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次實現國產化!我國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點火
2.退出注資也沒關係!JDI表示與宸鴻LCD聯盟的合作不變
3.蘋果會是JDI最後的拯救者嗎?
4.IHS報告:三星仍是OLED屏幕供應的霸主
5.三星顯示副總裁:已準備好批量生產Galaxy Fold
6.技術漸趨成熟 AM-OLED可望逐步導入大尺寸面板應用
1.首次實現國產化!我國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點火
集微網消息(文/小北)6月18日,蚌埠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基於浮法工藝自主研發建設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點火。
(圖片來源:科技日報)
據央廣網消息,這是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生產線點火也意味著我國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首次實現國產化,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據悉,這條玻璃基板生產線歷經三年建設,完全採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和裝備,實現了熔窯、錫槽、退火窯等主要熱工設備的全部國產化,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對全面提升我國電子玻璃在國際市場的主動權與話語權,解決國家電子信息顯示「卡脖子」關鍵技術,保障產業安全具有裡程碑意義。
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作為項目重點攻關任務,由蚌埠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承建,總投資50億元,佔地面積350畝,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投資25億元,投產後形成年產TFT-LCD玻璃基板150萬片,產品將滿足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集團、中電熊貓等國內主流面板廠商的應用需求。(校對/小北)
2.退出注資也沒關係!JDI表示與宸鴻LCD聯盟的合作不變
集微網消息,JDI表示,儘管宸鴻已退出對該公司的注資計劃,但與宸鴻有關LCD業務聯盟的協議保持不變,將繼續和宸鴻洽談結盟關係。
此外,除了宸鴻退出投資案以外,富邦集團蔡家私人投資也已經放棄了JDI注資案。
今年4月,宸鴻、富邦蔡家私人投資公司原本預計要參與JDI私募增資案。但17日宸鴻以諸多情況變化為由,宣布退出增資案。
今年 4 月中旬,TPK-KY 宸鴻與嘉實科技投資管理、富邦蔡家的私人投資公司 CGL Group,共同通過 Suwa參與 JDI 私募增資。
根據協議,宸鴻、富邦和嘉實預計通過 Suwa對 JDI 投資 600 億日元,其中 420 億日元用於認購 JDI 普通股,180 億日元用於 JDI 可轉換公司債。另外,未來 Suwa 也能根據 JDI 運營需求加碼認購 200 億日元JDI 可轉換公司債。
隨著TPK-KY 宸鴻和富邦集團的相繼退出,JDI要渡過此次難關真的是困難重重。(校對/小山)
3.蘋果會是JDI最後的拯救者嗎?
集微網消息,繼TPK-KY宸鴻和富邦集團蔡家私人投資宣布退出對JDI的私募增資後,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有知情人士表示,蘋果公司表示願意幫助這家因iPhone銷售低迷而陷入苦苦掙扎的日本顯示器製造商。
JDI的一位發言人稱,在蘋果公司的資助下,JDI三年前耗資1700億日元(約合16億美元)在日本建造了一家製造iPhone面板的工廠。發言人說,JDI同意每年至少償還200億日元,但截至3月,未償金額仍有1000億日元。
JDI發言人補充道,雖然蘋果已同意放寬還款條件,但JDI的潛在投資者正在尋求能夠讓蘋果做出進一步的讓步,包括徹底放棄部分債權、再注入高達200億日元的投資,並且保證今明兩年繼續向JDI訂貨。
JDI發言人表示,之所以希望蘋果能夠保證從該廠訂貨的時間持續到明年,是因為JDI投資者擔心蘋果可能在2020年放棄其iPhone系列的LED面板,轉而使用OLED面板。
華爾街日報指出,蘋果也從三星電子採購iPhone的顯示器,且三星是最大的OLED面板供應商。對於大概一半收入都來自蘋果的JDI來說,就不得不對此做些思考了。
JDI發言人對此表示,儘管JDI計劃今年為蘋果手錶提供更小的OLED屏幕,但該廠還不能大規模生產用於智慧型手機的OLED面板。
但JDI發言人表示,蘋果已表示可以考慮這些要求。「我們還不確定是否真的需要利用蘋果來進行投資,投資額可能會低於200億日元,但蘋果至少表現出了意願。」
蘋果對此拒絕置評。(校對/Aki)
4.IHS報告:三星仍是OLED屏幕供應的霸主
集微網消息(文/ANSON),近日國外與市場分析公司IHS Markit的一份報告指出,2019年第一季度三星售出了價值34億美元的屏幕,雖然和去年相比市場分額下降了6.6%,但仍佔據總市場份額的40.2%。而JDI排在第二位,市場份額僅為12.3%,遠遠落後於三星。
(灰色是2018年Q1,淺藍色是2019年Q1,深藍色是2019年Q2)
另一方面國產廠商京東方的份額幾乎翻了一番,達到了11.9%。根據IHS的預測,今年第二季度京東方將輕鬆超越JDI,成為屏幕市場的二把手。
據分析師透露,三星保持領先的主要原因是出售了大量非旗艦智慧型手機的OLED面板,因為中端智慧型手機才是真正走量的產品,另外屏幕下指紋技術下放到中端產品,也是導致OLED屏幕的需求大增的原因。
如果不算上液晶面板,只算OLED面板的話基本沒有廠商可以挑戰三星的地位,因為這家公司銷售超過80%的OLED面板。(校對/Kelven)
5.三星顯示副總裁:已準備好批量生產Galaxy Fold
集微網消息,據BusinessKorea報導,三星顯示的官員於6月18日表示,三星電子已準備好批量生產Galaxy Fold。
「可摺疊手機已經準備好批量生產,我們也隨時待命。」三星顯示器副總裁Kim Sung-chul在首爾舉行的紀念韓國信息顯示學會20周年的特別論壇上說。
行業專家也表示,即將發布Galaxy Fold。可摺疊智慧型手機的原定於4月推出,但由於耐久性問題而推遲,此後,三星電子尚未披露其最新發布時間表。
與此同時,Kim預測可摺疊顯示器將來會迅速發展。 Kim表示:「我們需要在5G時代推出超便攜,超沉浸式和超智能的顯示器。」Kim表示,未來的顯示器將展示三個關鍵字——可捲曲,可伸縮和定製設計。
此前,4月23日,三星電子發布聲明稿,確定延後Galaxy Fold原訂於26日在美國上市的日期,數周內將再公告確切的上市時間。三星電子對此表示:「檢查過回收的產品後發現,顯示器摺疊處的上、下端有受衝擊暴露的部分與異物,因此造成顯示器損傷。」、」會徹底地找出原因,並研究防止顯示器受損的對策。」
據了解,在26日Galaxy Fold上市之前,三星電子向美國媒體提供許多Galaxy Fold試用產品,但僅試用兩天,媒體就紛紛發出「顯示器不良現象」的報導,如撕下保護膜造成畫面停止、畫面閃爍不定等問題,也有發生顯示器鉸鏈處進入異物,導致畫面突出的狀況。
在6月13日的時候,三星電子相關人士透露,已解決Galaxy Fold的屏幕缺陷問題,預計7月底Galaxy Fold 5G在韓國上市,同時美國則是4G版本上市。
6.技術漸趨成熟 AM-OLED可望逐步導入大尺寸面板應用
OLED(有機發光顯示器)是繼CRT、LCD、LED 及PDP(電漿顯示器)之後的新一代平板顯示技術,具有顯著的新興產業特徵。OLED是利用有機半導體材料在電場作用下發光的顯示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純固體顯示技術(CRT和PDP電漿顯示器都屬於真空技術,LCD液晶則屬於液態技術),兼具CRT和LCD兩種顯示技術的優勢,具有自發光(無需背光源)、結構簡單、超輕薄、響應速度快、寬視角、低功耗及可實現軟性顯示等優點。
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穩定,AM-OLED面板製造商也將開始導入量產於大尺寸應用上。
OLED被視為是可超越LCD之平面顯示技術。其特性集輕薄短小、精緻靈敏、色彩鮮豔、省電等特性於一身,在不久的將來,跟紙張一樣厚度的電視熒幕,捲軸式電子書刊(e-paper)等將不再是夢想。現在也有業者已經推出可摺疊的手機,採用的正是OLED顯示技術。
就市場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OLED最大的應用市場,主要包括了手機、移動顯示設備及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產量,都超過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
全球OLED重點設備製造商,主要有日本Tokki、Ulvac、Evatech公司、Anelva Technix、Shimadzu、Seiko Epson、Toppan Printing、大日本印刷(DNP);韓國包括ANS、DOV、Viatron科技、STI公司、周星工程、McScience、Sunic system;另外還有美國的Rolltronics、Integral Vision、MicroFab,以及德國Aixtron AG、Mbraun,與荷蘭OTBv等廠商。
未來幾年,OLED技術將持續蓬勃發展,尤其在有機發光材料、有機材料鍍膜、電路驅動方式與封裝等技術上都有很好進展。雖然目前OLED最大量產玻璃基板完5.5代,而5.5代以上的量產成本結構尚不明確,但隨著AM-OLED技術的逐漸成熟穩定,AM-OLED面板製造商也將開始導入量產於大尺寸應用上。CTIMES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