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外星文明太陽能電池板反射的光,或許就能找到外星人!

2020-10-18 博科園

1995年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外的一顆行星,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這一發現最終贏得了2019年的諾貝爾獎。自1995年以來,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些可能蘊藏生命的類地行星。然而,為了探測系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科學家們必須首先確定哪些特徵表明生命存在(或曾經存在)。在過去的十年裡,天文學家花費巨大努力試圖尋找宇宙中其他地方可能存在簡單生命形式的痕跡,即所謂的「生物籤名」。

但是,如果一個外星人的星球,擁有建立了技術文明的智能生命,那會怎麼樣呢?另一個世界的文明會創造出從地球上可以看到的「技術籤名」嗎?而且,這些技術籤名會比生物籤名更容易檢測嗎?羅切斯特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亞當·弗蘭克已經收到了美國宇航局的資助,這將使他能夠開始回答這些問題,這筆撥款將用於他對技術籤名的研究,技術籤名是其他星球上使用的過去或現在技術的可檢測跡象。

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有史以來授予的第一筆非無線電技術籤名撥款,代表著尋找外星智能生命(SETI)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方向。這筆撥款將允許弗蘭克與國際非營利組織藍色大理石空間的合作者雅各布-哈克·米斯拉、佛羅裡達理工學院的馬納斯維·林加姆、哈佛大學的阿維·勒布(Avi Loeb)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傑森·賴特(Jason Wright)一起合作研究。尋找外星智能生命(SETI)一直面臨著找出在哪裡尋找的挑戰。

把望遠鏡對準哪些恆星並尋找信號?現在我們知道去哪裡尋找了,已經知道有數以千計的系外行星,包括可以形成生命的宜居帶中的行星。搜索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一個文明,從本質上講,需要找到一種產生能量的方法,宇宙中只有這麼多形式的能量。儘管生命可能有多種形式,但它總是以宇宙中相同的物理和化學原理為基礎。同樣的聯繫也適用於文明建設;外星文明使用的任何技術都將建立在物理和化學基礎上。

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可以利用他們在地球實驗室中學到的東西,來指導對宇宙其他地方可能發生事情的思考。哈佛大學科學系教授小弗蘭克·B·貝爾德(Frank B.Baird,Jr.)勒布(Loeb)說:我的希望是,利用這筆資金,量化探索與我們人類相似或更先進外星技術文明跡象的新方法。研究人員將從兩個可能的技術籤名開始該項目,這兩個籤名可能表明另一個星球上有技術文明活動:

1、太陽能電池板

恆星是宇宙中最強大的能量發生器之一,在地球上,人類利用太陽的能量,所以「使用太陽能對於其他文明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一個文明使用了大量的太陽能電池板,那麼從地球反射的光就會有一定的光譜特徵(對被反射或吸收光的波長測量)表明這些太陽能收集器的存在,研究人員將確定大規模行星太陽能收集的光譜特徵。

2、汙染物

研究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才能理解我們如何從其他星球大氣層中存在的氣體中探測到那些星球上的生命。在地球上,能夠通過化學物質吸收的光來探測大氣中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的一些例子包括甲烷、氧氣和人造氣體,如我們曾經用作製冷劑的氯氟烴(CFC)。生物籤名研究的重點是簡單生命將產生的甲烷等化學物質,研究將對指示工業文明存在的化學物質(如氯氟化碳)的籤名進行編目。

這些信息將被收集在一個技術籤名的在線圖書館中,天體物理學家將能夠在收集數據時將其用作比較工具。例如這個波長帶是可能會看到某些類型汙染物的地方,而另一個波長帶是看到太陽光反射到太陽能電池板上的地方。這樣,觀測一顆遙遠系外行星的天文學家就會知道,如果他們在尋找技術特徵,應該在哪裡尋找什麼。

博科園|研究/來自:羅切斯特大學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探索外星文明的新策略:尋找地外行星的太陽能電池板、大氣汙染物
    從本質上講,一顆星球只要存在文明,就必然需要找到一種產生能量的方法,如果他們生產了能量,就必然具備某些特徵。弗蘭克說:「畢竟外星不是魔法師。」儘管不同星球的生命可能有多種形式,但它們始終以構成宇宙的相同物理和化學原理為基礎。同樣的聯繫也適用於文明的建設,任何外來文明使用的技術都將建立在物理和化學的基礎上。
  • 溫州疊墅屋頂裝起太陽能電池板,高層業主抱怨反射光太刺眼
    11月6日上午,幾名鹿城區七都街道金玉府小區的業主求助,稱自己是小區高層的業主,小區南側的疊墅區紛紛安裝起太陽能電池板,晴天會反射強烈的太陽光,嚴重影響後排高層住宅業主的生活。記者前往核實。
  • 外星文明,也可能幹這些事
    如果一個外星星球上有智慧生命,並建立了類似地球的科技文明,是否存在「文明特徵」呢?這些文明特徵會比生物特徵更容易檢測嗎? 從地球是否可以看到外星文明創造的文明特徵呢?雖然生命可能有多種形式,但它始終遵循著相同的宇宙物理和化學原理。同樣原理也適用於科技文明的發展,外星文明使用的任何技術都將以物理和化學原理為基礎。
  • 最高效率:黑色太陽能電池板
    太陽能電池顧名思義就是把太陽光轉成電能,有越多太陽光被吸收,就能產生越多的電子。太陽能電池目前最普遍的材料是矽(Si),但矽本身對可見光有40%左右的反射,也就是說照射到矽表面上的太陽光有40%被直接彈回去,無法利用,因此在生產太陽能板射,會在矽表面製作抗反射層,降低反射的損失。反射率越低,就代表越多的光被矽吸收,轉成的電能也越多。
  • Fraunhofer ISE:採用模仿蝴蝶的編碼技術,使太陽能電池板的外觀更具吸引力
    本文579字,閱讀約需2分鐘摘   要: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研究人員通過採用模仿蝴蝶翅膀的編碼技術,成功開發了一種外觀極具吸引力的太陽能電池模塊
  • 太陽能電池板如何安裝 太陽能電池板安裝過程介紹【圖解】
    那麼太陽能電池板安裝是怎樣的呢?   首先,可以分析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過程中影響光射入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電池板轉動時候的方式以及太陽能的利用率,經各種實例論證,當太陽光正對電池板時,單位面積的太陽能吸收量是最大的,則此時可以更大限度的利用太陽光,充分將太陽能轉變成電能;第二個方面就是電池板隨太陽轉動時太陽角度與電池板轉動角度之間的關係,電池板隨太陽轉動的角度可以影響聚光強度,根據太陽電池板的發電原理是利用光入射半導體時所引起的光電效應進行發電的,那麼光的射入多少即可影響發電量
  • 如何找到銀河系中的外星文明?
    如何找到外星文明-卡爾達肖夫指數浩瀚的可觀測宇宙生成於130億年前,環繞著我們所居的星系約有2兆星系。而光是在銀河系中,科學家們就找到了約400億個類地行星,從這個數字推測,很難想像銀河系中沒有任何其他鄰居。在尋找我們的太空鄰居時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們到底該從何找起?在這樣一個古老又浩大的宇宙中,我們假設文明生成之間都差了千萬年,已不同的速度朝著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們的搜索範圍不僅涵蓋相距千百光年的行星,也包含了從石器時代到超高科技文明社會。
  • 太陽能路燈為何能發光?電池板工作原理要了解!
    有的朋友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就會有電能產生呢?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來詳細講解一下。太陽能電池板一般是採用對光有響應,並且能夠將光能轉換成電力的器件,常見的就是矽材質了,這是我們地球上儲藏最豐富的材料之一,具有半導體特性,這為太陽能電池板光電轉換的過程打下了基礎。
  • 新一代防反射圖層將大大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
    由於發明了下一代防反射圖層技術,太陽能電池效率將會大增。新納米材料將會限制太陽能電池表面的光反射量。 在過去幾年,發明了一種折射係數可調節材料,這種材料展現出了應用在光伏領域的潛力。倫斯勒理工大學教授E.Fred Schubert一直在探索該材料在太陽能發電領域的應用。
  • 全球首座採用雙面受光型太陽能電池板的百萬瓦級光伏電站投入使用
    這是一座採用雙面受光型太陽能電池板的1.25兆瓦百萬瓦級光伏電站。通過電池板正面利用太陽能、背面利用積雪的反射光發電,增加發電量。同時還將實施採用雙面受光型太陽能電池板的「獨立型融雪系統」實證試驗。旭川市為有效利用原北海道旭川北都商業高等學校的操場舊址,於2012年12月進行了公開招募,對此,西山坂田電氣提出了百萬瓦級光伏電站建設計劃併入選。發電站於2013年5月開建。
  • 竟是普通太陽能電池板的4倍以上!
    而且碰上陰天和雨天,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量就會受到很大影響。這也是太陽能沒有得到最廣泛普及的原因。 為了更好地利用太陽能發電,德國一個建築師發明了能夠完全吸收太陽能的電池板Rawlemon,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竟是普通太陽能電池板的4倍以上!
    但是我們都知道,太陽能電池板受到轉換效率的影響,相當一部分的太陽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碰上陰天和雨天,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量就會受到很大影響。這也是太陽能沒有得到最廣泛普及的原因。為了更好地利用太陽能發電,德國一個建築師發明了能夠完全吸收太陽能的電池板Rawlemon,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與其說它是電池板,還不如說它是個水晶球,因為整個電池板就是一個球體,而且是透明的。這樣設計的好處就是,能夠充分利用太陽能,360度無死角的吸收太陽能,然後將其轉化為其他的能源。
  • 建造戴森球,掌控恆星能源的外星高等文明,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嗎?
    「戴森球」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的假說,即一個足夠發達的外星文明如果想完全控制本星系的所有能源,可以選擇建造一個極其巨大的球面建築,將整個恆星都包在裡面。按照卡爾達肖夫指數,這種外星文明掌控的能源高達4×10^26 W,已經達到II型文明,即恆星文明階段!那麼人類能操控的能源有多少呢?本質上說,人類使用的所有能源都來自於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陽輻射。
  • 雙面太陽能電池板:未來太陽能光伏技術
    通常我們見到的太陽能電池都為單面太陽能電池,這類太陽能電池板能夠很好的接受直接照射的太陽光,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然而對於一些反射的太陽光它們就無能為力了。要想利用到反射的太陽光,必須要用到雙面太陽能電池板才行。其實雙面太陽能電池板開發已有一段時間了,目前還屬於比較前沿的技術。
  • 讓太陽能電池板變透明?用上石墨烯吧!
    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板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光汙染。
  • 全透明太陽能電池板
    該研究的領導者、密西根州立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系的助理教授Richard Lunt 表示:「這種透明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應用的範圍非常廣泛,從任意種類的行動裝置(手機、電子閱讀器等等)到許多高大的建築物等方面都能進行有效地部署。」現如今,一家名為Ubiquitous Energy 的創業公司讓這項技術更加接近可以投入市場的程度。
  • 想讓太陽能電池板變透明?用上石墨烯吧
    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板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光汙染。太陽能電站的電池板反射的光線能對飛過的鳥類造成傷害,對此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通過將太陽能電池板與屋頂瓦片融合來減少這些汙染,不過他們還是希望能將太陽能電池板變得更透明來減少光線折射。這個願望或許即將實現,根據國外媒體消息,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石墨烯同樣可以作為太陽能電極使用。
  • 外星人存在嗎?人類為什麼看不到外星文明?
    戴森球吸收太陽能後可以為文明提供巨大的能量,同時溫度升高,向外發射紅外線,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們應該能探測到好多高度文明建設的戴森球,但事實是我們人類從未發現外星戴森球的痕跡。宇宙浩瀚無垠,不過科學家也設想了一種探索宇宙的合理方式:馮諾依曼探測器。
  • 簡約公式為雙面太陽能電池「精打細算」
    安裝在地面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捕獲太陽光,並將其轉化為電能。然而對單面太陽能電池板而言,只有面對太陽的一面才是如此。如果電池板的背光面能轉換從地面反射回來的太陽光,就有可能產生更多電能。目前,雙面太陽能電池技術已經允許工程師們將電池板垂直放置在地面、屋頂,以及水平放置在加油站頂棚。但是,研究人員還不清楚雙面電池板究竟能產生多少電能,也不知道它們能節約多少成本。近日,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報導,美國普渡大學和東西大學的物理學家找到了一個新的熱力學公式,它可以在幾分鐘內計算出雙面太陽能電池板在多種環境下的熱力學極限電量。
  • 太陽能電池板特性及工作原理
    太陽能電池板(Solar panel)是通過吸收太陽光,將太陽輻射能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或間接轉換成電能的裝置,大部分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材料為「矽」,但因製作成本較大,以至於它普遍地使用還有一定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