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恩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總結
公式1——勻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
用法:位移x,速度v,時間t,已知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2——直線運動平均速度公式∶
用法:位移x,平均速度v-,時間t,已知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3——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與時間的關係公式∶
用法:位移x,初速度v0,加速度a,時間t,常見三種用法:
已知v0,a,t,求x;已知x,a,t,求v0;已知x,v0,t,求a。
冷門用法:已知x,v0,a,求t。
公式4——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公式∶
用法:末速度vt,初速度v0,加速度a,時間t,已知任意三個求第四個。
公式5——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與速度的關係公式∶
用法:末速度vt,初速度v0,加速度a,位移x,已知任意三個求第四個。
公式6——勻變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公式∶
用法:平均速度v-,時間中點瞬時速度v(t/2),初速度v0,末速度vt,位移x,時間t,常見6種用法:
已知v-,v(t/2)中任一個求另一個;
已知x,t,v-中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已知x,t,v(t/2)中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已知v0,vt,v-中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已知v0,vt,v(t/2)中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已知v0,vt,x,t中任意三個求第四個。
公式7——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中點速度公式∶
用法:位移中點瞬時速度v(t/2),初速度v0,末速度vt,已知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8——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等時段位移差公式∶
用法:等時段位移差△x,第n+1個時段的位移x(n+1),第n個時段的位移xn,加速度a,等時間間隔T,三種用法:
已知a,T,△x中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已知x(n+1),xn,△x中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已知a,T,x(n+1),xn中任意三個求第四個。
公式9——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等時速度公式∶
用法:速度之比等於運動時間之比,已知速度比,時間比中的任何一組,求另一組。
公式10——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等時位移公式∶
用法:位移之比等於運動時間的平方之比,已知位移比,時間比中的任何一組,求另一組。
公式11——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等時段位移公式∶
用法:連續等時段位移之比,等於連續奇數之比,已知連續時段,連續等時段位移之比中的任何一組求另一組。
公式12——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等位移段時間公式∶
用法:連續等位段時間之比,等於位移段的算術平方根之差的比,已知連續位移段之比,連續等位段時間之比中的任何一組求另一組。
公式13——自由落體位移公式
用法:自由落體位移(下落高度)h,重力加速度g,時間t。已知h,g,t中的任何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14——自由落體速度公式
用法:自由落體速度vt,重力加速度g,時間t。已知vt,g,t中的任何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15——自由落體位移速度關係公式
用法:自由落體速度vt,重力加速度g,位移(下落高度)h。已知vt,g,h中的任何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16——豎直上拋運動速度公式
用法:豎直上拋運動末速度vt,初速度v0,重力加速度g,時間t。已知vt,v0,g,t中的任何三個求第四個。
公式17——豎直上拋運動位移公式
用法:豎直上拋運動的位移(高度)h,初速度v0,重力加速度g,時間t。
兩種常見用法:已知v0,g,t求h;已知h,g,t求v0;
兩種冷門用法:已知h,v0,t求g;已知h,v0,g求t。
公式18——豎直上拋運動位移與速度的關係公式∶
用法:豎直上拋運動的位移(高度)h,初速度v0,末速度vt,重力加速度g。
三種常見用法:已知v0,g,h求vt;已知vt,g,h求v0;已知vt,v0,g求h;
一種冷門用法:已知vt,v0,h求g。
公式19——豎直上拋運動上升到最高點的時間公式∶
用法:豎直上拋運動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t,初速度v0,重力加速度g,已知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20——豎直上拋運動上升最大高度公式∶
用法:豎直上拋運動上升最大高度H,初速度v0,重力加速度g,已知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21——重力公式∶
用法:重力G,質量m,重力加速度g,已知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22——靜摩擦力公式∶
用法:一般滾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用於判斷摩擦力的大小。
公式23——滑動摩擦力公式∶
用法:滑動摩擦力f,滑動摩擦因數u,正壓力F,已知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24——彈力公式(胡克定律)∶
用法:彈簧的彈力F,勁度係數k,彈簧的形變量x,已知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25——合力公式(矢量加法)∶
用法:合力F,各個分力F1,F2,...,用向量的加法,三角形法則,平行四邊形法則。
公式26——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公式∶
用法:物體所受合外力F合,質量m,加速度a,已知任意兩個求第三個。
公式27——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公式∶
用法:作用力F,反作用力F′,已知其中一個求另一個。
公式28——共點力平衡基本公式∶
用法:由合外力為0判斷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由物體處於平衡狀態判斷合外力為0。
公式29——共點力平衡正交公式∶
用法:如果把一個物體所受的各個力進行正交分解與合成,則在x軸方向與y軸方向的合力一定都是0,用於構造方程組求解未知物理量。
公式30——二力平衡公式∶
用法:兩個力F1,F2平衡,已知其中一個,求另一個。
公式31——超重與失重公式∶
用法:用支持力N與重力G進行比較,判斷屬於超重還是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