

最後就長成了以願景為根基,以核心功能為主幹,以輔助功能為枝葉的產品之樹!

五、後記

終於寫完了這個長篇系列,從最初構思開始,到最後落地寫成,總共用去了差不多1個半月的時間。

遙想當年,我作為一個前碼農冒失的闖進產品世界,捧著一本《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當聖經,滿腦子的馬斯洛需求層次,少即是多。

夢想著改變世界,獨上高臺,一欄眾山小。結果一出門就碰壁,被社會無情毒打到一度懷疑人生。

現在想想當時的情況都是慘不忍睹,不忍回顧。

一轉眼,從我入行產品到現在已經7年有餘,有句話叫七年之癢,說的就是到了第7年,你就某樣東西已經非常熟悉了,接著就會厭倦,嘗試一下其他的東西;為了抓住自己這顆蠢蠢欲動的心靈,我決定做點什麼。

做什麼也思考了很久,最後決定就寫一篇文章好了,好好總結一下自己這幾年的做產品的得失,結果一不小心就寫了7篇。看來我的話癆本質這輩子都沒辦法改變了…

文章寫得很長,感謝能看到最後的朋友,也希望我這幾篇文章能給看到的朋友帶來一些啟發。

系列文章最後,引用我看過的電影裡面說的一句話來結尾吧。

「我希望未來的世界會因為我的出現而有了一點點的改變。」

與君共勉。

本文由 @木道人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如何給女朋友解釋什麼是面向對象編程?
    女朋友拿著一本《面向對象編程》過來找我。什麼是面向對象?是要面向我寫代碼嗎?不是啦,這個面向對象的對象不是你這個對象啦。此時,我突然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殺氣。什麼?你還有其他對象嗎?有我好看嗎?有我瘦嗎?不對。你不能有其他對象。
  • 面向對象六大原則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面向對象設計中,應該遵循的六大原則。只有掌握了這些原則,才能更好的理解設計模式。 我們接下來要介紹以下6個內容。他的定義 如果對每一個類型為T1的對象o1,都有類型為T2的對象o2,使得以T1定義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對象o1都替換成o2的時候,程序P的行為都沒有發生變化,那麼類型T2是類型T1的子類型。 這樣說有點複雜,其實有一個簡單的定義 所有引用基類的地方必須能夠透明地使用其子類的對象。
  • 面向對象編程的災難:是時候考慮更新換代了!
    λ微積分為函數式編程提供了完整的理論基礎,而面向對象編程做則沒有與之匹配的理論。短期來看使用面向對象編程似乎是無害的,尤其是在綠地投資上。但是長期使用面向對象編程又會導致哪些後果呢?面向對象編程是一個定時炸彈,當代碼基足夠大時,將在將來某個時候爆炸。
  • 嘿,你對象在這兒——Java 面向對象編程:類和對象
    等到我們學面向對象的時候不得不去了解一下什麼是類,什麼是對象,他倆是啥關係。關於面向對象,網上那個寫得很好的例子已經被我抄到C語言與Java的區別那篇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左上角的菜單去查看。那麼類和對象到底是什麼呢?類就是有某些共同特徵的實體的集合;對象就是類的實例,一個對象當然就是一個類的實例。
  • opencv-python獲取圖像:面向對象與面向過程
    下面是分別用面向過程與面向對象的編程方法實現讀取本地圖像和打開攝像頭兩段代碼:# -*- coding: utf-8 -*-"""面向過程的編程方法,用函數把解決問題的步驟一步一步實現。Esc 退出,窗口活動時有效breakcamera.release() #釋放攝像頭cv2.waitKey(0) #等待按下任意鍵,窗口活動時有效cv2.destroyAllWindows() #銷毀所有窗口# -*- coding: utf-8 -*-"""定義類,面向對象的編程方法
  • 大牛級別程式設計師帶小白入門Python,花7天整理最全面向對象教程!
    Python作為人工智慧首選程式語言,也是最近大家知道比較火的程式語言,Python從設計之初就已經是一門面向對象的語言,正因為如此,在Python中創建一個類和對象是很容易的。下面有大牛級別程式設計師帶小白入門Python,花7天整理最全面向對象教程!供參考學習!
  • 詳解Java面向對象開發方法,看清華大牛帶你深入淺出剖析
    隨著軟體開發技術的逐步發展,為了進一步提高軟體的可重用性、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面向對象的程式語言及面向對象設計理論應運而生,Java語言就是一種純面向對象的程式語言。一般說來,軟體開發都會經歷以下生命周期:軟體分析:分析問題領域,了解用戶的需求。
  • 面向對象編程
    面向對象編程(OOP)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概念。很多書籍都是從解釋OOP開始,討論三大術語:封裝、繼承和多態性,但是解釋的效果往往讓人失望。本文希望讓程式設計師、數據科學家和python愛好者們更容易理解這個概念。我們去掉所有的行話,通過一些例子來做解說。這篇文章是關於解釋OOP的外行方式。
  • 如何以面向對象的思想設計有限狀態機
    這個時候就需要以面向對象的思想來設計有限狀態機。面向對象法設計狀態機面向對象基本概念以面向對象的思想實現的狀態機,大量涉及了對於函數指針的用法,必須對這個概念比較熟悉上述所提到了兩個設計方法都是基於面向過程的一種設計思想,面向過程編程(POP)是一種以過程為中心的編程思想,以正在發生的事件為主要目標,指導開發者利用算法作為基本構建塊構建複雜系統。
  • JAVA面向對象的多態是個什麼東西?
    面向對象的三大特徵:封裝、繼承、多態。在前面已經說了過了封裝和繼承。今天就來聊聊剩下的多態。多態,從字面內容來看,就是多種形態,多種狀態。在java的面向對象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講。於是我們同樣創建的動物的對象,同樣調用這個動物對象叫的方法,如果這個動物對象是貓,則會發出「喵喵」聲,而如果這個動物對象是狗,發出的聲音則成了「汪汪」。這就是不同之類之間體現出來的多態。在代碼上體現就是方法名稱,參數,返回值完全與父類相同,而不同的子類在方法體內的代碼邏輯不同。
  • 「樹堅強」逆境生長20餘年 樹冠向上生長(圖)
    在紅衛十堰藝術學校附近的一家汽配修理廠門口,有一棵樹「橫臥」在地面,生長得枝繁葉茂。路過此地的市民拍下了這棵樹並上傳到網上後,被不少網友贊為「樹堅強」。到底是一棵怎樣的樹呢?昨日上午,記者沿方山路從十堰藝術學校前行300米,在一家汽配修理廠門口見到了這棵躺在地上的樹。
  • Java基礎——面向對象和構造器
    所以要用實例成員進行存儲,new10個學生的對象,寄存在每個對象上,那麼就有10個對象。靜態成員存儲的話只可以存一份,如果多個對象的話就會覆蓋第一份的信息,所以靜態成員只能有一份信息。靜態成員:類只能被加載一次,靜態成員只可能有一份。
  • JavaScript數字向上取整:Math對象的ceil()方法
    基本概念Math對象的ceil()方法用於將它的參數向上捨入到最接近的整數,即它返回大於或等於該參數的最小整數。英文單詞ceil的意思是「裝天花板」,這一含義可以很形象地表示向上取整這一概念。ceil()方法的語法結構如下所示:Math.ceil(x);其中ceil()方法的參數x應該是一個數字,即x的類型應該是Number。
  • 面向對象技術在單片機系統設計中的應用
    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和技術與單片機系統設計相結合就產生了面向對象的單片機系統設計,其主要思路是把單片機系統的每個接口電路都看成了一個一個的對象。單片機系統設計的任務也就變成了各接口模塊對象的組合,這樣單片機系統開發者就可以把精力更多地用在系統設計上,特別是軟體的設計。
  • 圖說Java中的OOPs(面向對象編程系統)基本概念
    面向對象編程是一種編程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允許用戶創建所需要的對象,然後提供處理這些對象的方法,使用者通過操作對象而獲得運算數據。本文將以簡潔的方式對面向對象編程中的概念進行梳理。1.對象既包含數據又包含對數據進行操作的方法。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體現具體物理事物的鋼筆,電腦桌,顯示器,自行車,玻璃杯等等。3. Inheritance(繼承)繼承是Java中的一種機制,它允許其中一個對象獲取父對象的所有屬性和行為(方法)。他是面向對象編程系統(OOPS)的重要組成部分。Java繼承的思想是可以創建基於現有類的新類。
  • Java面向對象之接口——interface
    Java面向對象之接口——interface什麼是接口一般計算機中的接口分為對於同一種型號的主板上的多個USB插槽,他們有相同的數據交換方式,相同的實現細節;在面向對象的思想中,可認為他們都是同一個類的不同實例,也就是說插槽是USB規範的實例。
  • 誰在控制植物的生長?為何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莖向上生長?
    一顆種子被種在土壤中,汲取了充足的養分之後,它「破殼而出」開始生長,根部鑽進泥土裡,不斷地向下生長,而莖部則鑽出泥土,伸向天空。這樣的生長現象我們都見過,也不足為奇。那麼你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植物會按特定的生長方向生長?是誰在控制著植物的生長嗎?
  • 誰在控制植物的生長?為何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莖向上生長?
    一顆種子被種在土壤中,汲取了充足的養分之後,它「破殼而出」開始生長,根部鑽進泥土裡,不斷地向下生長,而莖部鑽出泥土,伸向天空。這樣的生長現象我們都見過,也不足為奇,那麼,你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植物會按特定的生長方向生長?是誰在控制著植物的生長嗎?
  • 在.NET中,C#舉例深度理解面向對象編程中的封裝、繼承和多態
    -面向對象編程1.什麼是面向對象編程?我們在沒有接觸類之前,所有的代碼都是堆在一起的,沒有面向對象的概念,但接觸了類/對象/繼承/接口之後,我們要建立自己的面向對象編程的概念,在編碼過程中,要讓自己編寫的程序是面向對象的,而不是堆代碼。微軟在.NET框架中推出的C#語言是面向對象的強類型程式語言。
  • Unity遊戲開發:C Sharp進階之面向對象編程
    C進階之面向對象編程深入淺出的C#進階課程在了解C#基礎語法之上,進一步學習面向對象(OOP)編程技術和.NET框架,並深入講解在實踐中總結出的OOP設計理念。學完本課程,即可設計出優質的面向對象程序,並可在Unity中用C#來開發所有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