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傑說,「「聖所」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新的詞彙。它是一個內心的狀態、精神、避風港,是每一個人心中嚮往的感覺。」
這大概就是他的桃花源吧。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該怎麼描述林俊傑呢?
翻來想去,覺得用「水」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他剛走進心裡的時候,像水流一樣輕緩卻不失力量。你的心臟和頭腦還沒來得及反應,他就已經佔據一席之地了。
「初心」這個詞已經被嚼爛了,太多人套用這個詞。但是縱觀華語樂壇,能配得上「初心」的有幾個人?
林俊傑算一個。
他的唱功毋庸置疑,他有個外號叫「逼死原唱」。以前被稱為「行走的CD」,現在已經升級為「黑膠播放器」、「暴走的CD之流」。一個Live之王,能把演唱會現場唱成CD效果。
一首《女兒情》曾經刷爆微博。歌聲娓娓道來,女兒國國王單戀唐三藏不舍離去。帶有一絲不滿世俗離經叛道的意味,嬌媚之感油然而生。
小時候看西遊記就很愛這首插曲,年紀稍微大一點,甚至替唐僧可惜錯過了女兒國國王這麼一個單純善良美麗大方遇到喜歡的人就想著以國相許的小女子後來也聽過幾個版本的女兒情:有情懷如好妹妹的秦昊,個人認為中間即興穿插的口哨極妙。多年前的北京地鐵口的賣唱少年背著吉他,伴著人潮,娓娓道來,浮世裡,隱隱作祟的情緒。彼時的好妹妹尚未成名,王權富貴於他,很重,而戒律清規更是高於萬丈樓。
萬曉利老師翻唱的版本出現在電影《後會無期》中。個人很喜歡他的聲音,儘管你在紅樓我在西遊,我們也會有故事。
最後說到老林翻唱的版本,他有很多中國風的歌曲:從《江南》到《醉赤壁》《茉莉雨》…以至於這首《女兒情》第一段到第二段的間奏部分我聽到了《茉莉雨》的前奏,很有意思的串聯,循序漸進的表達那句與我意中人兒常相隨的決心。從有點從小賭氣到理直氣壯到無怨無悔。第二段到第三段插入《菊花臺》片段,一點小驚喜,卻無違和感,好似唐僧對國王的回覆,他仿佛預見在一起的後果與未來,很明確的答覆。原著中,他許了女兒國國王若有來生,不管有意無意,都異曲同工。到第三遍,一面是輕嘆一首別離還在愛你的無奈,一面是從此世人千萬種,我也無心念的絕望。最後,老林他是說故事的人還是當事人,好像不得而知又肯定…
這首改編作品之所以極致,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好聽,而是因為林俊傑的這個改編,這個演繹,將女兒國國王與唐僧的這段感情表達的更為細膩,更為準確,也愈加完整、動人了。
若說原作只是女兒國國王一時的悸動,那麼這首改編作品描述的就是一生的愛與思念,林俊傑的這個改編加入了唐僧離開女兒國很多年以後女兒國國王對唐僧未減反增的愛與濃濃的、痛徹心扉的相思讓原本的那段只存在於極短時間內的愛戀成為了一生的情之所向。使得這份感情有了時間的打磨,更加厚重,情更痴,愛更濃,也更令世人為之動容了。
林俊傑的這首作品第一段主歌和副歌描述的時間依然是唐僧在女兒國的那段時日,作品中的這一段在改編上主要是為了把女兒國國王對唐僧的感情表達的更為準確和細膩,這裡我想大家基本上不存在聽不懂。
《女兒情》出自86版《西遊記》「趣經女兒國」這一集,楊潔導演對原著做了大膽改編,以女性視角豐富了取經人和女兒國國王之間的感情,小園香徑,樓閣亭臺,佳人巧笑嫣然,僧人儒雅羞澀,成就了取經路上最溫柔繾綣的一段故事。
原唱圓潤甜美,以女兒國國王的口吻,唱盡了「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之後聽過萬曉利的版本,悅耳的吉他伴奏層層疊疊,給人很強烈的被推動的感覺,仿佛往日的一幕幕在你眼前不停上演。萬曉利的聲音,有點像被劈開的松木,樸素乾燥,有一點硬,帶一點粗糙,卻又自有松木的獨特香氣。配上「鴛鴦雙棲蝶雙飛」這樣濃情蜜意的歌詞,有一種奇妙的不和諧感,仿佛一個風塵僕僕的旅人,眼前是戈壁灘黃沙漫漫,心頭卻是千裡之外的如花美眷一般,對比鮮明,卻又莫名的動人心弦。
珠玉在前,我沒有想到,林俊傑的翻唱會這樣驚才絕豔。
林俊傑對《女兒情》的全新改編,感情鋪陳線路清晰,層層推進。站在取經人的獨特視角,從追想,到思念,到悵惘,到不甘的爆發,最後終歸平靜,可以說是飽滿連貫一氣呵成,將局限於女兒情話的「小情歌」,開拓出了宏大而跌宕起伏的新格局,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林俊傑的演繹,無論是低音區的隱忍克制,還是高亢處的飽滿熱烈,無不遊刃有餘恰到好處,使人一聽便再難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