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養魚愛好者在飼養觀賞魚的時候,往往是從地圖魚,鸚鵡魚,銀龍魚開始飼養的。在這三種比較常見的觀賞魚中,地圖魚是最容易飼養的。地圖魚對於水溫、水質都沒有太大的要求,飼養地圖魚的水溫在22度到30度之間,水質的PH值介於中性即可。地圖魚橢圓形的身體上布滿了不規則的紅色、橙黃色的斑紋,就像是一幅地圖,因此得名地圖魚。成年地圖魚一般可以長到25釐米左右,最大的可以達到45釐米左右,地圖魚的壽命比較長,能陪伴主人很久。地圖魚原產於南美洲的蓋亞那、委內瑞拉、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地圖魚看起來十分憨厚,在觀賞界以好吃懶動而聞名,也被稱為「水中的豬」。
地圖魚分為野生地圖魚和人工地圖魚兩類。野生地圖魚包括七星系地圖魚和非七星系地圖魚。七星系地圖魚的代表性地圖魚就是奧利諾科地圖魚(俗稱奧圖);七星系地圖魚還有一個代表魚種,叫做阿拉蓋亞地圖魚,價格比奧圖要貴得多得多。非七星系地圖魚的代表性地圖魚就是黑花豬地圖魚(俗稱黑花豬),黑花豬也叫老闆地圖和「西瓜皮」。
由於地圖魚比較容易飼養和養殖,所以受到了很多魚友的喜愛,但是在養殖地圖魚時也有一些注意事項。成年的地圖魚可以長到45釐米左右,由於個體比較大,所以在飼養的時候要選擇較大的水族箱,最好每50升水體養一條地圖魚。地圖魚的食量比一般魚的食量比較大,而且地圖魚又比較貪吃,所以地圖魚的排洩能力也比一般魚的排洩能力要強,地圖魚排洩的大量糞便容易對水質造成汙染,因此飼養地圖魚的水族箱裡不適合鋪一些沙子和水草,應該建立強大的硝化系統,保障地圖魚生存環境中的水質質量。要保持良好的換水習慣,保持水質清潔,每周換水一次就可以。
地圖魚對水質的要求並不高,水的PH值是弱酸性、中性和鹼性,地圖魚都可以正常生活。地圖魚是一種地層水域魚,地圖魚適宜的溫度是22-26度。在這種情況下,地圖魚的生長速度也比一般的魚要快,大約每個月可以生長三釐米左右,而且壽命也比較長。地圖魚身上的斑紋顏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這跟水族箱的亮度和光照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在飼養地圖魚時要給予充足的光照。
地圖魚看起來笨拙,但在捕食方面很靈敏,地圖魚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比較喜歡動物性活飼料。地圖魚平時愛吃一些水蚯蚓、蝌蚪、小魚、小蝦等,所以地圖魚不宜與其他魚類混合飼養。鸚鵡魚是地圖魚的天敵,地圖魚經常被欺負,如果要混養,要做好心理準備。但是在飼養地圖魚時,除了餵一些小魚、小蝦、小蝌蚪以外,還需要餵一些瘦肉,保持地圖魚的雜食性,以免造成地圖魚的食物過於單一。地圖魚雖然是肉食性魚類,但地圖魚的腸胃不是很好。所以在餵地圖魚吃東西時,一定要保持食物的乾淨衛生,如果是用手拿飼料,一定要先洗乾淨手才可以。
地圖魚在吃飽喝足之後,會側著身子在魚缸底部躺著,出現這樣情況後,不要以為地圖魚身體有什麼不適,其實地圖魚只是懶,不想動而已。不過,地圖魚生病了也會側躺,在飼養時要多觀察,如果側躺時間過長,那地圖魚就是生病了。繁殖期的地圖魚具有攻擊性,甚至會咬人;但是如果在平時地圖魚咬人,你可以輕輕揍它一頓,地圖魚會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