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初三考生當下處於結束新課轉入複習的節點,重慶晨報-上遊新聞11月18日開始推出「高分突破·指點中考」系列融媒報導,特邀市內名校的名師解讀中考新趨勢,支招複習好方法。前幾日陸續刊發的語數外三科被上遊新聞轉發後,閱讀數已突破30萬+,網友評論「價值高,方法好」,不少家長還推薦給學校老師,在群裡分享。今天下午,第二批名師將到上遊新聞演播室錄製「高分突破·指點中考」視頻。
今天我們特邀了物理科目的名師,細說中考物理複習策略。
名師簡介 劉安剛,南開中學物理教師,中學一級教師,初三年級物理備課組組長。曾獲南開中學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南開中學優秀青年教師稱號,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育專委會論文比賽一等獎,重慶市初中物理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多篇論文在省級和國家級刊物發表。
【解讀新政】
試題難題布局變化
劉安剛認為,重慶中考物理試題在不斷尋求變化創新,而變化創新主要體現在命題者對「理解」層次知識點的分配和試題編制等方面。「理解」層次的知識點是:密度、壓強、歐姆定律、電功和電功率。
他預測2019年重慶中考物理會有如下變化:
1.試卷的題型、結構、分值、難度係數、區分題的位置、高頻考點的設置等基本不變。
2.因2018年中考壓強浮力所佔分值較少,僅4.5分,2019年會有所增加。
3.初高中銜接會略有體現,例如:受力分析;強化推理分析物理過程的思維能力;運用適當數學手段解決物理問題;力學的綜合應用;電源內阻;力與運動;電錶改裝等。
4.難題布局變化:選擇題第8題可能會是壓強浮力以及液面升降問題;填空題第12題可能會是電學綜合題(含圖像分析);實驗題第17題可能會是壓強浮力以及密度的綜合,也可能是探究電流電壓電阻關係、伏安法測電阻、測電功率這三個實驗的綜合;計算題第20題可能會是電力熱的綜合或壓強浮力綜合計算題。
5.實驗題:測密度;探究電流電壓電阻關係、伏安法測電阻、測電功率,這幾個實驗仍舊是考查重點;可能會考查在做實驗過程中實際出現的問題讓同學們加以分析判斷,真正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跳出以往不做實驗也能答題的怪圈,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基本技能、觀察能力、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對實驗現象進行歸納、總結、探究的能力,更加注重對實驗過程的體驗和感悟。
6.創新變化:以社會關注的問題、與生活實踐聯繫緊密的學科前沿問題、教材中的插圖、課內的想想議議、課後的實驗探究為背景和切入點,通過設計考查創新能力的試題,引導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究、追求真理、積極實踐,關注科學與社會的關係。
【複習策略】
四輪複習要走心
(一)分章節複習
1.研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2019年重慶中考考試說明》,明確每個考點的要求層次,做到複習全面、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少做額外功。
2.教材「清」,回歸課本、閱讀教材,明確概念、規律、公式等。中考80%的試題屬於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的知識面寬、覆蓋面大。其實,在往年的中考試卷中有很多我們看似「新鮮」的試題,其實都來源於課本。
3.體系「明」,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理清知識線,分清解題思路,弄清各種解題方法聯繫的過程,建議每一章學完之後畫一個知識結構的思維導圖。
4.練習「精」,在複習知識後,及時加以精準的練習,題不求多但求經典。
建議:準備一個錯題本,收集錯題與好題,每題後面要有反思。每一個單元或每一個階段需要有階段測試,檢測複習效果。
(二)專題複習
主要針對考試的重難點以及高頻考點進行專題訓練,難度應略大於中考。例如:測量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浮力壓強綜合;電學的專題訓練;動態電路分析、有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電路連接方法;電壓表和電流表在電路中的變化分析;電路的分壓和分流特點應用;電路故障分析;歐姆定律;電功和電功率;動態電路的計算;電、熱綜合計算;電、力綜合計算。
(三)分題型複習
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四個板塊分題型、定時間訓練。
(四)考前模擬訓練
考前模擬訓練是考前最關鍵的一輪複習,初三下期建議做15套左右的仿真模擬考題,一開始難度大一點,越接近中考難度越小、越貼近中考。
模擬訓練和系統的分章複習不同,它們各自承擔著不同複習功能。一套模擬試題知識點的覆蓋面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模擬訓練階段有知識的「真空」現象,但適量的強化訓練可以提高學生適應考試、綜合應對的能力。要通過訓練掌握解題的規範性要求。
【高分突破】
重點題型科學訓練
1.選擇題:選擇題應注意審題,平時在學習中要養成對一個問題多進行反思,必須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只有對其剖析得全面、深刻,才能對所學知識全面掌握和透徹理解。
2.填空題:同學們在複習過程中應懂得歸納兩年來所學的物理基本知識、規律使之系統化(在老師的幫助下),平時應注意培養自己的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驗題:同學們在複習時應重視課本中出現過的每個實驗以及實驗的各個細節。
4.計算題:精選精練,注意答題規範,善於反思錯題,總結方法。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黃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