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蘭|概況
一葉蘭(拉丁學名:Aspidistra elatior Blume.),又名蜘蛛抱蛋,別名大葉萬年青、竹葉盤、九龍盤、竹節伸筋等,百合科、蜘蛛抱蛋屬。多年生長常綠宿根性草本植物,根狀莖近圓柱形,直徑5~10毫米,具節和鱗片。葉單生,彼此相距1~3釐米, 矩圓狀披針形、披針形至近橢圓形,長21~46釐米,寬8~11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多少皺波狀,兩面綠色,有時稍具黃白色斑點或條紋;主要分布於中國南方各省區以及海南島、臺灣島等。中醫以根狀莖成分入藥,是應用非常廣泛的藥材。四季可採,曬乾或鮮用。能活血散瘀,補虛止咳。有助於治跌打損傷,風溼筋骨痛,腰痛,肺虛咳嗽,咯血功效。
一葉蘭|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溼潤、半陰環境、較耐寒、極耐陰。生長適溫為10~25℃,而 能夠生長溫度範圍為7~30℃,越冬溫度為0~3℃。
一葉蘭|養護管理
一葉蘭適應性強,生長較快,每隔1~2年應進行一次換盆。多用壤土、腐葉土和河沙等量混合的培養土。換盆時施入少量碎骨片或餅肥末作基肥,栽植後澆透水放於陰涼處培養。生長期間應充分澆水,並經常往葉面上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每月可施l~2次稀薄液肥,以促使萌發新葉和健壯生長。
斑葉品種應施以輕肥,如肥分太足,葉面斑點容易消失。夏季應避免陽光直射,但需注意通風,並及時清除黃葉。在新葉萌發至新葉正在生長階段,不能放在室內陰暗處,否則新葉長得細長瘦弱,影響觀賞。北方地區冬季應移入室內,減少澆水並停止施肥,若此時盆土過溼易引起爛根。
一葉蘭|傳統價值
粽子是過「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或以添加輔料煮製而成。粽葉品種繁多一般以箸葉(zhù yè)、箬葉(ruò yè)、蘆葦葉製成, 是製作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南方一般以箸葉、箬葉為主,北方以葦葉為主,用途也非常廣泛,如鬥笠、手工藝品等。
粽葉一般都擁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葉綠素和多種胺基酸等成份,其特殊的防腐作用也是粽子易保存的原因之一,氣味芳香,聞之如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粽子不一定是以上幾種粽葉製成,不同的包裹材料,造就不同的粽子,再加上包裹的方法以及餡料,所以粽子也是品類繁多。
若你喜歡綠植,就關注綠植,轉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讓你的朋友也一起植物優生活!
點擊「閱讀原文」。回到植物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