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必選AI技術研究迎來收穫季,論文入選NIPS 2018和ACM MM 2018

2020-12-05 站長之家

優必選AI技術研究迎來收穫季,論文入選NIPS 2018和ACM MM 2018

     2018 年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IPS(Conference and Workshop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近日在加拿大蒙特婁成功召開。作為神經計算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兩大頂級會議之一(另一個為ICML),NIPS自1987 年誕生至今已有 31 年的歷史,一直以來都受到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今年,NIPS參會人數更是飆升至近 9000 人,論文投稿量也創造了歷史新高,共收到 4856 篇投稿,最終錄取 1011 篇論文。在NIPS2018 上,優必選研究院有兩篇論文被收錄。

  此外,今年 10 月在韓國首爾落幕的多媒體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ACM MM(ACM Multimedia)上,優必選研究院同樣也有論文被錄取,此次入選的論文如下:

  一、NIPS 2018

  論文一: Learning Versatile Filters for Effici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本文介紹用於構建高效卷積神經網絡的通用濾波器。考慮到在經濟有效的硬體上運行高效深度學習技術的需求,人們開發出了許多方法來了解緊湊型神經網絡。其中,大多數方法旨在以不同的方式精簡濾波器,例如,研發小型濾波器、稀疏濾波器或二值化濾波器。相反,我們從加法的角度來對待濾波器。一系列的二級濾波器可以源自於主濾波器。這些二級濾波器全都在主濾波器中繼承,不佔用更多的存儲空間,但是一旦在計算中展開,它們就可以通過整合從不同感受域提取的信息來顯著增強濾波器的性能。除空間通用濾波器外,我們還從通道的角度研究通用濾波器。新技術通常用於升級現有卷積神經網絡 (CNN) 中的濾波器。基準數據集和神經網絡的實驗結果表明,使用我們的通用濾波器構建的 CNN 能夠實現與原始濾波器相當的精確度,但需要的內存和 FLOPs 更少。

  論文二:Dual Swap Disentangling

  學習可解釋的解纏表示是一項至關重要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在本文中,我們提出了一種弱半監督方法,稱為雙交換解纏 (DSD),用於使用標記數據和未標記數據進行解纏。與依賴於樣本組上的完整注釋的傳統弱監督方法不同,我們只需要配對樣本上的有限注釋來指示其顏色等共享屬性。我們的模型採取雙自動編碼器結構的形式。為了使用標記的對進行解纏,我們遵循「編碼-交換-解碼」過程,其中我們首先交換對應於共享屬性的編碼部分,然後解碼所獲得的混合碼以重構原始輸入對。對於未標記的對,我們在指定的編碼部分上執行兩次「編碼-交換-解碼」過程,並執行最終輸出以估計輸入對。通過隔離部分編碼並來回交換它們,我們強制實現未標記樣本編碼的維數模塊性和可移植性,這也就等於鼓勵在標記對的指導下解纏。這種為半監督設置量身定製的雙重交換機制是非常有效的。對來自廣泛領域的圖像數據集的實驗表明,我們的模型具有最先進的解纏性能。

  二、ACM MM 2018

  論文一:Comprehensive Distance-Preserving Autoencoders for Cross-Modal Retrieval

  在本文中,我們提出了一種採用綜合距離保持自動編碼器 (CDPAE) 的新穎方法,以解決無監督的跨模態檢索問題。先前的無監督方法主要依賴於共存並屬於相同對象的跨媒體空間提取的成對表示距離。但是,除成對距離之外,CDPAE 還考慮從交叉媒體空間提取的異構表示距離以及從屬於不同對象的單個媒體空間提取的均勻表示距離。CDPAE 由四個部分組成。首先,去噪自動編碼器用於保留來自表示的信息並減少冗餘噪聲的負面影響。其次,提出了一個綜合的距離保持公共空間來探索不同表示之間的相互關係。這旨在保持公共空間內的表示之間的各自距離,使它們能與其原始媒體空間中的距離相一致。第三,定義了一種新穎的聯合損失函數,用於同時計算去噪自動編碼器的重構損耗和綜合距離保持公共空間的相關損失。最後,提出了一種無監督的跨模態相似性度量,以進一步提高檢索性能。這是通過基於 kNN 分類器計算兩個媒體對象的邊際概率來實現的。CDPAE 在四個公共數據集上進行測試,具有兩個跨模態檢索任務「按文本查詢圖像」和「按圖像查詢文本」。與八種最先進的跨模態檢索方法相比,實驗結果表明 CDPAE 優於所有無監督方法,並且與受監督方法相比也更具優勢。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IJCAI 2018在瑞典舉行,優必選斬獲傑出論文獎
    優必選雪梨AI研究院IJCAI 2018錄取的論文在特權信息學習、量子人工智慧、遷移度量學習、哈希算法、快速目標檢測等領域實現了突破。此次優必選入選的5篇論文如下:論文1:《R-SVM+: Robust Learning with Privileged Information》
  • 騰訊AI Lab 20 篇論文入選 NIPS2018,含 2 篇 Spotlight
    騰訊 AI Lab 第三次參加 NIPS,共有 20 篇論文入選,其中 2 篇被選為亮點論文(Spotlight),涵蓋遷移學習、模仿學習、半監督學習等多個研究主題,而去年他們入選論文8篇,含1篇口頭報告(Oral)。
  • AI研究實力最強的25所高校,據NIPS2017論文數統計
    NIPS 2017在加州長灘舉辦,吸引了8000名參會者,從3240篇提交的論文中接收了679篇,接收率為21%。根據這679篇論文,統計得到以下結果。根據論文統計,全球TOP25的大學:1.21.Technion,以色列理工學院22.USC,南加州大學23.UT Austin,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24.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25.UCSD,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可以看到AI研究實力
  • ...院論文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The Best of the Physics ar...
    內容覆蓋廣泛,涉及網際網路、通訊、計算機技術、能源、新材料、生物醫學和商務科技幾大領域。其重點關注新興科技及其對商業和社會的巨大影響,為超過300萬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及商業領袖提供前瞻性的資訊和獨到深入的行業趨勢研究分析。已經或正在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和即將商業化的技術,顛覆現有格局,創造全新市場,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技術都是這本雜誌關注的重點內容。
  • NIPS 2018人工智慧假肢挑戰賽結束,百度Firework團隊奪得第一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消息,距 NIPS 2018 召開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NIPS 2018 上的各種技術挑戰賽也接近尾聲。關於挑戰賽的詳細信息,請參見:距 NIPS 2018 還有小半年,會上的各種挑戰賽已經開始啦在上周結束的 2018 人工智慧假肢挑戰賽(AI for Prosthetics Challenge)中,來自中國百度的技術團隊 Firework 一舉擊敗全球 400 多支參賽團隊,以 9980.46 的得分奪得冠軍,領先第二名高達 30 多分。
  • 優必選獲IJCAI 2017最佳學生論文獎 13篇論文入選國際頂級人工智慧...
    該會議聚集了人工智慧領域最頂尖的研究者和優秀從業者,關注研討領域涵蓋機器學習、計算可持續性、圖像識別、語音技術、視頻技術等,對全球人工智慧行業具有巨大影響力。隨著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和學者也在積極參與 IJCAI並發表論文。今年,IJCAI共收到2540篇論文投稿,再創歷史新高,最終錄用660篇,錄用率為26%。
  • 葉傑平入選、華人佔4成,2020年ACM傑出科學家榜單出爐
    貝殼技術副總裁、首席科學家葉傑平,因為在科學上的傑出貢獻入選了今年的ACM傑出科學家。葉傑平,本科就讀於復旦大學數學系,復旦大學畢業後,他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深造,在海外一待就是18年。葉傑平主要從事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研究,獲得過KDD和ICML的最佳論文。Google Scholar上顯示,他一共發表了470篇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了22000次。此前,他入選為2020年IEEE Fellow。在加入貝殼前,他曾在滴滴出行任職,擔任副總裁、研究院副院長、AI Labs負責人。
  • 葉傑平入選、華人佔4成,2020年ACM傑出科學家榜單出爐
    葉傑平主要從事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研究,獲得過KDD和ICML的最佳論文。他的研究興趣包括因果規則機器學習、網絡表徵學習和社會動力學建模等方向。目前,在數據挖掘和領域頂會和期刊上發表了論文100多篇,並先後獲得
  •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打開APP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9-21 14:32:48
  • 《鐵甲雄心》第二季首播 優必選科技引領中國AI機器人進擊之路
    7月14日,由優必選科技獨家冠名、創客星球與浙江衛視聯合打造的機器人格鬥競技真人秀《鐵甲雄心》第二季在浙江衛視晚間黃金檔首播、優酷全網獨播。節目熱血燃情,向大眾普及機器人文化和知識,其特殊板塊、青少年機器人體驗類真人秀《鐵甲小雄心》則將機器人夢想和科創精神傳承予青少年,為孩子們提升創造力開闢一個廣闊的平臺。
  • ACM Fellow 2018 名單出爐,6名華人學者入選
    2018 年 12 月 5 日,ACM Fellow 2018 入選名單公布,56 名學者當選。目前,ACM 在全球有超過 10w 名成員,但是入選 ACM Fellow 的只有 500 多名,他們都是在計算和信息技術的某些領域從業五年以上,並取得了傑出成就的精英。今年,ACM Fellow 入選了 56 名成員,以表彰他們在計算機體系結構、行動網路、機器人技術和信息安全等領域做出的的重大貢獻。
  • ACM MM 2020大獎項出爐!南開獲最佳論文獎,西安交大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會議收錄的論文成果提前錄製成為視頻,參會者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隨時觀看,論文作者將會通過線上會議的形式與參會者進行互動交流。本屆會議主會共收到論文投稿1694篇,與2019 年相比提升了 81%,也打破了ACM MM 會議的記錄。最終,會議共收錄論文474(收錄比約 27.9%) 論文幾乎觸及了所有多媒體技術的研究領域。
  • 會員榮譽丨CAAI會員葉傑平副總裁入選2020年度ACM傑出科學家
    CAAI會員、貝殼技術首席科學家葉傑平副總裁入選該名單,表彰其對計算機領域做出的傑出科學貢獻。他在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大數據分析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在大規模稀疏模型學習中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並獲得過KDD和ICML的最佳論文獎,以及在2010年獲得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生涯獎(NSF CAREER Award)。
  • 眼底在什麼位置圖片_眼底彩圖和視網膜眼底圖 - CSDN
    學術和應用兩開花,開源和新技術同步推進。剛剛,Jeff Dean代表Google AI,完整總結了2018。他說,2018真是令AI工作者興奮的一年。學術和應用兩開花,開源和新技術同步推進。從重要AI技術應用突破講起,到展望2019結束。
  • 《鐵甲雄心》第二季攜手優必選科技強勢歸來
    5月9日,創客星球與優必選科技宣布共同打造機器人格鬥競技真人秀《鐵甲雄心》第二季,節目將登陸浙江衛視周日晚間檔。鐵甲颶風席捲2018,機器人格鬥引爆科技娛樂新體驗《鐵甲雄心》是國內首檔機器人格鬥競技真人秀,由國際影視巨星李連杰先生擔任節目聯合發起人及全球推廣大使。
  • 在高校開設AI課,優必選和南方科技大學共建產學研合作體系
    此次和優必選達成合作的院係為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於2016年8月成立。主要致力於工程碩士培養、未來企業領袖培養、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工業研究和高科技創業企業孵化。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邵理陽表示,未來希望雙方能在學生的實習、就業、項目合作、招生、競賽等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 2018 年重磅復盤:中國產出全球 25% AI 論文、政府署名 AI 論文...
    ,以可靠、可驗證數據為基礎,研究人工智慧對人們生活的影響。2018 年度的《AI Index》在 2018 年 12 月 17 日如期發布,從學界和業界的角度對全球的 AI 生態進行了全盤總結。中國擁有最高比例的固守類 AI 學者(76%),其次為歐洲(52%)和美國(38%)。固守類 AI 學者即那些未曾在家鄉以外地區發表過論文的活躍研究人員。中國的非固守類學者雖然佔比較小,然而論文出版率卻高於其他兩個地區的非固守類學者,說明中國的非固守類學者更有效率。
  • 優必選斬獲 IJCAI 2017最佳學生論文獎,13篇論文入選
    該會議聚集了人工智慧領域最頂尖的研究者和優秀從業者,關注研討領域涵蓋機器學習、計算可持續性、圖像識別、語音技術、視頻技術等,對全球人工智慧行業具有巨大影響力。隨著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和學者也在積極參與 IJCAI 並發表論文。今年,IJCAI共收到2540篇論文投稿,再創歷史新高,最終錄用660篇,錄用率為26%。
  • ACM MM 2020|Rokid人機互動系統論文入選Oral Paper
    近日,Rokid 視覺算法團隊提出的基於 Rokid Glass 的新型人機互動系統論文 ARSketch 入選了 ACM Multimedia 2020(以下簡稱為 ACM MM),並被選作口頭報告(Oral Presentation),此類論文僅佔總投稿數的 8.9%。
  • AAAI 2018入選論文——關於網絡表示學習的最新研究 | 分享總結
    在近期雷鋒網 GAIR 大講堂舉辦的一期關於網絡表示學習的直播中,來自浙江大學本科三年級的馮瑞同學講解了關於網絡表示學習的相關知識,以及他最新入選 AAAI 2018 的一篇論文的主要內容。本文根據馮瑞同學的直播分享整理記錄,有刪減,推薦大家觀看 GAIR 大講堂提供的視頻回放。馮瑞,浙江大學本科三年級,ZJU DCD 實驗室實習。AAAI 2018 入選論文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