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考進了醫科大學,學醫的話無論什麼專業,都要學習人體解剖學。人體解剖學的課程是研究正常人的人體結構,它分為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和斷層解剖學等。其中斷層解剖學是影像專業主要研究的,因為他們要做CT。只是除了臨床和婦幼專業要親自解剖之外,其他的專業可能是解剖的機會不是很多。
解剖學是醫學專業不可少的一門科學,學醫是沒有不接觸人體解剖學的,如果連人體的肌肉神經等組織結構都不了解,也談不上當一個好醫生。但是,學生在學習解剖學的過程中,接觸福馬林處理的屍體,可能會產生噁心和反胃的生理反應,吃不下飯和肉食,甚至連很多素菜都難以下咽,但是你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就必須克服這些困難。
醫生在大部分人的眼裡是一種神聖不可即的職業,因為學醫的過程是有很多困難的,因為學醫真的很難,既要克服專業上的知識難度,還要克服心理和生理的障礙。醫生還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做手術,所以醫學生還要克服手術帶來的恐懼感,暈血的生理反應,畢竟大部分醫科大學的學生最終都會走向臨床。醫大學習人體解剖學的專業很多,只是有的專業學習比較深,接觸的人體解剖學也比較多,有的專業接觸的人體解剖學比較少。下面是學習人體解剖學較多的專業:
臨床醫學專業:學習人體解剖學、局部解剖學、有些學校還設有斷層解剖學。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專業:學習人體解剖學。
口腔醫學專業:學習人體解剖學,口腔解剖生理學。
中醫學專業(包括針灸、推拿、中西醫結合等):學習人體解剖學。
護理學專業:學習人體解剖學。
綜上所述,應該說臨床醫學專業學得人體解剖學是最多的,口腔醫學、預防醫學、中醫學等學得稍少一些,護理學和藥學一般學得也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