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中,對宇宙的探索有了很多突破性的發現,曾經的人類對宇宙一無所知,盲目自大,認為人類已經是世間最強大的生物了,但是人類在對宇宙進行探索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有多麼渺小,放眼整個宇宙,人類宛如塵埃一般,太陽系在整個宇宙中也顯得微不足道,況且人類當前可觀測到的宇宙只有930億光年,對於龐大的宇宙來說,這只是冰山一角,在930億光年之外,還有更大的宇宙空間等待人類探索。
據悉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為1560億光年,甚至更大,而人類當前能觀測到的只有930億光年,宇宙的物質也非常複雜,有各種各樣的恆星、星系,還有其他一些物質構成,其中光是星系就可以分為五種:橢圓星系、透鏡星系、漩渦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宇宙結構也是很有層次的,人類可觀測的宇宙包括了地球、地月系、內太陽系、太陽圈 、太陽系、奧爾特雲、本星際雲、本地泡、古爾德帶、獵戶臂 、銀河系、銀河系次集團等等,可想而知宇宙有多麼複雜。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宇宙是由星系的巨大超星系團構成,星系周圍是看不見的空蕩蕩的太空。每個星系又包含了數以十億計的恆星,人類用肉眼可觀測到的閃閃發光的行星,基本上都是恆星,在銀河系內就有1000多億顆恆星,當這些恆星聚在一起的數量超過十顆以上,甚至成千上萬顆星聚在一起,那麼就會形成星團,在銀河系裡就有1000多個這樣的星團,所以太陽系在銀河系裡根本不算什麼,況且在銀河系外還有很多星系。
另外宇宙的成分也十分神秘,有研究表示,宇宙中有23%的物質是由完全不知道起源的暗物質組成,結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觀測和標準宇宙學模型,可以確定宇宙中暗物質佔全部物質總質量的85%、佔宇宙總質能的26.8%。關於暗物質還存在很多疑問,目前一種普遍認可的理論認為組成暗物質的是「弱相互作用有質量粒子」。
在1922年天文學家卡普坦提出暗物質,後來在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茲威基利用光譜紅移,肯定了星系團中應該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其質量為可見星系的至少百倍以上。暗物質的發現讓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研究,根據這些發現,我們可以知道在宇宙中除了行星以外還是行星,在太陽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行星,在太陽系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行星,宇宙龐大得已經超乎人類想像了。
在很早以前,科學家在對宇宙探索的時候就表示在我們的宇宙中還存在著其他外星文明,這一猜測是非常合理的,畢竟宇宙的天體有那麼多,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員,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天體就有2億顆,像太陽系這樣的星系就多達幾千個,因此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的可能性是極大的,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又說人類永遠都不會遇到外星文明呢?
科學家在早在上個世紀就對外星文明展開了探索,然而宇宙如此龐大,人類探索至今也沒有發現外星文明的蛛絲馬跡,探索外星文明的難度就宛如大海撈針一般,外星文明很有可能是存在的,但是他們存在於宇宙深處,距離我們太過遙遠,人類又無法實現星際穿越,因此我們與外星文明永遠都無法碰面。那麼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