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的象徵是長城,美國的象徵是自由女神像,日本的象徵是富士山,那麼,印度的象徵,無疑就是泰姬陵。它是大理石上的詩,是泰戈爾筆下「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
不管對印度的印象是多麼先入為主的髒亂差,很少有人會對泰姬陵這座「世間最浪漫的告白」的精美建築入選世界奇蹟之一有異議。這是一座為愛情而建的建築,通過建築傳達的愛情,能過穿越時空,經得起世間的風雨。
偉大建築背後舉世無雙的故事
故事的開端總是美好的。年輕的王子在集市上遇到了一位漂亮姑娘,從此一生迷戀著她。5年後,王子滿20歲與姑娘結婚。姑娘從此被稱為泰姬·馬哈爾,意思是宮中最高尚的人。
據歷史資料記載,沙賈汗國王與泰姬·瑪哈爾王后之間互敬互愛,關係和諧,這種夫妻關係在當時的統治階層絕無僅有,甚至在平民階層中也難得一見。
泰姬不醉心於政治,卻總是能夠為丈夫排解憂愁。甚至在他打仗的時候,都要帶上她,這樣才有足夠的勇氣面對敵人。
在沙賈汗成為皇帝之前,屢次因為爭位問題被迫流亡到外地,泰姬總是默默地跟隨著丈夫,為他分憂,從不抱怨。他們的愛從不擔心別人的議論,甚至還把享樂主義發展到了極致,以至於莫臥兒的宮廷藝術家從不避諱利用皇帝和皇后作為主題,來創作藝術作品。
在他們結婚的19年裡,泰姬一共為沙·賈汗生下了14個孩子,只有一半活了下來。在那個時代,即便是皇家,也必須承受生育所帶來的風險。到最後,噩運落在了母親的身上。
1631年,懷著第14個孩子陪丈夫出徵的泰姬遇上了難產,在自己丈夫的注視下死去。
沙·賈汗悲痛欲絕,將妻子暫時葬在了布爾漢布爾(Burhanpur)的河邊。把自己鎖在臥室裡,整整一個星期,沙賈汗不換朝服、不理朝政、哭泣不止,不僅哭傷了雙眼,也哭白了滿頭青絲。
在蒙泰姬去世後半年,沙賈汗在阿格拉王宮對面、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裡,為泰姬陵奠基。之所以選在亞穆納河下遊,是因為這樣他就可以每天從河上遊的阿格拉王宮上,遠遠眺望心愛的王后。同時,他還下令宮廷為王后致哀兩年,禁止一切娛樂活動。
之後他從世界各地找來了最好的設計師和工匠,從拉賈斯坦拉來了最潔白的大理石,用宮廷最美的珠寶來裝飾。他動用了大筆的資金,以至於耗空了帝國的國庫。
當22年後,衰老的皇帝撫摸著妻子潔白的陵墓時,還想在河對岸為自己建造一座黑色大理石的陵墓,等他死後,可以日日對著妻子長相廝守。然而,問題在於,帝國的財政已經不允許了。
他的兒子也沒有給他留下時間。年老的沙·賈汗沉浸在回憶之中時,王子奧朗則布用武力將病重的父親趕下了臺,將他關在了阿格拉堡的一座宮殿裡。這座城堡距離泰姬陵只有幾公裡,也在亞穆納河的河邊。然而,太上皇再也沒有機會去泰姬陵看望他的妻子,只能從窗口默默地望著遠處的泰姬陵,懷念和妻子共度的時光。
整整八年無望的守候,沙賈汗孤獨的死去了。他的兒子將他葬在泰姬陵。這對陰陽相隔多年的愛人,終於重聚了。
看完了故事,就來看看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有多美吧~
數字說泰姬陵
【2萬匠工用22年耗費巨資修建完成】
泰姬陵於1631年開始動工,直到1653年這座陵墓才被建成。工期歷時22年,每天動用2萬役工。除了匯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築師和工匠,還聘請了中東,伊斯蘭地區的建築師和工匠,更是耗竭了國庫(共耗費4000萬盧比)
【24小時陽光閃耀變換色彩】
細細品味泰姬陵的美還在於其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下呈現出各不相同的面貌。清晨是溫暖的金橙色,白天陽光下是明晃晃的白色,黃昏時分白色的泰姬陵從金黃色逐漸變成粉紅、暗紅,而到月亮初升之際,又成了銀白色。在兩邊清真寺的一角,可以拍出透過穹頂看到的泰姬陵。
【360°無死角的完美建築】
完美,是形容泰姬陵的唯一形容詞。陵墓主殿在建築美學上所顯示出的就是完美的對稱。以主殿中心向兩向延伸之軸線切割之中軸線,可以看到相對於中軸線之距離相等之處,必存在數量、尺寸及樣式完全對稱之雕飾。從某種角度來說,泰姬陵是真正的360°無死角的完美建築!
最佳拍攝地點
1◆日出時分進入泰姬陵後,先不要忙著驚嘆,趕緊搶在人流之前奔到花園中央水池前的長凳上,這裡是拍泰姬陵主體和倒影的最佳地點
2◆中央水池再往前走幾步到前面的噴泉池邊,也可以拍到很好的泰姬陵倒影圖,而且沒有很多人的幹擾
3◆在兩邊清真寺的一角,可以拍出透過穹頂看到的泰姬陵
4◆進入阿格拉堡後,穿過右手邊的宮殿,找到一個面向東邊的窗口,是拍攝泰姬陵日出的最佳地點
5◆傍晚在與泰姬陵相對的亞穆納河北岸,是拍攝泰姬陵落日的好地點
姑且不論沙賈汗是不是個好國王,但他肯定是最出名的多情君主。帝王為了取悅在世的后妃侍妾而幹出一些不計後果的荒唐事情,這樣的故事我們並不少見,但為了死去的妻子而如此痴心絕對,沙賈汗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傾注一生心血建造的泰姬陵,成就了「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美名。難怪就連印度詩翁泰戈爾都說,泰姬陵像「一滴愛的淚珠」。而這滴巨大、價值連城的「眼淚」也給世界留下了關於愛與建築的無窮無盡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