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istor》中文譯名《電晶體》,是一款動作遊戲,由《堡壘》(Bastion)開發商Supergiant的開發並推出。該作品發布於2014年,曾登陸PC、PS4、OS X和Linux等平臺,在IGN 2014年度最佳評選中拿下「最佳藝術畫面」獎。
近日,《Transistor》登陸iOS平臺,並獲得了App Store首頁推薦。遊戲講述了一位在城市中人盡皆知的女歌唱家Red,被神秘組織追殺卻意外存活了下來,但和她關係親密的男子卻被人用一把武器「Transistor」打成重傷,而這把「Transistor」也被留了下來。為了查明神秘組織和「Transistor」的秘密,Red開始了一段非比尋常的冒險
本文由Devil發表在其個人微博,觸樂網與作者聯繫取得授權,進行轉載。
一身金色長裙的紅髮女歌手Red在演出中遭受襲擊,失去了聲音。她在逃亡中路過自己的巨幅海報,呆呆地看著,久久不能離去,而此時背景音樂響起了她的歌聲。這是《Transistor》開頭的一幕。
很少有遊戲能《Transistor》一樣給我帶來全方位的震撼:從美術、音樂、世界觀到戰鬥系統。它是那麼感性,優雅和浪漫到你可以在城市任何一個角落獨自哼唱,默默欣賞眼前的風景,仿佛站在舞臺的聚光燈下;它又是那麼理性,嚴謹如每次戰鬥的 Turn() 都是一次函數編程,規劃一切然後等待執行結果。
關於《Transistor》有太多可說的,但我想從世界觀和遊戲要素的契合說起,那些無處不在的讓geek或者cyberpunk愛好者熱血沸騰的梗,從走上天橋目睹Cloudbank夜景時那句「Hello world!」,到你通關後面臨的Recursion。
cloudbank的夜景,那個打叉的地方叫the empty set 空集
那把與遊戲同名的晶體劍Transistor,既是核心的遊戲規則,也是對計算機對應體系一個漂亮的模擬。遊戲中的升級是指女主角對於Transistor的用戶等級。每次升級並不是簡單的Level up,而是顯示Access Granted,意味著你獲得了更多使用權限。
這些權限分為三類:首先是Function。遊戲中所有的戰鬥技能都是函數,函數的效果與名稱都有著微妙的對應:Crash()的幹擾打斷,Get()的拉近,Ping()的高速連打以及 Load()的預加載等待之後激活。傳統的技能cost系統在這裡成為了函數佔用的Memory。每個函數作為Active,Upgrade和Passive 有三個層次的作用,同一個函數和不同函數搭配也會有不同的效果,極大豐富了戰鬥模式。遊戲還設置了隱藏函數Kill()也挺有趣。第二類是Permission,包括系統、緩存和內存,分別對應Upgrade槽,Passive槽和增加Memory上限。第三是Limiter,這個系統會在不同方面強化敵人弱化自己,換取額外的經驗值,和《堡壘》(Bastion)中的類似,相當於一個多維度的難度調節系統。
升級界面
《Transistor》的戰鬥系統是比較經典的即時動作,但遊戲中Turn()的設定帶來了類似回合制策略的體驗。Turn() 是一個可以暫停時間開始自由規划行動的模式,但代價是之後一段時間不能使用絕大多數技能,每次Turn()的用時越多,冷卻時間也越長,因而需要觀察戰局和敵人狀態判斷是否使用、何時使用、使用多少,這給予戰鬥很大的多樣性。自由度也帶來了一些平衡性的問題,加上敵人種類偏少,一周目敵人的組合有些單調,Transistor在這方面受到了一些批評。但每類敵人設計比較用心,加上地圖障礙物的隨機性、類回合制下足夠的思考時間,有時可以帶來類似roguelike中複雜局面下尋求最優解的有趣體驗(雖然缺乏死亡懲罰和自由的難度控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種體驗)。考慮到前作《堡壘》最受詬病的一點就是戰鬥缺乏差異性,這種創新的嘗試我認為是很值得肯定的。《Transistor》的死亡懲罰體系是讓隨機函數過載Overload(),在兩個Access Point之後才能恢復,其實也是為了鼓勵玩家嘗試更多的流派。
外圍系統同樣十分精彩。一個例子是遍布整個城市的Backdoor,這種後門會通向一片叫做Sandbox的海灘區域,玩家可以測試各種戰鬥組合,也可以進行一系列挑戰模式,如Performance Test,Stability Test。在軟體開發上,Sandbox指一個獨立的測試環境,而這些挑戰正是典型的測試項目。在遊戲功能上,Transistor沒有《堡壘》裡家的概念,所以也需要一個特殊區域來實現各種挑戰。在劇情上,進入這個Sandbox的鑰匙是從名嬡Sybil身上得到,她同時經營大量機構,掌握著龐大的情報關係網,加上與高層的關係和某些不可告人的原因有遍布全市的後門也很合理。
像這樣有趣的設計還有很多,比如遍布城市的OVC終端,它是介紹投票政體的窗口,是人物背景的介紹,是評論審查的展示,還是失聲後的女主唯一的交流渠道。遊戲連文字標籤上都不放過任何吐槽和展示的機會,從劇院座椅的數量,到出口的XY坐標。令人印象深刻的如Bracket Tower,在你每次跳躍以後都會給一個打分和評語。如果你孩子氣地一直跳來跳去,《Transistor》會不耐煩地說夠了夠了。又如在 Turn() 下過度攻擊會提醒你Overkill,但是如果你無視提醒繼續Overkill,《Transistor》會生氣地顯示「Do you ever read?」我還記得他那句悲傷的調侃,「lady without a voice,gentle without a body,all thanks to Camerata」。這種貫穿始終的陪伴總是很奇妙的體驗啊,就像Clementine,Ellie或者 Elizabeth一樣。
red在劇院裡哼唱,找回過去的感覺
最後我想說說配樂,如貫穿遊戲的Voice Over,《Transistor》獨特的沉浸式體驗和恰到好處的配樂是分不開的。當主角是一個失聲的歌手,Vocal在這裡的使用不僅自然,配合Ashley Barrett的聲音有著悲傷的反差。最值得注意的是Turn()這個核心系統暫停時間時的節奏變化,原有的背景音樂被加上了一個變化的均衡器,同時Red哼唱的聲音被引入了進來——背景的一切都被弱化,這是我自己的時間,這是我自己的世界。在劇院裡和Sybil的那場戰鬥則更加漂亮,背景音樂是Ashley Barrett唱的《In Circle》,然而幾條音軌是分離的。當你進入Turn()時,仿佛劇院的樂器都停止演奏了一般,instrumental消失,只有失聲的女主和vocal還在。而隨著戰鬥進入第二第三形態, 隨著Sybil的Process化增加,噪音和金屬風格的新音軌也加入了進來,戰鬥也更加激烈,最後一切歸於平靜。
讓我們回到開頭那幕,Red從海報前終於轉過身來,耳邊仿佛響起了她曾經的歌:
I see the spine of the world
Sparkle and shine light the inside
I see the spine of the world
I know it’s mine, twisted and tied
歌詞裡的the spine of the world,本來是cloudbank的地標
PS: 如果把這種戰鬥模式叫做the world的話,《Transistor》大概就是那條spin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