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憧憬,就像詩和遠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詩和遠方,在詩的引領下奔赴遠方,看見奇峰秀水,張家界便是邂逅詩和遠方的地方。
仙境張家界·詩約全世界。9月5日,2020年第四屆中國·張家界國際旅遊詩歌節之「我為美麗寫首詩」全國精美旅遊短詩大賽正式啟動,點燃大眾詩歌創作熱情。9月26日起,紅網時刻推出【詩畫張家界】系列報導,為你帶來詩歌創作者和張家界的故事。
河南詩人煜兒。
紅網時刻記者 袁思蕾 長沙報導
「當我知道這次賽事信息後,我對這個美麗神秘的地方產生了新的好奇。」河南詩人煜兒最開始了解到張家界國際旅遊詩歌節的詩歌創作大賽,是在2019年。
那一年,煜兒在微信朋友圈裡,刷到了詩友參加賽事的信息,陡然發現,張家界已不僅僅是一張自然風景旅遊名片,還加入了古典和現代的文化內涵,於是她開始對這項賽事有了更多關注。
用熱愛歌唱出詞語彙聚的「張家界」
「今年,當我進入紅網瀏覽張家界的相關信息時,瀏覽器推送了一條關於這次賽事的信息……」煜兒說,當時,她心中對於張家界的好奇變得更加強烈,心想:「那些時光堆積出沉默如謎的古老與新鮮,會與現代詩歌的自由,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煜兒參賽了,一口氣寫了兩首詩。她寫:「峰牆間/石頭不說話/深綠色的武陵松/守著小野花的夢」,她又寫:「滄桑在砂巖流淌/時光完整保留/風吹動又細又硬的砂礫/像唱著斑駁的歌」;她還在《我們吹著武陵源的風》裡寫:「我們吹著武陵源的風/吹到山外和雲外/吹到每一條小溪複述分叉」「我們吹著武陵源的風/你的笑吹進我們笑裡/吹給風兒剪好石頭的秘笈」……
「我沒到過張家界,對於張家界還停留在巖洞、石峰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張家界優美的自然風光是我對張家界最深刻的印象。」煜兒說,她明白人類的語言在大自然的渾然天成面前是蒼白無力的,但是,在詩人單純熾熱的心中,仍然想歌唱出詞語彙聚的「張家界」。
新媒體技術為詩歌創作提供新的土壤
煜兒從2014年開始詩歌創作,但由於工作和生活都很忙碌,分配給詩歌的時間著實不多,但對於詩歌的熱愛,也讓她不曾放棄。
「這次比賽,對於詩歌創作者而言是一種激勵。」煜兒表示,網際網路的興起,讓詩歌更容易被人們所看見,進而也更能鼓勵人們進行詩歌創作。
煜兒認為,新媒體技術為詩歌創作提供了新的土壤,也為詩歌傳播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多種可能,其中,她最感興趣的是,讀者能在音樂與畫面中加深閱讀的沉浸感。
「紅網的創新之舉是值得推廣的。」煜兒認為,從風雅頌到離騷,從唐詩宋詞到元曲,華夏兒女自帶詩歌屬性,「戰鼓聲聲的《大風歌》,憂國憂民的《天問》,唯美的《春江花月夜》,詩可入畫,可入曲,更可入心。」
詩人名片:
煜兒,現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南詩歌研究會會員,商丘詩歌協會理事。作品散見於《星星》《詩歌月刊》《詩歌地理雜誌》《河南詩人》《中國國土資源報》《詩周刊》等。入選《新華文學》《華語詩人第二屆華語女子詩歌大展作品選集(2016-2017)》《中國網絡詩歌20年大系》等。代表作有詩歌《和一朵玫瑰去莫高窟》,第一本詩集《搖擺吧,繡球花》已於2020年9月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