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下午,中國女科學家等3人喜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這位女科學家是誰?她有著怎樣成就?
諾獎提名理由
屠呦呦從中醫古籍裡得到啟發,通過對提取方法的改進,首先發現中藥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瘧原蟲的成分,她的發現,在抗瘧疾新藥青蒿素的開發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由於這一發現在全球範圍內挽救了數以百萬人的生命,屠呦呦今年獲得醫學科學領域重要的大獎——拉斯克獎。
簡介:屠呦呦,出生於1930年,藥學家。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取得顯著成績,帶領課題組人員發現和研製了新型抗瘧疾藥青蒿素。2011年9月獲得拉斯克獎的臨床醫學研究獎。
語錄:
「在青蒿素發現的過程中,古代文獻在研究的最關鍵時刻給予我靈感。我相信,努力開發傳統醫藥必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治療藥物。」
個人經歷:
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省寧波市;
1948年,進入寧波效實中學學習;
1950年,進入寧波中學就讀高三;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
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後改名為北京醫科大學,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
1955年,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至今;
1959-1962年,參加衛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
1979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5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
屠呦呦與青蒿素
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2011年9月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獲國家科委授予的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1984年,青蒿素的研製成功被中華醫學會等評為「建國35年以來20項重大醫藥科技成果」之一;
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會授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狀;
1992年,雙氫青蒿素被國家科委等評為「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
1997年,雙氫青蒿素被衛生部評為「新中國十大衛生成就」;
2009年,獲第三屆(2009年度)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藥發展獎;
2011年9月,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成果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