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了,主角們的瘋狂與叛逆也被世界磨平了。
人生也許就是這樣,再怎麼喪,還是要繼續,時間會改變一切。
兩年後看第二季,會有一種聽別人說王子和公主的故事一般:王子和公主從此在城堡裡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後來呢?後來呢?
我們總是喜歡問後來。其實沒有後來會不會比較好呢!
第一季結尾
人世間所有的一切歸結起來不外乎一件事,那就是「愛」。
你想要成功,需要向全宇宙發射電磁波,告訴宇宙告訴世界你想要什麼,所謂「吸引力法則」也不過就是「愛的法則」。關於這一點,朗達拜恩講的非常透徹。
你想要幸福,就需要本身就被愛包圍,長相甜美溫柔單純的孩子大都有個充滿愛的家庭。
可憐的邦尼
是很喪沒錯,但是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都來自一個缺乏愛與安全感的原生家庭。
我也知道這幾年,原生家庭的問題已經被說爛了,但其實所謂的不好的原生家庭並不僅僅在於經濟條件的限制,雖然這也是重要的一環,但是根本還是在於「愛」。
愛是一個簡單複雜的詞。
詹姆斯的媽媽自殺,爸爸不知道如何關心自己的孩子,愛麗莎的媽媽再婚,繼父討厭她生母卻縱容沒有發言權。
詹姆斯從一個想要殺死一個人的精神患者到一個想要保護一個人不惜犧牲自己,以及希望想要預謀殺了他們的邦尼得到更多的精神幫助。
我不想說是愛改變了他,作為一個冷漠世間的看客,這種美好的希望太難發現,也只會大概率的出現在影視作品裡面。
第二季詹姆斯回歸
我最大的感觸在於:心中一直盤旋著,到底父母之於子女之間究竟是什麼意義呢!
記得幾年前迷東野圭吾,看他的《時生》。他說:到了我這個年齡,周圍的朋友都有了孩子。問及生下孩子的原因時,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順其自然」之類。
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們能否在孩子面前自信地問:「作為我們的孩子,你覺得高興嗎?」
孩子是否會回以「我非常慶幸有你們這樣的父母」,其實是永遠的謎。
文中的母親在失去重病去世的兒子時悽然的說:「真想問問孩子:到世上走一回是什麼感覺?他感到幸福嗎?他恨不恨我們將他帶到人間?」
生和養,還真是個難題。
愛麗莎決定走出心裡的那間屋子
價值取向我們需要浪子回頭,最近席捲B站的某書院,在我看來講述的同樣是個恐怖悲劇故事。
父母打著希望孩子變好的旗號,自己卻希望不參與不麻煩,將孩子丟進入地獄般的地方改造。卻沒有認清自己才是惡的根源。
我想很多父母都是在還沒有認清自己的情況下便成為了別人的父母。
不管怎樣,人生還真是不簡單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