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星報》7月22日報導,墨西哥海灘上驚現近4米長的巨型怪魚,由於這種魚有時候會巧合的伴隨著地震出現,以至於在有些地方會被冠以「地震魚」的稱呼,引發當地對於未來是否會引發地震的強烈恐慌。
2011年3月,日本福島大地震之前不久,這種被稱為「皇帶魚」的魚類曾經被目擊者發現出現在日本海而名噪一時。這種魚長相怪異,渾身銀白,身形龐大,像鰻魚一樣細長,有明顯的深海魚類特徵,學名叫「石川氏粗鰭魚」。
由於經常在地震前在事發地被看到因而被視為不祥之兆,而它們最近出沒的地方是一個墨西哥度假勝地。
發現怪魚的是一位名叫費爾南多·卡瓦林的水產養殖專家,上周日(7月19日),他和朋友大衛·德扎貝德羅斯基在下加利福尼亞的皮奇林格海灣發現了這條怪魚,在他們分享到推特的視頻短片中,兩人在淺水處以1米間隔環抱著這條魚,陽光照射在通體銀白的魚身上閃閃發亮。
在接受當地媒體《信息高速路》的採訪時,卡瓦林說在他們發現這條怪魚時,它「已經死了,正在腐敗分解的初級階段」。他還表示,「魚類蛋白從來不會被浪費,有其他的有機體會趁此機會好好的利用它的屍體。」
據悉,2011年的日本福島大地震之前,在日本近海出現了數十條這種魚類的屍體,隨後發生的地震讓這種深海魚類在人們口口相傳之下具有了某種預知未來的能力,尤其是對地震的預告。今年6月,這種巨型怪魚在墨西哥東南部的金塔納羅奧州海灘出現,6月23日,墨西哥的瓦哈卡州就爆發了地震。
更有意思的是,臺灣有媒體曾經報導說,1999年臺灣嘉義縣瑞裡鄉發生大地震前,漁民在澎湖海域曾捕獲過一條地震魚。漁村相傳此種魚為「海龍王」、「龍宮使者」或「白魚龍」,在大地震前後才會出現;有人猜測,或許是在深海海底地殼發生變動或火山爆發前,這種魚才會逃離深海到淺海活動,所以容易被捕捉。
但此後臺灣《聯合日報》也曾於2000年1月撰文指出,在臺東富崗的小野柳風景區附近海域150米深處也曾捕獲過一尾,但當月卻沒有地震發生。
不過,隨著這段視頻在網絡上傳播,很多篤信陰謀論的網友蜂擁而至,「你應該想想這條魚帶來的『厄運』,既然住在20到200米深的海裡,他們對海底將要發生的事情肯定要更敏感。」另一個人說,「這些魚只會在一些壞事將要發生的時候浮出海面,從來都是這樣。」
「據說他們會在將要發生地震的時候才會出來,會給找到他們的人帶來厄運,他們通常還都是死的,不要殺了它們。」
但是,大多數專家還是表示這種魚和自然災害沒有什麼關係,也有很多人指出多年來經常見到這些魚但是並沒有發生地震。日本的科學家2109年發布的研究顯示,在分析了從上世紀初至今成百上千的目擊報告後,並未發現與自然災害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