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水草形態分類,鳳梨椒草屬於椒草類水草;按造景分類,鳳梨椒草屬於中、後景類水草;按生長形態分類,鳳梨椒草屬於挺水性類水草;按生物親源關係的生物學分類,鳳梨椒草屬於單子葉類水草。
鳳梨椒草(石隆門產) 名片:
學 名: Cryptocoryne keei ''bau''
科 別: 天南星科 Araceae
分 布: 馬來西亞
照 度: 1500 Lux
水 溫: 24-28℃
硬 度: 5-18 DH
p H 值: 6.0-7.5
難 易 度: 極難
鳳梨椒草是為了記念沙勞越當地的採集者Henry Kee Chuan Ong(王其全,著名植物收藏家)而命名。產於石隆門縣(Bau)境內的石灰巖山澗,這種水草和同屬的波羅椒草(Cryptocoryne bullosa)十分相似,多年以前還被誤認與波羅椒草是屬於同一品種,必須由兩者的花器才較容易區別。鳳梨椒草的水上草具有披針形的葉片,新葉棕橄欖色,成葉橄欖色,葉面常有明顯凹凸不平的縐摺。待鳳梨椒草開花時,它的佛焰苞的苞管依成熟度會有不同變化,由白色、黃色至咖啡色演變,苞口也由最初的黃色轉為最終的咖啡色,苞尖呈捲曲狀。鳳梨椒草的水中葉仍然維持原來的披針型葉,不過葉面的縐摺變得像鳳梨的表面,相當特殊,讓人瞧一眼即能留下深刻印像。葉色多變化,依水質及光環境不同,會有差異明顯的顯色,可能是翠綠、灰綠、粉紅帶綠或褐色等,相當有趣。在自然界可成群生長於河流中,但在水族缸栽培的話,想順利育成會比較困難,因為水質的差異可能很大,它的原生地屬於石灰質的地質結構,又富含腐殖酸,為偏弱酸性但高硬度的特殊水質。還需注意的是栽培鳳梨椒草期間必須輸入二氧化碳,並給予適當的水質條件,否則想要順利育成恐怕不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