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今天中心上人與自然小組課程的第三課。梅姐問大家說,有沒有和大自然親密接觸過?感恩自己的童年,有花草樹木,陪伴著自己見證春夏秋冬季節的轉換……
老家的房子最早都是泥牆,就是沒有磚塊,整棟房子都是用泥土蓋的,用我們本地話叫做「泥牆屋」。臺階也是木頭的臺階。
那時候,家裡有大大的菜園子。種了很多樹。
一,柿子樹
我最喜歡是屋前面的院子裡的柿子樹。因為柿子樹每年會長很好吃的柿子,而且還可以爬上去玩耍。有時候,我還會帶一本書,坐在粗大的樹枝上看。特別是在炎炎夏日裡,坐在枝繁葉茂的樹上,清風徐來,聽著葉子沙沙作響,看著陽光透過葉子的縫隙投下斑駁的光影,非常愜意。
可惜了,我們家裡人自己吃不到幾個柿子。我們家離學校近,很多學生去上學,都會經過我們家,不單是我們家,我們這附近但凡家裡有果樹的,幾乎都被這群成長在農村自由天地,正是「野」的年紀的半大孩子給「光顧」過。我鄰居家比我家還誇張,他們家種了好幾棵芭樂,一夜之間,樹上的芭樂全沒了!一個也沒吃到的我,心痛不已!
最喜歡柿子樹,也因為這棵樹陪伴著童年的我,一起走過好幾個春夏秋冬。看著春天裡,原本光禿禿的柿子樹冒出綠葉,看著小小的,嫩嫩的葉子慢慢地長大,看著它開出潔白的小花,看著它結出果實,先是小小的,青青的,然後變黃,再變紅。歲月如河,在柿子樹一點一點的變化中,靜靜地流淌著。
二,梧桐樹
小時候,正是迷戀武俠小說時,書裡很喜歡用「玉樹臨風」來形容那些少年俠士。我那時就會想,那玉樹到底是什麼樹?是不是就像我家院子裡的梧桐那麼挺拔。
我們喜歡撿梧桐葉子來玩。大大的梧桐葉子,比我們的手掌還大。
我們院子裡梧桐樹的花是白色的,很香。從小,受父親的影響,我愛看書。也愛文學,特別是古典文學。「好讀書不求甚解」。「鳳棲梧桐」,那麼美麗的傳說,總讓童年的我,抬起頭看梧桐樹的時候,多了幾分遐想。
三,橘子樹
在我們本地方言裡,橘子的發音聽起來就跟「甘」(同柑)子一樣。如今想來,不禁莞爾。那時候,也不知道怎麼就得罪了一個女生,常常看到我,就叫我「爛甘子」。而且,那小姑娘還挺有號召力的,像個孩子王。她一叫,她的幾個小跟班也跟著叫。到如今,我怎麼也想不起她的模樣,但想想,放在今天,那得叫她一聲「女漢子」!
四,桃子樹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幾棵桃樹長在屋後邊的大菜園裡。桃子是水蜜桃,肉嫩多汁,很好吃。而跟桃子有關的記憶是有一回母親在大菜園子裡,就在桃樹下,打死了一條眼鏡蛇。為母則剛。我很怕蛇。看母親毫無懼色地打死蛇,我感覺母親很勇敢。隨著年月的增長,對父母有了不一樣的理解。我們的父母平凡而偉大,他們儘自己的所能為兒女遮風擋雨。
五,桑葚樹
提起桑葚樹,不可不提的是蠶寶寶。那時候,很多小夥伴都養蠶。我們會把蠶裝在筆盒裡。小孩子嘛,好勝心很強的。大家會比來比去,看誰養的蠶多,誰家的蠶寶寶的更胖,誰家的更早吐絲?感恩這些兒時的記憶,讓我們從小就感嘆生命的受造奇妙可畏。
結語:後來也不知怎的,哪些樹一棵一棵地消失了,就像永遠回不去的童年,只能永遠留在回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