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印度門為1911年紀念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到訪而建!

2020-12-05 小U影視剪輯

孟買印度門正對孟買灣,高26米,建於1911年,外形酷似法國的凱旋門,是為紀念喬治五世和皇后瑪麗的訪印之行而建,現為孟買的門面,用於接待重要的賓客。免費參觀。很多當地人上來拉客照像,需小心防範。

買印度門有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建築特色,頂部4座塔樓遙遙可見,現已成為孟買市的標誌。這裡印度當地人非常多,小販也聚集於此,兜售明信片。

拱門上有四座塔樓,高26米,門柱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印度教寺廟,而窗戶的設計則是伊斯蘭風格,這也展現出印度宗教的多元化。印度門附近遊人如織,商販雲集,這裡已經成為孟買的地標和象徵。

印度大城市的景點之一 特別的贊 往來的人特別多 非常受歡迎,印度初印象~孟買,這裡集合了歐洲維多利亞、印度教和伊斯蘭風格的各式建築,印度門,泰姬瑪哈酒店,博物館,孟買大學......只感慨時間太短,不能細細品味!

周末的時候,孟買印度門通常是擁擠的,大學畢業後當地的年輕人就會在那裡閒蕩。印度門面對的泰姬陵酒店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是孟買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建議你去泰姬陵酒店的二樓咖啡廳,有俯瞰大門的窗口,點一杯咖啡或茶。

這裡面向大海,視野廣闊,很多小船在這裡出發,有點渡口的意思。很是宏偉,值得一來,雖然是殖民的歷史見證,但是仍然被印度人熱愛,各地人都來此拍照。門上的銘文寫的很清楚是紀念喬治五世和瑪麗登陸的。孟買非常著名的一個景點,為了慶祝英國皇室到來而建造,很多人都說孟買類似於中國的上海,但是在我感覺上,這裡可能更類似於中國的香港,受英國殖民氣息最濃重,甚至到現在孟買很多當地人都非常捨不得英國人的離開。

相關焦點

  • 印度的一線城市:孟買
    我們在印度的第二站是去西印度的孟買。 孟買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上海,它瀕臨大海,是一個豪華的大都市。孟買人常常會自豪地說,你們上海再過幾年可以趕上我們孟買嗎?等我們跑去一看,忍不住笑了。當然孟買也不是只是貧民窟,它亦有許多漂亮的街道和建築。畢竟,英國人在印度待得年頭長,滿街的英式老房子,也給人很異國風情的感覺。 孟買最有名的是海邊的印度門。它是為了紀念英王喬治五世夫婦訪問印度而建,這是1911年的事。這座印度門兀立在海邊,沉雄壯麗的樣子,很有派頭。
  • 印度首都德裡最美的大道,印度門和總統府遙遙相望,遊客絡繹不絕
    印度的首都是新德裡,是一座始建於1911年的新城,與舊德裡之間隔著一道「印度門」,為印度的門面及新德裡的地標建築,到印度新德裡有旅遊必打卡的景點。印度門坐落在國王大道的東端,與西端的總統府遙遙相望。在印度有兩座印度門,其一在新德裡,另外一個在孟買,據悉新德裡的印度門建於1921年,最初時叫全印戰爭紀念館,為紀念因戰爭而喪生的士兵而建,其外形與法國的凱旋門格外的相似,因此被遊客稱之為「印度版凱旋門」,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人來這裡旅遊。
  • 孟買,真的會是中國的上海?
    「孟買」一詞來源於葡萄牙文「博姆·巴伊阿」,意為「美麗的海灣」。當飛機飛臨孟買上空時,首先看到的是海天一色,漸漸地看到下面海灣繁忙進出的各類船隻,孟買市區背依青山,面臨大海,廣闊的海濱沙灘和幽靜的街頭花園,使市容典雅秀麗。
  • 印度孟買,世界文化遺產,象島石窟遊記
    印度有24座世界文化遺產,象島(Elephanta Caves)上的『埃勒凡塔石窟』也是其中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7年列為世界遺產。在印度門旁邊的渡船頭就有賣票,也可以順道參觀印度門,這個景點因為就在我們住的飯店旁,到了下午簡直人山人海,如果想要拍人少一點的印度門,記得九點前來拍會比較好。從海上看印度門。
  • 英國女王與三代未來國王最新合影:喬治小王子又長高了
    據英國《鏡報》2020年1月4日的報導,英國王室最近發布了英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與她的三個王位繼承者——查爾斯王子、威廉王子和喬治王子的最新官方合影,預示著王室開啟下一個十年的新篇章。這張合影拍攝於白金漢宮王座室,也是英國王室發布的第二張女王與三位未來國王一起的官方肖像照。
  • 「喬治」,金髮藍眼,敏感任性 這會是未來英國國王嗎?
    男嬰,3.8公斤,英國王室第三順位繼承人。    媒體和民眾猜測,這位王室寶寶或是一個叫「喬治」的帥哥,有著金色的頭髮和藍色的眼睛,性格中有巨蟹座的敏感兼獅子座的任性,不過他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扮演王儲的角色,因為媒體預測,他當上國王那天估計已經69歲了。
  • 喬治王子養成記!胖喬小朋友名字的由來和背後深意
    喬治王子是威廉王子和凱特·米德爾頓的長子,英王位第三順位繼承人。小傢伙出生於2013年7月22日,出生時體重8磅6盎司(約3.8公斤)。
  • 中國重慶與印度孟買,哪個城市更勝一籌
    公元581年將楚州改為渝州,這也是重慶簡稱渝的由來,唐代渝州巴郡名稱反覆更迭,到南宋時期宋光宗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至今已800多年,明朝朱元璋將重慶府隸屬四川承軒布政使司,清初湖廣填四川運動使重慶有了豐富而悠久的移民文化,為近代重慶社會奠定了基礎。
  • 印度四大城市地勢圖:新德裡,孟買,加爾各答和班加羅爾
    印度是位於南亞大陸上的大國,其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自從1950年成立共和國之後,印度繼承了原來英國殖民者的大部分在南亞大陸上的遺產(距離印度數千公裡的安達曼群島都被印度「撿了便宜」),逐步發展成為了一個在南亞大陸上的大國。
  • 奇葩國王:不會講英語的英國國王,還連累牛頓破產|百家故事
    這個英國國王不但不會講英語,而且還不肯學英語,他只講法語和德語,所以,執政全靠比劃,一種說法是說國王和大臣用拉丁語磕磕絆絆的交流,一說用法語交流。喬治一世不會講英語,也不學英語,這事也不能全怪他,這些都要從他即位開始講起。
  • 印度孟買,人口第二集中的城市,百萬、千萬富翁的聚集區
    今天說說印度的大城市之一孟買,這裡是印度人口第二集中的城市,僅次於新德裡。孟買位於印度的西部瀕海城市,有著印度最為集中、最大的貿易港口,因此,孟買撐起了印度大半的GDP。因發達的貿易促成了繁榮與穩定,這裡一躍成為印度最富裕的城市,成為百萬、千萬富翁的聚集區。
  • 柯棣華大夫逝世60周年紀念會在印度孟買舉行
    新華網孟買12月9日電(記者 熊昌義)中國駐孟買總領館9日舉行了印度友人柯棣華大夫逝世60周年紀念會,柯棣華大夫的親友、印中友好協會、印中商會以及孟買華僑華人代表約200人出席了紀念會。  中國駐孟買總領事袁南生在紀念會上發表講話,高度讚揚柯棣華大夫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中印友誼作出的貢獻。他說,柯棣華大夫是中印友誼的象徵,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偉大的印度友人。
  • 二十世紀初英國人為何要把英屬印度的首都遷往德裡,而不是孟買?
    戰爭結果是:英國方面的英印混合軍隊以少勝多擊敗孟加拉軍隊,此戰一舉確定了英國人在孟加拉的統治地位。此後,英國人在開始以加爾各答為基地對周邊地區開始擴張,因此加爾各答也越來越繁華,並很快發展成為了當時南亞國際化大都市,並成為英國人殖民下的印度首都。
  • 印度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
    新華網孟買10月10日電(記者聶雲)印度援華抗日戰士柯棣華大夫的故鄉--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馬邦)政府10日在邦府所在的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1946年,他的父親根據柯棣華大夫的不平凡經歷,拍攝了第一部有關柯棣華大夫的電影,受到廣大印度人民的喜愛。  印度薩拉斯瓦特銀行董事長基蘭說,印中是世界兩大文明古國,有著友好往來的悠久歷史。他願柯棣華大夫的精神發揚光大,促進兩國友好關係不斷發展。  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附近的達努卡商學院禮堂舉行,柯棣華大夫的妹妹瓦薩拉出席了會議。
  • 使英國成為福利國家的創始人,一戰首相勞合-喬治
    同年,他和其他威爾斯政治家一起,創辦月刊《自由號角》,又在皇座法庭勝訴,為非國教徒的其他教徒,如清教徒和天主教徒,爭取權益。1889年,勞合-喬治入選卡那封郡的議會。1890年,勞合-喬治在卡那封選區的國會議員補選中勝出,進入英國議會,成為英國下院最年輕的議員。他加入了自由黨。勞合-喬治從此連任英國下院議員達五十五年之久,被稱為「下院之父」。
  • 皇家聖地西敏寺 英國 · 地標
    現存的西敏寺最早是為本篤會教士而建的,於1065年12月28日完成。年代不詳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斷絕關係後,1534年西敏寺也被國王控制,並在1540年關閉。1911年的西敏寺1579年,伊莉莎白一世重開西敏寺,但規定由王室直接管理,並把建制從修道院改為法政牧師團。 從此管理西敏寺的人不再是主教,而是牧師團長,而且由國王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