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但是有一個現象大家都明白。中國本土的機器人企業非常的少,在世界上有名的也寥寥無幾。國外機器人企業都衝進中國土地,把他們的技術與高科技都帶到中國, 一些土豪企業把市場開拓到中國,也給中國的機器人事業帶來了一定的好處。我們一起來看看在中國的外國機器人企業吧,並且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下,中國市場銷 售前十的機器人公司,也有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一起看看排名吧。
日本發那科公司(FANUC)
日本發那科公司創建於1956年,英文名字是fanuc。發那科是全球最多樣化的自動化工廠、機器人和智能機械的製造商。發那科自成立以來,在機器人領域一直領先於全球,2008年發那科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個突破20萬臺機器人的廠家,市場份額穩居第一。
日本機器人發展較早,並在1992年,發那科公司開辦了機器人學校,為客戶與學員提供實體樣機技術培訓。
發那科機器人、智能機械不斷做大,並且不斷地開拓海外市場。1997年,發那科在上海成立了—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上海成為了中國最早推廣機器人技術的跨國公司。並在2002年,相繼在廣州、深圳、天津、武漢、大連、太原等地設分公司。
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作為中國的總部,在2010年是中國世博年上,上海電氣集團及其下屬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此次將亮相世博。與他們一起亮相的還有發那科研發的工業機器人。
安川電機
安川電機有限公司是由日本安川電機株式會社全額投資的外商獨資企業,1999年在上海註冊,註冊資金3110萬美金。安川電機在機器人、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都有非常雄厚的技術。安川公司並不如同發那科一般瞬間強大,但是靠著自身的專業技術,慢慢的躋身世界前列。安川與發那科一樣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有著非常凸顯的成績。
安川電機最出名的還數多功能機器人莫託曼,它是以「提供解決方案」為概念。安川電機的工業機器人有著不同種類,焊接、搬運、裝配、噴塗機器人一直活躍在日本、中國以及全世界。
庫卡機器人(KUKA)
庫卡機器人是德國起步最早的機器人公司。1898年,在奧克斯堡建立,最開始並不是做工業機器人,而是關注室內照明方面。直到1995年才成立現今的庫卡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是世界上領先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之一。
庫卡工業機器人成長史非常早,1973年,庫卡建成全球第一臺六軸機電驅動的工業機器人FAMULUS;1976–年,發明了IR6/60–全新的機器 人類型六軸機電驅動帶角手;1989年,新一代工業機器人誕生,並且無刷電機的使用降低了維護成本提高了技術可用性;2007年,庫卡titan成為當時 最強大的6軸工業機器人,被計入吉尼斯紀錄;2010年,KRQUANTEC系列工業機器人貼補了機器人家庭中載重90-300公斤工作範圍達3100毫 米這一部分的空白;2012年,最新小型機器人系列KRAGILUS上市;2014年,庫卡推出適用於食品工業超抗寒機器人。從庫卡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庫 卡在工業機器人方面創造出非常多的奇蹟。
庫卡機器人公司在全球擁有20多個子公司,大部分是銷售和服務中心,其中包括:美國,墨西哥,巴西,日本,韓國,臺灣,印度和絕大多數歐洲國家。
ABB機器人有限公司
abb集團是全球500強企業之一,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abb由兩家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國際性企業-瑞典的阿西亞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 瑞公司(BBCBrownBoveri)在1988年合併而成。ABB是全球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領導企業,致力於為工業、能源、電力、交通和建築行業 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高生產效率和能源效率,同時降低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1992年,ABB在廈門投資建立了第一家合資企業。1994年ABB將中國總部遷至北京,並於1995年正式註冊了投資性控股公司——ABB(中國)有限公司。
2012年,ABB推出了2款工業機器人和 領先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擴展其產品組合。abb機器人不僅廣泛應用於傳統的汽車工業,而且在3C、食品和飲料、醫藥和飼料加工等領域也不斷拓展新應用。 abb機器人不僅幫助國內客戶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高達50%,還將工人從密集和重複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同時大幅提升產品質量。
2013年3月6日ABB公布了2012年在華業績,其銷售收入實現穩定增長,超過52億美元,這一業績主要來源於提高和改善國內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及ABB出口業務的持續增長。
歐地希機電有限公司(OTC)
歐地希機電有限公司是焊接機、焊接機器人行 業的龍頭企業「日本DAIHEN」在海外進行產品銷售時使用的著名商標。在世界電弧焊接機市場中OTC(歐地希)集團的生產銷售規模已經排名世界第4位, 以趨勢看,幾年後將會躋身為世界第1位。在中國,OTC集團擁有3個子公司,其中「歐地希機電(青島)有限公司」和「牡丹江歐地希焊接機有限公司」是生產 工廠,其產品由下轄50家代理店的「歐地希機電(上海)有限公司」統一銷售。這些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造船、車輛、橋梁、建築鋼結構等基礎產業,尤其在 不鏽鋼、鋁合金的「高質量焊接、高速度焊接領域」中大顯身手,為中國的工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日本松下集團
1994年,日本松下集團在中國唐山建立了唐山松下產業機器有限公司,公司完全採用日本松下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使用世界一流的製造、調試和檢測設備,生產商標為「Panasonic」的各種弧焊機、電阻焊機、等離子切割機、機器人及焊接切割用純正部品。自1996年起,經濟效益連續居中國電焊機行業之首。
直到2005年,松下開始成立機器人部門,開始大力推廣機器人事業。松下集團不僅在工業機器人上有所作為,同時也發明出非常多的家庭智慧機器人。2002年,松下電器產業開發出具有行走功能的清潔機器人。在工業方面,松下主要研製焊接機器人,主要涉及在汽車車身的焊接上。松下雖然不及前面幾家公司,但是它有著自己的特色,也在中國佔下了一片屬於自己機器人市場。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由公司是一家以機器人獨有技術為核心,致力於數位化智能高端裝備製造的高科技上市企業。新松是國內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及瀋陽設立五家控股子公司。它改變了中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局面,新松對於工業機器人技術裝備也非常的齊全。
新松在機器人不僅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上取得成就,同時也發明了一些家用型機器人與服務型機器人。同時移動機器人產品綜合競爭優勢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被美國通用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列為重點採購目標;特種機器人在國防重點領域得到批量應用。它是國際上機器人產品線最全廠商之一,也是國內機器人產業的領導企業。3月20日,新松機器人國內率先產業化,預計年銷售達2500萬元。
川崎機器人有限公司
川崎機器人(天津)有限公司是由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100%投資,並於2006年8月正式在中國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註冊成立,主要負責川崎重工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在 中國境內的銷售、售後服務(機器人的保養、維護、維修等)、技術支持等相關工作。川崎機器人在物流生產線上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機器人產品,在飲料、食品、肥 料、太陽能、煉瓦等各種領域中都有非常可觀的銷量。川崎的碼垛搬運等機器人種類繁多,針對客戶工場的不同狀況和不同需求提供最適合的機器人、最專業的售後 服務和最先進的技術支持。公司還擁有豐富的部品在庫能夠為顧客及時提供所需配件,並且公司內部有展示用噴塗機器人、焊接機器人,以及試驗用噴房等能夠為顧客提供各種相關服務。公司依靠高度的綜合技術實力,以提供高功能、高質量、高度安全的產品及服務為使命,得到社會與顧客的信賴;充分認識企業的社會責任,以誠信、有活力、有高度的組織性以及勞使雙方相互信賴作為根本,不斷進步。
那智不二越工業機器人
作為製造、銷售、技術工程服務的基地,NACHI不二越已經設立「那智中國事業中心」。那智不二越(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作為那智中國事業的核心公司,秉 承為世界提供頂級優質產品和為中國製造業服務的使命感,積極開展業務活動。在明年年初竣工的張家港基地開設介紹NACHI產品和相關工業鏈的展示廳 -NACHIGalaxyChina。各製造工廠還提供精密刃具修磨服務、切割刃具及汽車空調用球軸承及液壓馬達和液壓站的生產、汽車驅動系統功能零部件 的生產及服務。不斷以多重視角開展NACHI業務,讓與全新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中國事業深深紮根,枝繁葉茂。
現代機器人
現代與許多機器人企業一樣,一開始並不是以機器人為主,現代機器人的研究始於20世紀中期,其技術背景是計算機和自動化的發展,以及原子能的開發利用。1954年美國戴沃爾最早提出了工業機器人的概念,並申請了專利。該專利的要點是藉助伺服技術控制機器人的關節,利用人手對機器人進行動作示教,機器人能實現動作的記錄和再現。這就是所謂的示教再現機器人。現有的機器人差不多都採用這種控制方式。
作為機器人產品最早的實用機型是1962年美國AMF公司推出的「VERSTRAN」和UNIMATION公司推出的「UNIMATE」。這些工業機器人的控制方式與數控工具機大致相似,但外形特徵迥異,主要由類似人的手和臂組成。
1965年,MI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個具有視覺傳感器的、能識別與定位簡單積木的機器人系統;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察·豪恩製造了第一臺由小型計算機控制的工業機器人,它是液壓驅動的,能提升的有效負載達4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