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予微茫
荊楚大地,予以文化
暗夜微茫,如希望點點
關注
二月二日江上行,
東風日暖聞吹笙。
二月二,龍抬頭,
春回大地,犁破新土,
楊柳吐翠,萬物復甦。
東方地平線上龍角星將升起,
民間傳說神龍會在這一天甦醒,
它騰雲駕霧、興風布雨,
滋養著萬畝良田,
庇佑人間萬萬年。
人們會在這一天焚香禱告,
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龍抬頭,又稱春龍節,
東方廣袤的土地上,
此時抬頭月如雪,
萬裡波濤東風起。
二月二,龍抬頭,
風雨順,又豐收。
大倉滿,小囤流,
好年景,春開頭。
在人們心中,
「龍」寄託著生存和希望,
「龍」就是信仰。
它讓我們始終相信,
無論貧窮還是富裕,
無論艱辛還是順遂,
對美好的渴求,
是對生活、對未來充滿期待。
「二月二」的傳說
有一年大旱,百姓生活困苦。天上有條赤龍,看見人間的悽慘境況,產生了憐憫之心,私下裡下了一場雨。
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把赤龍壓在了一座山底下。百姓為赤龍求情,玉皇大帝發話說:「除非金豆子開花。」
到了二月二這天,不知從哪裡來了個老媽媽,一個勁地喊:「賣金豆子!」人們很納悶,買回家一看,是些黃豆。這些黃豆放在鍋裡一炒,噼裡啪啦地開了花。
玉帝得知,只得把那條赤龍放了出來,貶下凡間。
堯王的父親帝嚳(帝俊)的王妃慶都為求子去神母廟祭拜。
一天夜裡,她夢見被一條赤龍追隨,之後便懷孕了。第二年的二月二,院子裡一道金光照耀,孩子降生了,起名叫放勳,就是後來的堯王。
放勳聰明伶俐,從小就惹人喜愛,長大當了帝王后,每到二月二這天,就同百姓一起耕田。帝王耕田的習俗就這樣傳了下來。
對於堯王出世大家都是眾說紛紜,於是就流傳開了這樣的唱詞:金豆開花赤龍遂抬頭,二月初二堯王喜出世。
「二月二」的習俗
剃 頭
「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孩子要剃頭。」在北方很多地區都有正月裡不理髮的風俗,二月初二理髮的特別多。
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開筆寫字
二月二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識文斷字。
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吃龍食物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有一定的講究,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飲食多以龍為名。
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名曰「吃龍鬚」,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二月二」的詩詞
二月二
唐 ·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 ·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裡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簷夜雨聲。
二月二日出郊
宋 · 王庭珪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二月二日席上賦
宋 · 賀鑄
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
二日舊傳挑菜節,一樽聊解負薪憂。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遊。
載酒賦詩從此始,它年耆老話風流。
龍抬頭,
有歲月的新生,有人間的聚散,
有節日的歡鬧,有時光的感慨,
有身軀的疲憊,
還有著懂得珍惜的成長。
二月初二,龍抬頭。
一抬頭,豐收在望好兆頭;
二抬頭,福祿壽喜全都有;
三抬頭,五湖四海結新友;
四抬頭,成功事業攥你手;
五抬頭,步步順達爭上遊;
六抬頭,幸福健康到永久。
在今天這個龍抬頭的日子裡,
願你與幸福相守
祝福你一年好運,從這頭到那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