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18秋季森林生態系統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8個國家的14位特邀嘉賓聚首北京林業大學,研討交流全球氣候變化與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維持。這是北京林業大學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Forest Ecosystems,簡稱FE)第5年組織此類國際學術會議。
5年來,《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教授與國際著名林學家Klaus v. Gadow教授兩位主編的精心「栽培」下,從名不見經傳晉升為國際一流,其國際化進程在學術期刊界堪稱典範。
據北京林業大學期刊編輯部主任趙秀海介紹,《森林生態系統(英文)》於今年年初被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並在今年6月獲得首個JCR(期刊引證報告)影響因子,達2.426,在國際林學領域的66種期刊中排名12位,是國內唯一進入JCR林學領域Q1區的期刊。
一本高校創辦的學術期刊能夠在短短幾年晉升國際一流,不得不說,它的發展「有一套」。
期刊是學校對外交流的窗口
林學和風景園林學是北京林業大學的兩大優勢學科。林學學科是一個大學科,北林大70%以上的學院都與林學密切相關。2014年以來,北京林業大學本著「走出去、引進來」的理念,把打造英文期刊作為助推學校國際化進程的重要環節,決心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與《鳥類學研究(英文)》兩本英文期刊打造成國際水平的期刊。
之所以這樣考慮,尹偉倫認為,期刊為學校搭建了一個高層次的學術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國內專家學者可以更快地接觸到國際學術前沿,通過與國際專家學者交流,更好地了解當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森林生態相關的研究,同時也可以幫助國際學者更多地了解中國林業科研領域的重要進展,在國際上提升我國林業研究的學術影響力。對高校來說,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森林生態系統(英文)》每年組織春秋兩季國際研討會,這是提高期刊國際知名度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學校聚攏人氣、活躍學術氛圍、促進國際交流的有效舉措。
通過組織國際研討會,《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得到很多林業研究領域頂級科學家的支持,並且吸引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作者和評審專家。比如:2014年3月創刊號的文章由8個國家的14名森林生態系統領域的著名學者撰寫,一經上線迅速在專業圈內引起廣泛關注,下載量與引用率迅速攀升。2015年刊發的一篇文章入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清華大學圖書館等單位發布的「中國科技英文期刊產生國際引次的論文TOP50」(位列第9位)。2014年至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已組織召開10次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際一流專家近200人。
憑著舉辦一系列國際會議的舉措,《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建立了優質的稿源渠道,發表的論文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拒稿率高達80%,期刊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迅速提升。2017年入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等單位發布的「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TOP5%)」,在所有參評的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學術期刊中位列第99/6210位。
高起點高標準選擇國際化運行模式
《森林生態系統(英文)》誕生於2014年,其前身為《林業科學與實踐(英文)》,更早為北林大1992年創刊的《北京林業大學學報(英文版)》。2013年,北林期刊編輯部主任趙秀海與現任主編Klaus v. Gadow教授和尹偉倫院士等開始謀劃如何進一步打造《林業科學與實踐(英文)》這本英文期刊。
「我和趙秀海主任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探討期刊名字的問題。我們需要一個足夠包容,叫起來又響亮順口的名字。」主編Gadow認為,規劃一條全球化的路線非常重要。為此,他們決定與國際知名學術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合作,採用開放獲取的出版模式使優秀文章通過網絡第一時間送達讀者。期刊出版的所有文章發布在期刊網站上,供讀者免費閱讀和下載,並與重要資料庫進行連結。這種模式比傳統的印刷,讓文章發表時間提前了約6個月。
其次,一種學術期刊要想有所發展,信譽和名聲格外重要。《森林生態系統(英文)》採用國際化辦刊方式,以完全的專家辦刊來保障刊物的高質量。來自中國、美國、德國、瑞典、芬蘭、西班牙、比利時、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印度、南非等16個國家的50位知名專家組成專業水平一流並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編委會,國際編委比例達74%,並不斷更新國際化團隊,使期刊始終保持活力。同時,期刊對編委提出了明確的責任和義務,要求編委承擔投稿、約稿和審稿任務,編輯團隊定期組織召開國際編委會、主編工作會,編制出版計劃、確定出版主題、遴選特邀作者、組織國際推介等,這些都為刊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趙秀海介紹,為有效攔截關係稿和人情稿,期刊編委從制度上設置「防火牆」——建立了科學、規範的同行評議制度並嚴格執行,保證期刊的學術質量。
通過編委會成員的邀請與推薦,《森林生態系統(英文)》活躍的國際審稿專家已擴充至1000餘人。專家們在具體的審稿工作中,針對每篇文章的科研設計、結構布局、學術水平等方面提出嚴謹的處理意見,對提高稿件的學術質量起到把關作用,以保證期刊的學術價值。此外,編委們將審稿意見轉發作者,重點幫助諸多發展中國家的作者修改並提升至較高的科研論文的水準。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將該國科研成果與世界分享,是《森林生態系統(英文)》主編一直關注並致力於從事的事情。
在編委會、審稿專家及編輯的嚴格把關下,《森林生態系統(英文)》既發表過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論文,也拒過著名研究機構首席專家的投稿。Gadow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期刊2017年收到投稿139篇,錄用率為28%;而2018年1-8月就收到投稿127篇,錄用率僅為18%。可見,隨著期刊影響力的快速提高,期刊的投稿數量迅速增長,期刊對優質稿件的篩選更加嚴格。
名人效應把「火車頭」拉到全球前沿
國內很多期刊的主編多為掛名,並不做具體的事。《森林生態系統(英文)》邀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德國林學家Klaus v. Gadow教授和我國著名的森林培育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教授擔任主編,兩位「名人」中西合璧,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走向世界當作一份心愛的事業去做,不遺餘力地提升本刊的學術品質與國際形象,為刊物聚集人氣,讓本領域的科學家們逐漸認識和喜歡《森林生態系統(英文)》,也讓國際審稿專家、作者和讀者等不斷成為刊物的常客。
Gadow教授曾擔任德國哥廷根大學森林經理與收穫研究所所長、國際林聯第四學部主席,在森林經理及森林模擬方面有傑出貢獻,至今已發表200餘篇科學論文,出版著作20餘部,曾被德國和美國林學會聯合授予「國際林業傑出成就獎」。Gadow教授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森林經理學科的發展。正當傳統森林經理學科下滑之際,2005年他出版了長達342頁的現代森林經理專著《Forsteinrichtung》,提出了「多路徑理論」,符合近自然森林思想的新「三砍三留」原則等,奠基了林分結構分析的現代森林生態學和經理學途徑,著名的混交度理論由此誕生並傳遍世界,給世界林業研究帶來了新的契機。為強化中國林業和國際林聯(IUFRO)在森林經營方面的深層次合作,Gadow教授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多年在森林動態模擬方面的積累,撰寫成稿且在德國以中文形式正式出版《森林生長與幹擾模擬》,免費贈送中國1000冊,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森林動態模擬技術。
期刊副主編、美國普渡大學教授梁晶晶表示,《森林生態系統(英文)》主要刊登森林生態系統研究領域高質量、原創性的研究論文和評論性文章。森林生態系統涵蓋面極廣,今後,除了展示專業領域的科技前沿,期刊還將不拘一格,鼓勵刊發那些可以面向更多讀者的文章。
談到未來的發展,尹偉倫表示,隨著辦刊水平和期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將與學校的優勢學科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對提高北林國際學術影響力、助力北林「雙一流」學科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已朝著打造國際知名林學學術期刊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森林生態系統(英文)》編輯團隊將不忘初心,為搭建國際森林生態研究領域中國與世界高水平的學術平臺這個目標繼續努力與奮鬥,在實現中國優秀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