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逐步告別白熾燈時代
本刊記者 蘭辛珍 • 2011-11-17 • 來源:北京周報 2011年第47期 11月24日出版
中國準備徹底淘汰有著130年使用歷史的普通照明用白熾燈。11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印發《關於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決定從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階段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
1882年中國第一盞電燈在上海點亮,這使得中國逐漸告別了油燈和蠟燭照明的歷史,當時使用的電燈就是白熾燈,這一用就是130年,中國也成為白熾燈的生產和消費大國,2010年中國白熾燈產量和銷量分別為38.5億隻和10.7億隻。
目前中國準備將白熾燈淘汰,在全國普及節能燈。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謝極介紹,淘汰白熾燈是為了節能減排。中國節能燈市場已經逐步形成,用節能燈替換白熾燈後中國將實現年節電480億千瓦時、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萬噸。
謝極說,今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德班會議開幕在即,中國發布逐步淘汰白熾燈的公告,再次表明中國政府深入開展綠色照明工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堅強決心和採取的積極行動。
分五階段進行
根據《公告》,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分為五個階段: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為過渡期;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為中期評估期;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或視中期評估結果進行調整。
謝極說,目前一些白熾燈生產企業已經著手轉型工作,淘汰白熾燈的相關工作將穩步推進。發改委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年產白熾燈1億隻以上的大型企業有10家,產量佔全行業總產量的70%以上。
早在1996年,中國就啟動實施了「綠色照明工程」,並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開展了三期綠色照明國際合作項目。
《公告》說,中國綠色照明工程的實施,推動了照明電器行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產品質量的整體提升,節能燈和白熾燈的產量比由1996年的1:34上升至2010年的1:1。中國節能燈生產企業不斷擴大,2010年中國節能燈總產量約42.6億隻,約佔全球總產量的80%,其中年產量5000萬隻以上規模企業約20家,佔全行業總產量的82.2%。
謝極說,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節能燈產品質量水平日益提高,一些企業產品質量和工藝水平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此外,半導體照明等新興高效照明技術發展迅速。「高效照明產品及技術的日益成熟為逐步淘汰白熾燈提供了重要保障。」謝說。
國家電光源監督檢驗中心主任華樹明介紹,合格的節能燈使用壽命在6000小時以上,是白熾燈的六倍。一隻13瓦的節能燈光效相當於60瓦的白熾燈,使用6000小時電費比使用白熾燈要少128元。用節能燈替代白熾燈可節電60%至80%。
節能燈因節約電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發改委的數據顯示,中國節能燈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由1996年的20%提高到2010年的85%。截止目前,全國已經累計推廣節能燈5億隻以上。
「居民照明節電意識普遍增強,淘汰低效照明產品、選用高效照明產品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謝極說。
LED燈企業迎來利好
國家發改委已經制定了相應的過渡計劃,即目前主要推廣節能燈,在降低節能燈汞含量、完善節能燈產品質量之時,也將加大對LED新光源的推廣。
謝極明確表示,比起白熾燈和螢光燈,LED燈目前在價格上並不佔優勢。作為新一代光源,LED燈被市場接受還需要一定時間。但LED燈和螢光燈相比,其汙染小,壽命長。「現在我們正在和財政部研究制定鼓勵LED燈的財政補貼政策,希望能夠不久後發布。」謝極說。
目前中國LED燈行業已經初步形成規模化發展,2009 年10 月,國家發改委等6 部門又出臺了《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此後各地政府都紛紛出臺各種扶持政策,在2009年和2010年這兩年裡,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的大型投資項目總數將接近100 個,投資規模達到300多億元人民幣。
謝極認為,預計中國LED產業將在五年內產值翻兩番,在目前大力鼓勵發展的7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節能環保產業佔重要地位,而在節能環保產業當中,半導體照明技術,即LED燈又佔據重要部分。
謝極介紹說,目前發改委等部門正在起草LED燈「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完成後將予以發布。
國元證券的研究報告表示,近幾年來無論是國際還是中國國內,LED照明產業都處在高速發展時期,但作為LED應用最重要的通用照明領域卻一直沒有打開,目前LED 運用的主要領域在背光源,其中手機、液晶電視等LED 行業的滲透率已經接近70%,而通用照明的滲透率卻不足2%。
國元證券的研究報告說,從技術角度看,目前大功率白光LED 照明完全具備了商用的條件,制約LED 照明的最大問題是高成本,同樣光通量的LED 燈泡的成本約是普通白熾燈的50 到60 倍,在沒有政府有效補貼政策的扶持下,推廣通用LED 照明難度很大,這次淘汰白熾燈政策至少在終端使用上給了LED 提供了空間。
擔心的問題
2008年發改委和財政部曾聯合進行了名為「國家高效照明推廣項目」的活動,向城市居民推廣節能燈,這一活動累計推廣的節能燈數量超過4億支。在推廣過程中人們發現,節能燈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可能導致後續推廣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這也是淘汰白熾燈過程中相關部門必須面對的。
首先,節能燈含有汞,目前中國允許每隻螢光燈汞的含量為不超過5毫克,與歐盟的標準相同。汞是具有汙染性的化學物質,這使得螢光燈回收的問題困擾著政府部門。有人曾提議把節能燈回收環節交給企業,但擔心對企業成本造成的上升並反過來會推高節能燈價格而作罷。
謝極也承認,中國地域廣,覆蓋全國的回收系統比較難。謝極說,發改委目前所做的是繼續加快推廣低汞、固汞技術、清潔生產工藝,生產優質、環保的高效照明產品,在此基礎上建立廢舊燈管回收處理機制。
其次,節能燈目前面臨的不是技術問題,最重要的是價格問題。高昂的價格可能會阻礙節能燈的推廣。
中國市場上一個螢光燈管要十幾塊錢,一個LED燈要幾十甚至上百塊錢,而一個白熾燈的價格卻只有幾塊錢。終端消費者,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民眾,在購買電燈的時候會更多的考慮燈的價格。就拿市場最看好的LED燈來說,目前中國生產的LED 照明燈具依然以出口為主,國內消費很少。
另外,目前全球初步形成以亞洲、北美、歐洲三大區域為中心的LED產業格局,但美日企業在晶片技術、設備方面具有壟斷優勢,歐洲企業在應用技術領域優勢突出,目前中國的LED企業只在組裝生產方面佔有「優勢」,中國真正擁有LED晶片技術的企業不到10個。
由於LED晶片的價格控制在歐美日企業手中,國內LED晶片企業要被國內LED照明燈具企業認可並與國際品牌競爭尚需時日,而且國產LED電源普遍壽命在1萬小時左右,壽命很短,怎樣提升LED驅動電源的壽命和效率以提升整個LED燈具的壽命是非常迫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