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由於人類長期生活在地表上,因此對地下世界的了解並不多。在了解不多的情況下又好奇地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因此人類的想像力派上了用場。凡爾納的《地心遊記》是地下世界真實寫照嗎?那裡有多大機率存在智慧生物?
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我們很多人在小學初中階段就閱讀過了,分別是《海底兩萬裡》、《格蘭特船長的女兒》和《神秘島》。除了這著名的三部曲之外,凡爾納還撰寫過一本名為《地心遊記》的科幻小說,這本小說可以說第一次將人類的視角擴展到了地下世界,因為整部小說的主要故事線就是圍繞著探索地下世界展開的。從那之後人類對地下世界的好奇就從未停止過,甚至還有說法認為地下世界也存在著許多生命體。
到了20世紀中期,前蘇聯為了深入探測地質結構,啟動了超深鑽井的計劃。據了解當時蘇聯的工人將這個名為「克拉」的超深鑽井挖到了地下12000多米的地方,但是隨後這項計劃就戛然而止了。關於計劃停止的原因官方的說法是地下一萬多米的溫度實在是太高了,他們用於鑽探的專業鑽頭也遭遇了融化現象。隨著鑽進的深度越來越高,工程所面臨的困難就越來越大,最終迫於無奈他們只好終止鑽探。
據地質專家介紹,地面以下一萬米左右的地方溫度已經超過了一百攝氏度,而且溫度只會隨著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到了地下30公裡的地方,那裡已經是接近地幔的地方了。而地幔是一層存在大量液體熔巖的結構,因此那裡的溫度至少都有上千度。這樣的環境下是不可能有生命誕生的,更不可能有生命能夠生存。因此地下30000米的地方不存在生命,但地下一萬米左右卻是有可能存在生命的。
經過人類長期對自然的探索發現,地球生命普遍需要水、陽光和空氣,缺少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生物都很難生存下去。然而深海系統出現了不少特例,在那裡生活的海洋生物普遍得不到充足的陽光和氧氣,而且環境溫度也比較低。那麼它們靠什麼生存呢?有研究表明深海動物要麼主動遊到淺海地區進行捕食,要麼在深海地區接受來自海洋上層的碎屑。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如果地下一萬米的地方存在著生命,它們是否也能通過來自地面的物質滲透生存呢?
對此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是存在這種可能性的,因為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自然現象,例如越南地區就存在著一個神秘的巖洞。據了解這個巖洞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歷史了,但是幾百年萬來洞內的生物和洞外的世界幾乎沒有聯繫,唯一的聯繫就是外界的陽光進入洞內,為裡面的生物提供能量。這導致了洞內有許多物種都進行著獨立的進化,表現出了與外界截然不同的情況。
當然該巖洞還是位於地面之上,而且多多少少有陽光直接提供能量。至於地下世界是否存在生物世界,這就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的考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