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龍巖高嶺土股份有限公司在證監會網站披露,公司擬在上交所發行不超過3200.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25.00%,保薦機構為興業證券。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將用於「年產9萬噸配方瓷泥項目」、「選礦廠餵料、磁選、壓濾脫水及包裝技術改造項」等。
據了解,公司專注於高嶺土的採選、加工和銷售,以及相關技術研發業務,是國內日用陶瓷高嶺土行業中資源儲量、資源品位及採選加工規模領先的企業。公司下屬的龍巖東宮下礦區總探明原礦儲量 4,976.03 萬噸,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東宮下高嶺土礦保有資源儲量 3,158.82 萬噸,為國內特大型優質高嶺土礦床,適宜露天開採。公司高嶺土產品具有自然白度高、雜質含量低、燒成白度和強度高、成瓷性能好等優點,是中、高檔日用陶瓷和工藝美術瓷的優質原材料。
公司在高嶺土採選、配礦、除鐵及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有深厚的經驗積累和 技術沉澱,是《高嶺土及其實驗方法》國家標準(GB/T14563-2008)、《白度的表 示方法》(GB/T 17749-2008)、《建築材料與非金屬礦產品白度測量方法》(GB/T 5950-2008)和《精細高嶺土》行業標準(JC/T 2370-2016)的主要起草單位,獲 得福建省優秀新產品、中國非金屬礦行業企業技術中心、全國非金屬礦行業先進 企業等多項榮譽。公司是福建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綠色礦山單位,相繼 獲得國土資源部授予「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示範礦 山」、「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等榮譽稱號。
公司高嶺土產品應用領域以陶瓷為主。高嶺土是生產瓷器的重要原料,公司的主要產品有高嶺土原礦、高嶺土精礦、綜合利用產品三大類。其中,高嶺土精 礦是高嶺土原礦加工而成,根據粒度不同分為 325 目高嶺土精礦、325 目機碓高 嶺土和超級龍巖高嶺土等,是中、高檔日用陶瓷和工藝美術瓷的優質原材料。
非流動資產佔比較高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的非流動資產分別為 44,558.05 萬元、54,063.26 萬元及 46,736.14 萬元,佔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 85.38%、86.84%及 78.51%。公司的資產以非流動資產為主,主要原因為土地、採礦權、固定資產等非流動資產的投資額較大。
對高嶺土資源具有較強的依賴性
公司對高嶺土資源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其所擁有的資源稟賦、資源儲量、資源品位等因素對盈利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公司對此做出解釋:公司採用多種方式提升未來盈利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一方面,公司加強採選配礦、除鐵及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提升原礦、精礦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實現劣質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公司積極向下遊延伸產業鏈,發展配方瓷泥產品,瓷泥產品的競爭主要依賴配方、除鐵等技術創新,能夠憑藉技術實力有效應對公司遠期資源稟賦可能下降的風險。此外,公司積極跟蹤行業動向,可以通過收購、合資合作等方式增加高嶺土等非金屬礦產資源儲備。
雖然公司通過上述戰略安排應對對龍巖高嶺土資源依賴的風險,但未來仍存在因新技術、新業務拓展或增加資源儲備不及預期,導致對公司盈利能力穩定性和持續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可能性。
此外,我國主要高嶺土資源分布省份仍在持續進行優質高嶺土勘探開採工作,未來存在新的大型、優質陶瓷用高嶺土礦床被發現和開採的可能性,或其他競爭對手在技術上出現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從而導致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不利影響。
蹊蹺的收購,原董事長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
龍高股份屬於國資背景的股份制公司。2013年6月,為進一步擴大資源儲備,龍高有限經批准後以8409.1萬元作價受讓了陸川縣三林礦業有限公司(下稱「三林公司」)82%的股權。
據悉,三林公司成立於2009年,原股東為莊金平與林鳳平。其持有廣西陸川縣玉虎鉀長石礦勘探探礦權,為高嶺土相關資源儲備。
然而,完成收購後,龍高有限在對礦山勘探開採過程中,卻發現相關資源不具備開採價值。2015年下半年,三家評估機構對三林公司擁有探礦權的礦體進行評估,均認為其不具備開發利用價值,三林公司不具備經營價值。
這意味著,公司花大價錢收購來的「礦山」,其實是一座「廢山」。那麼,龍高有限為什麼會收購這樣一家不具備經營價值的公司?
記者發現,公司原董事長沈某與原董事馬某因三林公司收購一事犯受賄罪和國有公司企業人員失職罪,被依法判決處理。2015年9月,沈新華與馬超煌被免去相應職務,並由控股股東龍巖投資集團重新委派董事人選。
2017年8月,龍高有限將三林公司82%國有股權劃轉給礦業發展,同時也將三林公司享有的1650萬元債權以及後續案件追贓所得有關權益無償劃轉至礦業發展。但這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15年,公司對三林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應收款(主要係為三林公司日常運營所提供的資金支持)分別全額計提減值準備8409.1萬元、1650萬元。2017年,公司將三林公司股權無償劃轉給礦業發展,確認了無償劃轉增加的投資收益706.79萬元,並將無償劃轉債權產生的損失1650萬元計入營業外支出,累計損失超過1億元。
非流動資產佔比較高,對高嶺土資源依賴性較強,原董事長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等。對於上述問題,和訊網將保持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