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電池大家不陌生了,自從荷蘭人馬森布洛克在1746年發明了萊頓瓶以來人們陸續製造出來各式各樣的電池,當然,自充乾電池的出現,它才走入了實用領域,為了能夠有效互換,國際電工委員會對乾電池的規格進行了標準化,於是有了我們今天的5號電池、7號電池,這些電池的額定電壓為1.5V,這為使用電池的電器帶來的好處是可以互換,從早期的碳性電池到今天流行的鹼性電池,都是維持這個電壓標準,只能在容量上有所突破,鹼性電池具有容量大不易漏液的優點,因此成為主流,但每年要消耗這麼多電池,汙染和浪費是巨大的,於是,科學家們研發了充電電池,這就是早期的鎳鉻電池和現在流行的鎳氫電池,鎳鉻電池有記憶效應,並且汙染大;鎳氫電池記憶效應小,但充電發熱厲害且能量密度小。後來有位美國老兄約翰·B·古迪納夫發明了鋰離子電池,這種電池可不得了:能量密度大還沒有記憶效應,因此,給它制訂的標稱電壓為4.2V。
那麼問題來了,鋰電池不能做成5號電池7號電池的形態了嗎,畢竟,電壓不一樣啊,雖然以前也有解決方案,但用著太麻煩,沒有被市場接受。紫米不久前推向市場的鋰電池套裝是一種完美解決方案。
套裝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鋰電池充電器,採用USB-C口輸入。另一部分是四隻5號恆壓1.5V的可充電鋰電池,充電時用5V進行充電,而放電時則是以1.5V放電。
由於內部設置了充放電檢測轉換電路,因此,使用起來和普通的5號充電電池一樣簡單方便,無論是遊戲機、遙控玩具、數位相機還是電動工具都可以安全使用了。
包裝內是一個充電器和四隻5號電池,此外還有一條USB-C充電線,可以使用各種充電頭對充電器提供電能。
充電器和普通鎳氫充電器一樣,4個電池卡槽,每個都能兼容5號或7號電池,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充電器是專用充電器,只能為和它配套的紫米恆壓可充電鋰電池進行充電,不能為其它各種類型的充電電池充電,否則有可能發生事故,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
充電器的電源輸入口是UCB-C接口,輸入電壓為5V,電流最好能達到2A,因為每個槽的充電電流為500mA ,如果四個槽同時充電,電流就會超過2A(加上電路上的損耗)。但這不是什麼難事,目前手機的充電頭,大多是2A輸出的,因此可以利用手機的充電頭來作為電源使用。
接下來說說鋰電池本身。前文說過,鋰電池標稱是4.2V電壓,由於要以5號電池的形態出現,輸出電壓必須是1.5V,因此,內部有恆壓電路,輸出是恆壓的,輸出額定電流為400mA,額定容量為1930mAh,充電電壓為5V,最高不超過5.5V。
一套套裝內包含5粒五號電池,電池重量比一般的鎳氫充電電池輕,大概是使用了鋰電池的緣故吧?
這是充電器,四槽獨立充電,每個槽位對應一個雙色LED指示燈踴躍提示充電中的各種狀態。
用萬用表測量槽位內的電壓,4.85V,這就是不能為其它類型充電電池充電的原因,目前鎳氫充電電池的標稱電壓為1.2V,充電電壓也在1.33V左右。
電池充滿後LED發綠光提示、充電過程中是白色LED發光,每個槽位都是獨立充電、獨立顯示的。
充滿後測量電池,恆壓1.5V輸出。
充電器內部做工規矩,原件布局合理。
為了比較,我們準備了其它的三種電池來進行測試,分別是紫米自家的5號鎳氫充電電池、紫米5號鹼性電池、某孚聚能環。
使用的測試設備是5號電池電量分析儀。
首先我們在電量分析儀一號槽位中裝入紫米可充電鋰電池(圖中上方槽位),二號槽裝入的是紫米5號鎳氫充電電池,開啟放電測試,為了能儘量考驗到電池性能,我們設置的1A的放電電流,以1A來放電,對於5號電池來說是很大的了。
測試結果也還出乎我們的預料,2號槽的鎳氫電池對外放電的結果為1614mAh,而一號槽的鋰電池以1A來放電,電池自動保護停止放電後重新開始放電,因此,我們每能記錄下最終的容量,當從持續的時間來看,比鎳氫電池多持續了40分鐘左右,因此推斷容量在2000mAh左右。
接下來我們用兩種鹼性電池來進行放電測試對比,由於是5號電池,我們設置的放電電流為500mA。
放電完成後,紫米5號鹼性電池為1193mAh,某孚聚能環稍有點又是,為1280mAh
最後我們還是以400mA的標稱電流對紫米5號可充電鋰電池進行放電測試,經大約兩個多小時的放電,終於得出結論了:2033mAh,這個成績非常令人滿意,畢竟,產品標稱為1930mAh。由於是採用標稱400mA的電流,放電過測試程中沒再保護。
鋰電池由於能量密度大、重量輕、體積小的優點,被廣泛用於各種便攜、行動裝置中,但由於標稱電壓是4.2V,使用5號電池的設備不能直接使用鋰電池,這在長期一段時間都是一個空白,紫米5號可充電鋰電池套裝的出現,使那些如電動玩具、遙控、智能門鎖等設使用5號電池的設備也用上了鋰電池,充分享受到鋰電池的各種優點。但紫米5號可充電鋰電池由於內部有保護電路的緣故,所以它的放電電流還不足以達到鎳氫電池的水平但也更加安全了。希望大家都用上可充電電池,少一些一次電池的使用,能減少環境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