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武漢大學的小招整理了來自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2019級本科生薑霆遠學長(高考物理滿分)分享的物理備考經驗,送給需要的高三學子:
#Step1 高中物理概況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咱們來談談這個讓廣大考生頭疼的學科——物理。
什麼是高中物理呢?高中物理可以說是經典物理中的經典,無論怎麼學都是:力、熱、電、光、原子。咱們教材中的內容無非:運動,力,和電磁兩兄弟,原子變成了必修但考得也不太深,熱和光被拋棄當選修了。這是就高中物理的基本概況。
今天的內容主要分為四個板塊,基本公式,物理過程,物理模型,和解題思想與技巧。我會先從前三個板塊讓你體會到你從沒學過的新版本。
咱直奔主題,看基本公式。
#Step2 掌握基本公式
什麼是基本公式呢?類似於F=ma,此公式一看就知道是基本公式,基本公式就是在教材中明確提到的公式,有相對明確的使用範圍,我們需要對其產生非條件反射。
考綱中提到:要弄清楚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準確意義,而不是只限於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符號。對各物理量的定義,應準確理解其內涵、外延以及相關的實際背景。
通俗的來講就是在勻強電場裡別用E=kq/r^2,在變加速運動裡別用x=1/2at^2。每一個基本公式對應一個特定的情景(即使用條件)只要把題分析好,在對應的情景下用對應的公式,解題就是流水線的工作。
例一
這道題就考查有關天體以及圓周運動的基本公式:
題幹中有用的信息就是木星質量大於地球,兩個衛星軌道半徑相同。選項裡涉及的物理量有周期,線速度,向心加速度和萬有引力,而這些物理量在上面的公式中都可以找到。咱開始分析:木星質量大於地球,兩個衛星軌道半徑相同,我們就可以得出甲的向心加速度大於乙;所受引力不僅取決於中心天體和軌道半徑,還取決於衛星自身的質量;在軌道半徑相同的情況下,線速度與向心加速度成正比,周期與向心加速度成反比,所以這道題選c。
題目很簡單,關鍵在於在考場上能不能快速找到和題目相關的基本公式,並把哪些量是固定的,哪些量是要求的找出來,剩下的就是套公式了。
Tip:
高中物理公式看似很多,其實數一數並不多,比化學方程式數量要少很多。在高三複習的過程中,或是在做題的時候,我們要自己去總結基本公式,記在錯題本後面。然後在後面標註好它的使用條件,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看錯題的時候也看幾遍基本公式加深印象。
#01
就像考綱說的,掌握每個物理公式中的每個物理量的含義,單位!包括其內涵和外延!
類似公式多對比,比如說萬有引力公式中的r含義是「兩個物體的重心間距」!庫倫力公式中的r含義是「兩個帶電體的電荷量中心間距」!這兩個r都不能簡單的理解為「中心間距」!,單位一定要看清楚,不能等號左邊是焦耳,右邊變成ev了
#02
掌握每個公式的來龍去脈,有推導過程的要理解並掌握其推導過程!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個過程既重複了最初學習公式的過程又訓練了邏輯推導能力,學到的不僅是公式,更重要的是科學方法!等以後考試時甚至若干年以後再遇到該問題,即使已經忘記了公式,自己依然可以推導出來這些物理公式!
#03
牢固掌握每個公式的適用範圍!
易錯點有些中學生朋友們不重視這一點,導致做題時不知道該選擇哪個公式!幾乎每一個公式都有適用範圍,一定注意這一點!
#04
要牢固記住就必須多歸納記憶技巧!
可以採用任意形式的技巧,當然運用所有技巧的前提都應該建立在已經把物理公式理解透徹的基礎上!比如說萬有引力這一章的內容,其實就可以用「一個公式,兩大思路,三個宇宙速度,四個結論」全部概括了!再比如說交流電這一章內容,可以用「一圖,二損,三關係,四個值」全部概括!記住,要加強對比抓聯繫,多歸納總結!方法:自己去想像一個物理情景,對應第三點。
#05
多運用!在做題實戰中提高能力,在運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公式!
很多人喜歡用二級結論,我也喜歡用。中學生朋友們,中學物理公式並不多,核心公式更少,物理有趣而且有意義,只要用心,就能做到遊刃有餘!
# 物理過程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下物理過程。物理過程,顧名思義就是小球由A運動到了B。
物理題難就難在分析上,關鍵就是如何將一個多過程的問題拆成可以三兩下就解決的問題。
其實我們可以把「物理」二字去掉,單看「過程」來分析。既然是過程,肯定有始也有終,而且始和終還對應特定的位置,我們所做的無外乎求過程中的某個參量,或者把始/終的位置求出來,題裡問的也不就是末速度、末位置之類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找好每個小過程的始末,然後依次攻破。
想要訓練如何分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大題,如果想要體驗最佳效果就不要看問題(當問題中沒有附加條件時),自己試著把所有能推出來的物理量全部算出來,問題的答案也就在其中。
例題
【磁場和A中電流成正比,b和變化率成正比 acd】
物理模型其實就像遊戲《我的世界》裡的方塊一樣,是你所有工作的基礎,你需要去開採,而且手裡的方塊越多越好。你見過的模型越多,分析物理過程的時間也就越少。每一種題型所對應的模型也是特定的,比如測電源內阻的電流表內外接,運動壓軸裡的傳送帶,電場力的等效重力,磁場裡分解速度......然而想要得到如此好的東西最快的方式就是刷題。每見到一個新的物理模型就把它歸納到本子上,看錯題的時候順帶著就看了。分析問題的時候先找到對應的物理模型,分析過程就會變得遊刃有餘。
1."質心"模型
2."繩件.彈簧.杆件"模型
3."掛件"模型:平衡問題.死結與活結問題
4."追碰"模型
5."運動關聯"模型:一物體運動的同時性、獨立性、等效性、多物體參與的獨立性和時空聯繫
6."皮帶"模型
7."斜面"模型
8."平拋"模型
9."行星"模型
10."全過程"模型:勻變速運動的整體性、保守力與耗散力、動量守恆定律、動能定理、全過程整體法;
11."人船"模型
12."子彈打木塊"模型
13."爆炸"模型
14."單擺"模型
15."限流與分壓器"模型
16."電路的動態變化"模型
17."磁流發電機"模型
18."回旋加速器"模型
19."對稱"模型
20.電磁場中的單杆模型
21.電磁場中的"雙電源"模型
22.交流電有效值相關模型
23."能級"模型
24.遠距離輸電升壓降壓的變壓器模型
例題
【分析】:
磁場中導體杆的運動取決於安培力,而安培力又取決於速度,如果只用高中知識是無法解決的。所以我們回頭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條件。
咱這裡的思想與技巧,又稱,套路。常和物理模型配套使用,和物理模型一樣,也需要積累,也需要通過做題來強化。
來源: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 文案:姜霆遠 羅啟雯 封面圖:李俏玲 排版:呂佳琪 審核: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