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2020-12-05 中原新聞網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1

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廣東北江發現的外來入侵生物「怪魚」

我國農林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增長迅速。2008年到2010年,原環保部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性外來入侵物種調查顯示,我國共有488種外來入侵物種。「這次的數據較10年前增加了三成以上。」一位業內人士說。

外來物種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總體來看主要包括自然入侵、無意引進、有意引進三大類。其中,自然入侵是通過氣流、風、水流或昆蟲、鳥類傳帶,使植物種子、動物幼蟲、卵或微生物發生自然遷移而造成生物危害。

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董金皋表示:「紫莖澤蘭、微甘菊、美洲斑潛蠅,以及草地貪夜蛾等都屬自然入侵我國。紫莖澤蘭到處瘋長,它的種子隨風飄,到處傳播,非常容易擴散。它在什麼地方都可以生長,不怕澇旱。」

無意引進。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學系教授陸永躍表示,無意引進可能是經常性發生的、比例最大的入侵途徑。一方面,在開展一些活動時,人類沒有意識到可能會攜帶和傳入外來物種;另一方面,過去掌握的知識不夠豐富,難以識別潛在的外來物種,從而導致外來物種入侵的發生。

陸永躍介紹,已記錄的外來入侵植物害蟲中,除了少數幾種是從邊境自然傳入的,其他均為無意引進。

有意引進。世界各國出於農業、林業和漁業發展的需要,往往會有意識地引進優良的動植物、微生物品種。董金皋表示,由於缺乏全面綜合的風險評估制度,世界各國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有害生物,如水花生、福壽螺等。這些入侵物種改變了原有物種的生存環境和食物鏈,在缺乏天敵制約的情況下泛濫成災。

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在我國涉及面越來越廣。全國多省份有生物入侵發生,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生態系統。

2

生態破壞疊加生物汙染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之所以危害大,是因為它們繁殖迅速,數量呈幾何級增長,且由於缺少天敵制約,往往肆意生長為當地新的優勢物種,嚴重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介紹,2004年首次出現在廣東湛江的紅火蟻,原產於南美洲,其食性雜、繁殖力強,習性兇猛、競爭力強,在新入侵地易形成較高密度的種群,威脅農林業生產、人畜健康、生態環境、社會安全等。

現在我國已有300多個縣區監測發現紅火蟻,尤以廣東、福建、雲南、廣西為多。從自然生態角度來看,紅火蟻攻擊其他昆蟲、鳥類、鳥蛋等,對生態破壞很大。

小龍蝦被很多國人視為美味,但在貴州威寧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龍蝦的泛濫已成為一種災難。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站長冉景丞說:「想不到,小龍蝦竟成了自然保護區的治理難題。」

小龍蝦「有肉就不吃素菜,無菜就吃爛泥」,破壞性很強。在保護區,小龍蝦打洞、吃魚蝦、水草、爛泥,多隻小龍蝦聚在一起能夠吃掉近一尺長的魚類,水中各類蝦都逃不過小龍蝦的侵蝕,各種水草也成為小龍蝦的食物。小龍蝦泛濫明顯打破了草海的生態平衡。

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互花米草蔓延超過6萬畝,擠佔了當地物種生態空間,灘涂底棲動物密度降低60%,鳥類覓食、棲息生境大幅度減少,嚴重威脅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

保護區科研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安東說,互花米草根系發達,可長至50釐米~100釐米,植株長勢旺盛、非常厚密,逐漸侵佔鹽地鹼蓬、海草床生境,不利於鳥類生存和遷徙。

董金皋說,松材線蟲、溼地松粉蚧、美國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蟲嚴重發生與危害的面積,每年達150萬公頃;稻水象甲、非洲大蝸牛、美洲斑潛蠅等農業入侵害蟲侵害的面積每年超過140萬公頃;豚草、飛機草、水葫蘆、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難以控制的局面。

外來入侵物種還造成嚴重的生物汙染。董金皋說,大部分外來物種成功入侵後,生長難以控制,造成嚴重的生物汙染,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原產南美洲的紫莖澤蘭侵入雲南南部後,以很快的速度向雲南北部蔓延,所到之處不僅樹木和農作物無法生長,其毒素還導致牛馬得氣喘病,對侵入區的畜牧業生產帶來災難。令人擔憂的是,到今天人們仍然對紫莖澤蘭無可奈何。

3

「被海關截獲的僅僅是一部分」

——進出口貿易、跨境電商致管控難度大。雲南省農科院環資所副所長諶愛東表示,近年來隨著進出口貿易增加,國際快遞和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帶來的外來物種入侵風險明顯增加,人為攜帶、國際物流等都成為外來物種入侵的渠道。

「管控難度大大增加。」諶愛東說,以往大概每10年會有一種外來物種入侵,現在可能兩到三年就面臨一個新物種入侵。

廣西一灘涂遭外來植物互花米草入侵

陸永躍也指出,國際及地區間貿易、交流極其頻繁,給外來物種入侵以可乘之機。同時,外來物種入侵來源複雜,涉及眾多國家和地區,以及海量的商品和交流,合法途徑和不合法途徑均有,很難做到源頭控制和全部檢測、監管。「進口商品中的有害生物被海關截獲的僅僅是一部分,漏網概率很大。」

——家底不清,無快速監測、發現技術及機制。在外來物種入侵應對與管理中,「全清楚」與「早發現」是最重要的。定期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有利於及時發現新的外來物種定殖點,進而做到早發現、快反應,但傳統外來物種普查方法,需要集合不同學科分類學專家,耗時若干年才能完成一次普查。

——應急滅除機制及反應體系不健全。諶愛東表示,目前有害生物入侵包括檢疫性害蟲和非檢疫性害蟲。對於檢疫性害蟲,海關、植保植檢站負有管控責任,海關的制度、人才等比較完整,但植保植檢站相對薄弱。同時,因為有些生物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潛伏期,載體具有多樣性、複雜性,加之貿易、物流及邊境一線生態交融,防控難度較大。

半月談記者在浙江、廣東、廣西、山東、河北、貴州等地調研發現,外來入侵物種嚴重威脅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風險。在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外來入侵物種和帶病毒物種經口岸進入不可忽視,應通過有針對性專項治理和加強口岸檢驗檢疫等達到防治目的。

1

「輕則減產千萬噸,重則無糧可收」

疫情之下,糧食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記者採訪了解到,外來物種入侵的風險長期存在,如草地貪夜蛾、沙漠蝗等,影響糧食安全,需要引起重視。

今年4月,青島海關從進口立陶宛小麥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小麥矮腥黑穗病菌,這是我國第二次從立陶宛小麥中截獲該病菌,也是青島關區時隔15年再次從進口小麥中截獲該病菌。

據青島海關動植物檢疫處蘇茂文介紹,小麥矮腥黑穗病被世界上40多個國家列為重要檢疫性病害,對小麥危害大,防治代價高,極難根除。我國迄今為止尚無此病害發生,一旦小麥矮腥黑穗病菌隨進口小麥傳入我國並蔓延,將給我國小麥生產造成嚴重影響,輕則減產千萬噸,重則無糧可收,嚴重威脅我國糧食安全。

2019年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已擴散至全國25個省份近1500個行政縣區,去年全國發生面積1500多萬畝。在廣東,部分地區玉米田塊危害株率超過60%,沒有及時噴藥防治或防治不到位的玉米田塊,危害株率甚至達100%,幾乎絕收,同時也危害甘蔗、花生和香蕉等作物。

草地貪夜蛾幼蟲和成蟲 郭程/攝

廣西植保總站副站長王華生說,「十五」以來,國家投資建設了1000多個區域性監測站,承擔一類病蟲疫情監測任務,但一些監測站由於經費不足,難以完成預測預報和防控指導任務。外來入侵植物病蟲害防疫工作,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議加大公共財政支持力度,把病蟲害監測補助經費列入財政年度預算,確保各地完成監測和防治任務。

在我國南方常見的福壽螺,可以造成水稻減產7%~15%,嚴重時可減產50%,甚至絕收。一旦大規模暴發,將對水稻生產和糧食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一些進入養殖水域的外來魚類,不僅增加飼料消耗,更降低了漁業產值。部分捕食性外來魚類,如鱷雀鱔等,更會造成養殖水域的絕收。

2

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

在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更有必要關注外來致病有害生物。

今年3月16日,天津海關在一批美國進境的78.93噸燕麥種子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豚草。這是全國口岸中首次在燕麥種子中檢出豚草。

豚草於2003年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其不僅破壞生態,還危及人體健康。近期,山東青島的太平山、青島植物園等地發現豚草。青島市市南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劉傑說,豚草傳播廣泛,危害農業、生態和人體健康,其花粉已成為我國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植物,一些昆蟲也危害人類健康。在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的昆蟲行為實驗室裡,記者看到了作為觀察對象的幾個蟻巢。在一個只有半平方米大的觀察箱裡,密密麻麻的紅火蟻在土壤中鑽進鑽出,土壤被侵蝕成一個個孔洞。「別看這麼小一個蟻巢,裡面起碼有幾萬隻紅火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博士呂要斌說。

呂要斌告訴記者,紅火蟻不僅影響農業生產,而且影響人類健康。紅火蟻蟻巢和普通螞蟻的不一樣,形似沙包,人不注意踩上去, 紅火蟻馬上會像潮水一樣湧出叮蜇攻擊,過敏體質的人被叮蜇後,會產生劇烈的火灼般疼痛,隨後紅腫、高燒,嚴重者會休克和死亡。

福壽螺寄生蟲較多,是卷棘口吸蟲、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對人體健康構成較大威脅。貴陽市農業農村局水產站副站長、高級水產工程師馬永兵說,每年4月~5月是福壽螺的繁殖期,福壽螺幼卵呈鮮豔的粉紅色,引人好奇,但為了避免寄生蟲感染,建議不要接觸。

檢驗檢疫人員向村民講解外來有害生物福壽螺的危害 宋為偉/攝

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院長劉玉升說,針對生命力強、危害性大的外來入侵物種,要建立常態化機制,像對待本土有害生物一樣研究其生長規律和天敵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遏制災害發生。

3

築牢堤壩,守好國門

鑑於外來入侵物種傳播快、分布廣、影響大,要完善立法、加強監管,守好國門,有效防範。

——完善立法。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董金皋、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學系教授陸永躍等表示,目前我國在防止外來物種入侵方面還缺少系統的針對性強的法律法規。現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等法律,雖然涉及外來物種入侵防治,但主要針對進口檢疫、引種等方面,缺乏統一的體系。建議完善制度體系,推進生物安全法的立法工作,促進形成監管合力。

——推廣普及防治方法。受訪專家、基層幹部認為,可對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及時總結推廣,對入侵物種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治理。

對於紅火蟻的治理,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提供了經驗。「如何發現紅火蟻是關鍵。我們根據紅火蟻的生活規律開發了誘捕器,把誘餌插上去,紅火蟻很容易被發現。」呂要斌說,「發現後一般採用兩階段控制法。第一階段是放毒餌,紅火蟻把毒餌搬回蟻巢分享後,整巢紅火蟻可能逐漸死掉。第二階段,過半個月後我們再監測,如果發現還有紅火蟻,就將液體農藥灌入,達到徹底消滅的目的。」

直升機對美國白蛾等林木病蟲害進行飛防作業 張馳/攝

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站長冉景丞告訴記者,福壽螺的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等。「物理防治是通過挖除水草、剷除田間雜草,破壞福壽螺的產卵場所,同時手工撿拾消滅成螺,以及摘除福壽螺卵塊。農業防治是通過放水漫灌,使卵塊在孵化期內淹沒在水裡。幼福壽螺是鴨子的食物,可以在稻田內養鴨,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強化口岸檢疫查驗和執法。海關口岸動植物檢疫部門是有效阻斷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建議持續加大口岸檢疫查驗力度,加強檢查設施設備和動植物檢疫專業人員配置。雲南省農科院國際處處長陶大雲表示,農業、林草、海關、生態環境等部門要密切協作,切實做到國外與國內檢疫並重,建立統一的協調管理機構,長期跟蹤監測,制定策略預防新的生物入侵事件發生。

——加強國際合作。生物入侵是全球面臨的共同難題,我國已參與並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等國際公約。宜繼續加強國際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尋求解決辦法。運用國際生物入侵資料庫,探索我國生物入侵規律,建立對我國構成威脅的生物物種資料庫。(刊於《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8期)

相關焦點

  • 中國成全球遭受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國家之一
    目前中國確認的外來入侵物種已達544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每年造成上千億的經濟損失。中國已經成為遭受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農業部的最新統計,近年來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正呈現出傳入數量增多、傳入頻率加快、蔓延範圍擴大、發生危害加劇、經濟損失加重等不良趨勢。中國已經成為遭受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物種入侵是全球性的生態問題外來物種入侵是指物種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遷移到新的地區,並在當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態環境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破壞該地區生態平衡,引發生態災難的現象。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所謂外來生物入侵,指某種生物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一個非本源地區域,在當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並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地理解構造成明顯損害或影響的現象。根據2016年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公告,我國是全球遭受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中國確認544種外來生物入侵 已成最嚴重國家之一
    新華社青島10月23日電(記者蘇萬明)記者從此間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獲悉,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中國確認的外來入侵物種已達544種,成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5、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一、外來物種入侵渠道多樣不易控制。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近日,記者在201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廣西活動「抵禦外來有害物種,保護生態環境」主題宣傳中了解到,廣西的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最常見的外來入侵生物有巴西龜、福壽螺、小龍蝦、清道夫、雀鱔、埃及塘鯴、大口鯰、牛蛙、鱷龜、食人鯧、非洲大蝸牛、水葫蘆、空心蓮子草、薇甘菊、紫莖澤蘭、五爪金龍等。
  •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5、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原產於南美洲,20世紀初作為一種觀賞植物引入我國,後作為豬飼料推廣種植,因其大量繁殖,常常布滿整個江河湖面,致使大量水生生物因缺氧和陽光不足而死亡,破壞水中生態平衡。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並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要警惕這些生物!
    原標題: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外來生物入侵危害嚴重 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日益增多,給我國生態環境和農林業造成嚴重危害,尤其近年來隨著現代物流業和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的迅猛發展,外來生物入侵的途徑增多,防控形勢更加嚴峻。筆者認為,新形勢下防控外來有害生物亟待發揮群眾力量,動員全民共同參與。
  • 高清大圖:不只是食人魚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並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這些外來物種一旦適應了本地環境並成為優勢物種,將對生態平衡帶來嚴重影響,並可能導致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數量減少甚至滅絕。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發布
    本報訊 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近日聯合制訂並發布《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指導相關部門和地方防控外來入侵物種。  據了解,第四批入侵物種共18種,包括長芒莧、垂序商陸、光莢含羞草、五爪金龍、喀西茄、黃花刺茄、刺果瓜、藿香薊、大狼杷草、野燕麥、水盾草、食蚊魚、美洲大蠊、德國小蠊、無花果蠟蚧、棗實蠅、椰子木蛾、松樹蜂。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  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小龍蝦屬入侵物種是怎麼回事?牛蛙、小龍蝦屬嚴重入侵類外來物種
    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形勢嚴峻。雲南省發布了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農業農村部印發的《2019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提出,將推動外來物種管理立法,提出第二批國家重點管理外來物種名錄。  新京報訊 5月21日,雲南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以下簡稱《名錄》),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 16種外來入侵物種半數進浙江 嚴重危害生態環境
    中新網3月12日電 杭州愛養花草的人一定還記得去年那場聲勢浩大的燒毀發財樹、巴西木事件,這是由入侵物種蔗扁蛾引起的。蔗扁蛾不僅蛀食發財樹等樹木,也愛啃莊稼,極難殺死,因此,杭州市植檢站不得不在全市收集發病的巴西木,集中送到電廠的高爐裡焚化。  據都市快報報導,外來入侵物種對本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到底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物種入侵這麼嚴重,有入侵失敗的案例嗎?
    我國生態環境部在近期發表了《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其中就指出已經有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被發現,較10年前增加了3成以上。通過對67個國家自然保護區的調查發現,已經有215種外來生物潛伏其中。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你愛吃的「小龍蝦」也是
    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除了小龍蝦以外,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截至目前,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物入侵,後果嚴重成功入侵的外來物種,常常直接或間接地降低被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改變當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造成本地物種的喪生或滅絕,並最終導致生態系統的退化、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