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科幻迷來說,《三體》無疑是一本震撼人心的作品,在中國科幻作品的領域中,劉慈欣的作品獨樹一幟。
前幾年,由他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電影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口碑,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的一座裡程碑。除了《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更廣為人知的作品要數《三體》系列。在這一系列作品中,他發揮了極其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嚴謹的邏輯向讀者展現一個虛幻中的宇宙世界。然而,在這個世界裡,人類遭遇了同為宇宙文明的「三體文明」。
根據小說的設定,三體文明起源於一個三合星系統,該系統由三顆恆星組成,很多讀者認為它的原型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系。在三顆恆星的照射下,三體文明所在的星球自然環境日益惡劣,於是它們進入宇宙尋找下一顆宜居星球,而地球逐漸進入了三體人的視野。
從小說的描述來看,三體文明的文明程度已經達到了二級,按照宇宙文明等級的劃分,二級文明是能動用整個恆星資源的文明。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三體人不對自己所在的恆星系進行改造,反而是不遠萬裡去徵服地球呢?
可能你會說地球的自然生存環境實在是太誘人了,使得三體人無論花多大的代價都要拿下地球。然而,遙遠的距離擺在三體人面前,現實中比鄰星系與太陽系有著4.2光年的距離,如果以這個距離去衡量三體人所在三合星系統與太陽系之間的距離,那麼三體人在還未造出光速飛行器之前,要跨越這段距離也需要耗費上千年的時間。總而言之,即使它們的科技實力完全可以碾壓人類科技,但要跨越「鴻溝」來到地球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其次,恆星並不是它們想改變就改變的。宇宙中各個星系系統經過幾十億年甚至上百億年的演變逐漸穩定下來,組成系統的各星球在其中都扮演著維護星系穩定的重要角色。如果三體人為了讓自己的星球不再受到太多恆星輻射的影響而炸掉其中一顆恆星,那麼後果可能還真不是他們想得到的那樣。該星系在從三合星變成雙合星的過程中一定會經過劇烈的變動,而該變動有可能導致三體人所在的星球被毀滅,這是得不償失的。
再者,想要毀滅恆星,那就得做好被恆星釋放出來的能量給影響的準備。由於恆星內部充斥著核聚變反應,因此到處都游離著高能等離子體。一旦恆星被炸毀了,那麼內部的高能等離子體就會迅速以極大的能量形式釋放出去,對其它星球造成極大的打擊,這種打擊的影響堪比超新星爆發。
由此看來,三體人並非不具備炸毀恆星的能力,而是它們不具備應對高能等離子體侵襲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即使人類未來科技發展到了相當高的程度,也還要看著太陽的「臉色」過日子。
作為科幻作品,《三體》最吸引人的是其中的硬科幻風格。劉慈欣在小說裡融入了大量現實中的前沿物理學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延伸。這是大劉多年科幻寫作經驗的集大成者,沒有沉澱難以寫出這樣的作品,三體中的物理學也始終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對於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建議去看看,大人和孩子都非常的合適,值得反覆品讀。恰逢出版社活動,這套經典僅需79元,也就是幾盒煙錢,還是十分划算的!
這套科幻巨著(全三冊):《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死神永生》。隨著內容的進展,你會看到越來越浩瀚深邃的宇宙,人類命運的起伏,這帶給了我們整個思維層面的衝擊和思考,而且它對人性的揭露和解讀,值得每一位每一個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深思。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