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的4G18海福星,出廠時就不抖,直到現在將近三年,四萬多公裡,怠速依然不抖,怠速方向盤立硬幣,那是在改機腳前做的事情,既然方向盤不抖,那還折騰這機腳幹嘛?浪費錢?其實改這個機腳是因為發動機過度擺動!
發動機過度擺動的表現現象有:
1.一檔起步相當不順暢,甚至困難,起步時油離配合需要更多耐性和更小心,如果稍微粗礦一點操作,頓挫抖動相當大,直接震動方向盤,當然,這裡也有離合器本身的問題,所以一度想通過跟換離合器總成希望能改善此問題;
2.一二三檔在踩油門提速過程中突然鬆開油門車會明顯頓挫兩下,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我甚至更換了怠速馬達,節氣門傳感器,但都沒有好轉;這些現象一開始我並沒有往機腳的安裝位置上去多想,畢竟新車的時候沒有這些現象,
但通過了解這個機腳改裝的原理和安裝的支點位置後,發現原車機腳的位置很可能造成起步時過度擺動(雖然我不知道原車上的機腳是否已經老化)。發動機過度擺動的理解源於之前常看一些改裝車的案例,有些大馬力改裝的車,機艙內會加入發動機緩衝拉杆,防止動力過大導致發動機過度擺動,從而減小動力流失。
在這個方案下,支撐發動機的支點低於變速箱傳動軸的發力點,相當於改裝緩衝拉杆的作用。所以最終認定此方案應該能解決發動機的過度擺動問題,當然,這個機腳的方案主要是希望消除方向盤抖動,我追求的只是它的附帶功能而已。
在改裝機腳那天,因為等待車位上臺架,心血來潮就在旁邊的音響改裝店先把音響主機改了,剛好老闆店裡有這分唄檢測儀(具體是不是叫這個不太清楚)。
改機腳前,先測測室內不著車的噪音水平,說實話,這個分唄數值一直在跳動的,呼吸聲音大一點點都會往上跳。這裡說明一下,我車做了頂棚、四門、尾箱的隔音,密封條沒有做。
音響主機改好了,同樣的分唄值水平,變化差不多。。。取個平均值還不到四十。
著車後怠速,噪音分唄,六十四,這個是挑了個相對小的數值,因為一直在六十二到六十八之間跳動,當然,我測試的位置是在馬路邊,這個數值感官上是能聽到發動機的聲音,身體能感受到車身很輕微震動。
另外,對於多少分唄是多安靜或者車應該有多少分唄才算安靜沒有概念的同學,可以去百度一下輪胎噪音測試相關的資料,看看那些參與測試的車輛起始怠速噪音分唄是多少?我剛百度到測試固鉑STT輪胎的豐田FJ,怠速下室內起始噪音是53.5dB。
讀取完數據,等上架改機腳了。這裡實在無法做行駛過程中的噪音讀取,不過可以說一下,水泥有不少小裂縫和坑窪路面、時速六十、南港單導向輪胎,三檔三千轉,分唄大概在七十到七十五左右。
下圖據說正常機腳,做工還不錯,花了一百七十米。
機腳的關鍵部件——機腳支架,高清裸圖!!做工比想像中的精細!
去到修理店,跟師傅說明意圖,師傅還算是個明白人,連口說這都給你們想到,高招!
底盤圖,下底託很早就加上了,黃色的槓是下底巴,補強前副車架,讓開口狀的結構形成環狀,剛性進一步加強,對操控的幫助只有裝上的人才能感受到。
後V型拉杆,增強副車架與車身之間的連接剛性,配合上面的後頂吧,過彎和快速邊線時的尾部動作更加乾淨利落,閃躲危險起到不小的幫助。這些底盤補強的改裝都是不浪費錢的改裝。
拆掉底託,可以更清晰的看到這個原本看似「粗壯」的副車架,其實結構上一點也不夠強!不過這樣的結構能裝上相對較長的擺臂,在幾何結構上能提供較像飛度那種短小副車架和擺臂更多的操控質感。
先做機腳的定位。
原車的機腳
發電機特寫,其實還是看不清楚標牌,說一下,這個原車的發電機是法雷奧的14v85A規格,這裡對比一下大眾polo1.6 sporty的發電機,是法雷奧的14v110A,德國佬還算厚道的給足料的!!
PS:在發電機正極輸出的位置,有根紅色的導線,是我加裝的「火龍線」,直接連接到電瓶正極,買之前其實還不曉得到底有沒有效果。裝上之後,現在每次打火,無論冷車還是熱車,都是第一下「呲」之後就發動了,至於電壓,也是相對原來的穩定一點點。但這樣依然無法消除用電器引起的怠速下降然後升高的問題。別人polo開用電器那是怠速動都不動的,這裡延伸一個問題:原車發電機輸出功率到底是否足夠應付車上用電器有餘?
拆下的原車支架。
高清大圖,水箱前的機腳,據說說這個機腳也有可以折騰的地方,抖動解決可以更完美!
量、裝、拆。拆原車支架相當費勁。
定好位了,準備焊接固定好。
焊好了,噴個漆就裝上。
焊工還可以
裝上了
離排氣管還是有點距離。
上車立馬打火,然後開始測分貝了。
下面三張是開了空調怠速的分貝,取個平均數吧,這個數值變化不算很大,不過百度了一下,據說分唄跟感官上大概是以3個數值為一個等級,這個效果還是有點降低了。
拍了好幾張,其實都沒有抓到分唄最小的那個數值,下圖這張應該是沒開空調的怠速分貝。
再拍兩張裸圖,水平位置,一點變化都沒有,完全不用擔心改裝之後發動機下沉問題,如果真有下沉,先檢查一下自己的機腳是不是有問題了!
中午去做了全方位的噪音水平測量,還有看看原車機腳的高度。沒有打火,室外平均噪音水平在52dB左右,放了幾個角度,都差不多
打火,怠速噪音水平,比室外安靜。平均46dB左右。
開空調怠速,平均應該在56dB左右
這車後機艙內噪音水平。平均在78dB的樣子吧!
改裝機腳後,部分結論:
1、起步抖動明顯消除!這是我預期的,也是我希望的結果!
2、加速中突然收油門的抖動明顯減小,當然還是會有那麼一點點,但是很輕微了!
3、動力傳遞更直接,提速快了不少,保守估計減少動力流失至少五個馬力以上。
4、改裝,有風險,那是肯定的。但改之前,一定要想明白看明白,這個動作會有什麼效果,有什麼後果,自己的預期值到是什麼,如果出現差異,如何處理。搞清楚這些之後才好行動。另外,海馬車的個體差異實在太大了,每輛車的使用狀況都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的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