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男友被批捕:感情裡的精神控制,到底有多可怕?

2020-12-05 晨娛碼頭

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12月,《南方周末》的一篇報導文《「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引發了全網熱議。

就在上周,這個事件有了最新進展,7月9日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化名)的母親在網上稱北大老師告知,6月份,包麗男友牟林翰已被捕。

媒體報導稱據內部人士證實,此消息屬實,牟林翰於6月10日被逮捕,涉嫌罪名是「虐待罪」。

很多一直持續關注這件事的網友表示正義終於到來,回看包麗自殺事件,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典型的情感操縱案例。

可怕的精神控制給不熟悉這件事的小夥伴簡單回顧一下:

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學法學院女生包麗在北京某賓館服藥自殺,送醫救治後被宣布「腦死亡」。

據媒體報導,相關聊天記錄顯示,包麗自殺前,其男友牟林翰曾向包麗提出過拍裸照、先懷孕後流產並留下病歷單、做絕育手術等一系列要求。

一時間,對包麗男友牟林翰的批評蜂擁而至,諸如精神控制、PUA、字母圈這樣的詞彙進入大眾視野並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今年4月,包麗去世。而如今牟林翰的定罪,也幾乎確定了他對包麗的精神虐待。

像包麗和牟林翰這樣的關係,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特定的稱呼——它被紐約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精神分析師羅賓·斯特恩稱為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這個詞來源於1944年美國上映的電影《煤氣燈下》。

《煤氣燈下》

在這部影片中,男主角為了霸佔女主角所繼承的財產,一步步刻意引導她變瘋。

諸如男主給了女主一枚胸針,讓她把胸針放到手提袋裡,然後再偷偷把胸針拿走,接著向她索要這枚胸針,女主角才發現怎麼也找不到胸針了,但她清楚地記得放進手提袋裡了。

接著他不停地說她得病了、很虛弱,而且經常變換房間裡的擺設,並賴到她頭上指責她。

最陰險的是,男主刻意操縱煤氣,讓女主看著煤氣燈莫名其妙地忽明忽暗。

在男主有計劃的實施下,女主開始相信自己失去了理智。因為感到困惑和害怕,她變得歇斯底裡,結果真的變成了男主口中那個脆弱、迷失的人。

她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懷疑自己,就越困惑、然後越歇斯底裡。

於是男主下定論說:「親愛的,你可真健忘。」一開始女主角會說:「我並不健忘。」

但隨著類似的情況頻繁出現,她不禁懷疑:也許他是對的,我真的健忘又無能。

最後,女主已然無法相信自己的記憶和認知。

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精神控制,不管是刻意還是無意,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常見,但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對這種特殊精神虐待的模式描述,煤氣燈效應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精神控制的系統解釋。

無論是電影《煤氣燈下》中,男主對女主的引導,還是現實中牟林翰對包麗的控制,都屬於煤氣燈操縱。

電影《催眠大師》

煤氣燈操縱是一種情感控制,操縱者試圖讓對方相信記錯、誤會或曲解了自己的行為和動機,從而在意識裡插播下懷疑的種子,讓人變得脆弱且困惑。

煤氣燈操縱並不是單方面的,而總是通過兩個人實現——其中一個人是煤氣燈操縱者,需要扮演那個凡事都正確的角色,這樣才能保持身份認知,以便播種困惑和懷疑。

而另一個人是被操縱者,他總讓操縱者來定義現實世界,並把對方過度理想化,為了能讓這段關係繼續,不惜懷疑自己。

電影《隱形人》講述的也是一個精神控制的故事

在現實生活中,煤氣燈操縱者很少會像電影中那樣非常清楚自己的行為,甚至這段關係中的雙方可能都不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

比如包麗去世之後,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牟林翰堅持認為,自己和包麗是高度契合的,不愉快只是他們交往中很小的一部分。

很多操縱者可能真的確信他自己說的每一句話,並且真心認為他是在拯救對方。

操縱者和被操縱者往往都是不由自主地深陷致命的煤氣燈探戈。

探戈繼續的前提是操縱者對被操縱者扭曲的看法,以及被操縱者日益強大的「他肯定是對的」的觀念。

事實上,煤氣燈操縱歸根結底是一種情感霸凌行為,操縱者大多是伴侶、朋友或家人,而受害者大多數是女性。

一邊口口聲聲說愛你,一邊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暗中大搞破壞。

那麼,他們又是如何一步步攻破他人內心防線,實施操控的呢?

煤氣燈操縱是如何實施的?煤氣燈操縱通常都是按階段進行,一開始甚至都讓人注意不到它的存在。

在耶魯大學情商中心創始人羅賓·斯特恩的《煤氣燈效應》一書中,他列舉了三個階段,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完全經歷這三個階段,但對於很多人而言,煤氣燈操縱都是從糟糕發展成更糟糕的過程。

第一階段:不相信

第一階段的特徵體現在不相信對方的話上。

煤氣燈操縱者說了些比較離譜的話,比如在包麗事件中,包麗和牟林翰一開始的爭執點在於「女生的第一次」:

據聊天記錄,牟林翰執著於女孩「第一次」的邏輯大致是這樣的:女孩子結婚前應該是處女,如果不是就犯了大錯,這樣不僅要諒解男友犯的錯誤,還應該對男友做出補償,惟有如此才有資格得到男友的愛,男友才會跟她結婚。

剛開始包麗並沒有認可牟林翰的價值觀。當男友強調「女孩的第一次是最美好的東西」時,她曾經這樣委婉反駁:「我最好的東西是我的將來。」

圖:三聯生活周刊

這個階段,被操縱者會感到困惑、沮喪和遺憾,但是還沒有失去自我認知。

第二階段:辯解

第二階段的特徵體現在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辯解,尋找證據證明操縱者是錯的,還需要極力和他爭辯。

如果經常覺得自己鑽牛角尖,有時甚至到了絕望的地步,那就意味著進入了第二階段:不再確信能夠獲得操縱者的認可。

這個時候,被操縱者還沒有徹底放棄希望。

第三階段:壓抑

這是最令人難受的一個階段,到了這個時候,被操縱者開始主動證明操縱者是對的,按他的方式去做事,並希望最終獲得他的認可。

在第三階段,被操縱者已經精疲力竭,連爭論的力氣都沒有了。

在牟林翰一次虛張聲勢的「自殺」之後,包麗徹底否定了自己:「我想讓你遠離我這種垃圾,我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女孩。」

圖:南方周末

她如此貶低自己,並承認自己「就是一切不好的源頭」,事情就會朝著悲劇的方向一路下滑。

為什麼煤氣燈效應這麼普遍?我們又應該如何做?為什麼煤氣燈操縱這麼普遍?為什麼那麼多聰明、堅強的女性陷在消弱自己身心力量的關係裡出不來?

《煤氣燈效應》的作者認為,煤氣燈操縱流行起來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女性角色經歷的深刻變革,以及對此變革產生的強烈抵抗。

無論是20世紀40年代還是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女性都在工作和個人生活裡突然擁有了新權利——這種角色的轉變可能讓她們自己和伴侶都覺得受到了威脅。

儘管女性開拓了一片新天地,可以自由工作、競選公職等,但很多女性還是希望擁有傳統的兩性關係——找一個可以依靠的強壯男性,給自己提供指引和幫助。

而很多男性在某種程度上對女性同時在公共和私人領域追求權利感到不安。

帶來的結果就是一些男性被堅強、聰明的女性吸引,但同時又想極力控制她們。

第二,遍地的個人主義,以及隨之而來的孤立

傳統社會可能給個人發展提供的空間很有限,但卻可以讓大多數人紮根於一個安全穩定的關係群中。

如今,隨著高度的個人流動性,從社交層面而言,我們比以前更被孤立。

我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工作上,還經常換同事,換工作和居住環境。業餘時間一般都以私密的方式度過——自己或者和幾個朋友共處。

這樣的背景下,任何人都可能對我們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我們被孤立了,接觸不到其他信息來源和反饋。

伴侶似乎成了唯一的精神支柱,直屬領導似乎對職業前途和個人自尊擁有無盡的掌控權,唯一的幾個密友成了忙碌又孤獨生活裡寥寥無幾的人情紐帶。

結果,我們把自己希望得到外界認可的需求都寄托在這些關係上,指望通過它來給自己下定義,完成自我認知,而這樣很容易讓自己成為煤氣燈操縱者的對象。

那麼,無論在感情還是工作中,要如何避免煤氣燈操縱呢?

在《煤氣燈效應》裡,作者提供了一個可靠的補救方法:「向你的『空中乘務員』尋求意見」。

什麼是自己的「空中乘務員」?

在飛機上,我們可以從空乘的行為判斷飛機的顛簸是短暫的氣流不穩,還是嚴重空難的開始。

同樣,在生活中,我們的空中乘務員可以幫我們看清伴侶只是經歷了糟糕的一天,還是在延續慣有的精神虐待。

當開始懷疑自己對現實的認知時,我們的「空中乘務員「——朋友、家人甚至是心理治療師,可以幫我們做出更精準的評估。

最後,建議懷疑自己時默念:我已經是一個優秀的、有能力的、招人喜愛的人,不需要一個理想化的伴侶的認可。

當然,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只需要記住一點:我們不需要別人給自己下定義。

也就無論操縱者怎麼想,我們都是個有價值、值得被愛的人,想通了這一點,便是踏出了通往自由的第一步。

最後,遇到這種情感控制,第一時間察覺、及時脫離比什麼都強。

【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其男友牟某翰應該付怎樣的責任?
    2019年12月12日,北大女生包麗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疑似被男友牟林翰精神控制,隨機有關親密關係的PUA、精神控制等登上熱搜。北大女生包麗男友牟林翰因包麗此前交往過兩個男朋友,不是處女,而被牟林翰一再強調其罪惡感,進而疑似精神控制。
  • 進ICU半年北大女生包麗去世,家屬稱被男友精神控制將追責
    4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蘭和律師處獲悉,北大女生包麗(化名)於4月11日中午在醫院去世。蘭和律師在微信朋友圈稱,「這位在重症監護室躺了半年多的女生,最終還是告別了這個她眷戀著的和眷戀著她的世界。」蘭和律師微信朋友圈宣布4月11日包麗死亡。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難以定罪的精神控制,究竟有多可怕?
    刻字、叫主人、拍裸照、墮胎……還記得北大校園裡,那場令人不寒而慄的戀情嗎?當事人包麗,在重症監護室躺了半年多,終究還是沒能從死神手中逃脫。4月11日,她告別了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以及無限眷戀著她的人。談及女兒的死,包麗母親悲從中來,啜泣不止。「如果不是遇到牟林翰,也不會有現在這樣的事情發生。」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其母稱和女兒男友有關,畸形的愛情不會長久?
    不過談戀愛這件事對於北大女生包麗來說就顯得不那麼美好,她也因此丟了自己的生命。談個戀愛能丟掉自己的生命?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聽我慢慢給你解釋。包麗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大三學生同時還是北京大學學生會文藝部部長和北大學生會第35屆執委會主席團候選人。
  • 北大女生包麗死亡,生前疑遭男友精神控制,精神獨立才能活出人樣
    作者|貓眼日前據報導,北大女生包麗(化名死亡,在腦死亡幾個月後她依然還是離開了我們。幾個月前她服藥自殺,送醫救治期間被宣布腦死亡。一個北大的才女緣何自殺?也成了網友試圖解開的謎。事後,包麗家屬發布的包麗與男友聊天記錄顯示,包麗自殺前很可能遭受了男友的精神控制。包麗生前疑遭男友精神控制。包麗是北大的一名大學生,男友是一位學長,學長相貌俊朗,能力突出,任職於學校的學生會。
  • 北大自殺女生包麗男友牟某某涉嫌虐待罪被抓
    此前腦死亡已6個多月。包麗事件曝光之後,法律界關於牟某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發生爭議。因為聊天記錄僅能證實牟某某對包麗施加精神虐待,沒有足夠證據證明牟某某對包麗實施過肢體暴力,有律師認為,在我國現行法律下很難追究牟某某的刑事責任,這也是警方慎重對待此案的原因。撥打牟某某手機,發現已呈關機狀態。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PUA可惡,但不是事情的關鍵
    同樣在這個春天,一個在重症監護室裡躺了半年多的女生,也告別了這個「她眷戀著的和眷戀著她的世界。」)在醫院去世。此時,她已在ICU病房裡躺了半年多。2019年10月9號,包麗在北京市某賓館服藥自殺,送醫救治期間被宣布腦死亡。同年12月12號,《南方周末》發文稱,此前包麗與北大政府管理學院大四學生牟某翰相戀,並長期遭受牟某翰精神暴力。包麗媽媽稱,兩人戀愛期間,牟某翰嫌棄包麗有過戀愛經歷,不是處女,但又不想分手,卻以此折磨包麗。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女生的戀愛腦究竟有多可怕
    最近抖音被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的消息給刷屏了,點進去看了,才被這則新聞給震撼到了,智商在線的包麗怎麼在戀愛中成了傻子,被賦予PUA男的牟某,玩弄於股掌之中。愛情到底有什麼魔力,讓大多數人淪陷愛情到底有何魅力,讓這麼多人淪陷,甚至讓人生死相許。有人說生死相許過重了,我認為並沒有,偉大的愛情,大多就是這麼虐戀。但是,愛過頭的你,如果有一天緩過來,會不會笑自己傻,因為愛情也會隨著時間慢慢過去的。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 事件回顧
    據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蘭和律師消息,北大女生包麗(化名)於4月11日中午在醫院去世。12日中午,包麗媽媽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上述消息。「我已經兩個月沒見到我女兒了。」包麗媽媽告訴紅星新聞記者,4月11日中午,包麗出現室顫,後經搶救無效去世。
  • 北大包麗去世,男友是否該擔責?
    半年前,北大女生包麗被男朋友精神控制一事引起全網熱議,現今事情有了新的變化。4月11日,包麗在醫院出現室顫,後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去世,包麗媽媽哭著表示已經有兩個月沒有見到自己的女兒了。包麗媽媽表示在救治期間,她本人在北京租了個房子,一直在這裡,從來沒有離開過。期間醫生宣布過包麗「腦死亡」,但在後面通過中醫治療,稍微有點點起色,「包麗腿部也有出現了一些反應,但是仍沒有恢復自 主呼吸。」包麗媽媽最後一次去探望包麗是2月13日,她沒想到那次的見面竟然是最後一次,之後便是天人永隔了。
  • PUA處女論,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牟林翰只被取消保研!
    用精神控制脅迫女友否定自己,用愛情的謊言騙女友懷孕打胎,甚至自殺,這樣的高素質人竟然能毫髮無損躲過懲罰,直至女友自殺身亡,他也不過只是被取消了保研資格。4月11號中午,半年前服藥自殺的北大女生包麗正式被宣告死亡,本來前途無限,樂觀獨立的北大女孩被同校男友牟林翰在戀愛期間恐嚇,辱罵和精神控制,最終導致包麗服藥自殺,而罪魁禍首卻依然可以吃喝玩樂。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不寒而慄的永遠不是「愛情」
    寫作有溫度,熱點有態度。點擊「關注」,每天一篇,貓叔陪你聊熱點!01去年雙十二的時候,南都一篇《「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在朋友圈刷屏。我們第一次認識了北大女生包麗和他的高材生男友牟林翰。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他們愛情裡的「不寒而慄」。那時的包麗,在自殺後不久就被醫生宣布腦死亡,已在重症監護室躺了1個多月。
  • 北大女生包麗被逼死,專家喊話其男友牟某翰:生而為人,請你善良
    北大女生包麗(化名)於4月11日中午在醫院去世。12日中午,包麗媽媽證實上述消息。2019年底,她和同在北大就讀的男友牟某某之間的聊天記錄被曝光,顯示牟某某曾要求她拍裸照、做絕育手術等,疑遭男友精神控制。北京大學學生包麗2019年10月服藥自殺,腦死亡後就一直躺在醫院中。
  • 北大包麗去世,牟林翰卻活著,讓人不寒而慄
    文 | 難得君這兩天,大家都在關注山東高管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一案,但不知道大家留意沒有,去年底,北大那個被山東男友折磨到自殺的女生包麗(化名),已經去世了。北大女生包麗的代理律師稱,包麗已經在4月11日中午去世。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女孩子最重要的事,是要學會保護自己
    4月12日,據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消息稱:去年服藥自殺的北大女生包麗腦死亡半年之後,於4月11日中午去世。2019年10月9日,北大法學系學生包麗在北京市某賓館服藥自殺,送醫搶救期間宣布腦死亡。又一個花樣年紀的少女,在本該好好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止步於此!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母親稱其被男友所害,男友為何否認?
    受到疫情的影響,醫院禁止家屬進入重症監護室探望,包麗母親自從2月13日探望過女兒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女兒,直到4月11日中午接到院方的通知。北大女生包麗將自己永遠定格在了最好的年華,留給家人的卻是傷痛。
  • 「北大自殺女生男友涉虐待罪被捕」包麗母親曝光案件細節和新進展
    她本可以有一個光芒萬丈的未來!7月9日,包麗母親發文稱「牟林翰」因虐待罪被捕,並曝光案件細節和最新進展,今年4月11日,北大女生包麗去世。2019年12月南方周末報導,包麗長期遭受男友精神暴力,被要求拍裸照、做絕育手術等。牟某某於6月10日被逮捕,涉嫌罪名是「虐待罪」。牟某某手機目前呈關機狀態。
  • 北大女孩包麗為「愛」自殺,PUA精神控制狂究竟有多可怕?
    北大包麗事件被曝出後,惡臭PUA精神控制被再次提起。「當你以為那是他的深情,其實那只是陷阱。」PUA,也是Pick-up Artist的英文縮寫,簡言之,男女為了吸引異性的親睞,經過系統方法的學習訓練,從而達到獲取異性喜歡的一種手法。
  • 北大女生包麗離世,其男友所作所為令人憤怒!PUA究竟幾時休
    據北京蘭和律師消息,北大女生包麗(化名)於4月11日中午在醫院去世,12日中午,包麗媽媽證實了上述消息,並表示將仍會追究其男友牟林翰的責任。PUA,全稱Pick-up Artist(搭訕藝術家),早期只是分享男性如何通過技巧和心理學應用,去接近、搭訕自己喜歡的人,可如今卻成了一種完善的「泡妞理論」,教導人們通過系統化學習、實踐來不斷包裝完善自己,誘使異性與之交往,並通過洗腦、欺騙感情等手段來與異性發生性關係,並建立精神控制。
  • 看完北大女生包麗自殺的真相,我才相信一個人會被罵死!
    近日,北大自殺女生包麗的媽媽劉秀珠在騰訊網發布動態,稱「主動電話問了警方,被告知牟某確實被批捕了,案件已經送到檢察機關審查了」。但「牟某被批捕的消息並沒有讓我感到一些欣慰,畢竟不管怎樣,女兒已經回不來了,接下來的日子不知道該怎麼過。我現在只想要牟某得到他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