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華為發布的暢享20系列 ,有什麼優缺點?剛剛看完電影,順便到樓下華為體驗店體驗了一會兒暢想20pro。說實話,對我來說,還是LCD屏幕香啊,之前看到好多大v說90hz得OLED體驗起來比LCD流暢,為啥我不敢苟同?就像我覺得紅米LCD得120hz滑動就是比至尊版的OLED120hz舒服?哈哈,個人感受,同時,體驗了系統,我覺得就滑屏流暢度而言,這款機器明顯比紅米k30至尊版流暢,紅米那個掉幀就不說了,當然我知道很多人會拿配置來噴我。
不過,個人覺得終究還是要回歸日常體驗吧,就小米和華為對聯發科的優化而言,我覺得小米是明顯不如華為的,最後很期待mate40系列啊,千萬不要搞得像p40 pro那樣接近210g,個人對那麼重的機器真的很難接受,最好素皮版本能夠控制在30系列的重量,順便說一句:建議以後各家安卓廠商出產的機器還是從90hz高刷新率起步吧,用慣了高刷表示60hz比起來太卡了,當然,蘋果除外,都說mate40系列可能是華為最後一款高端手機,希望支持一下國貨之光。
其實我曾經很想買o、v、m的機器,可是一想到用的是高通的CPU心裡就接受不能,希望40可以讓我用上幾年,直到中國的半導體崛起,華為以及海思王者歸來。目前華為品牌賣的手機中,除了mate30Pro/RS,P40Pro/+,mate XS,其餘的產品力均不如國內友商。尤其是在2000到4000價位段競爭最激烈的價位段還是1000到2000元多數人考慮購買的價位段,華為品牌沒有什麼競爭力強勁的機型。mate30 5G除了旗艦處理器,其餘地方配置一般般,屏幕比不過,攝像頭延續前年的配置,和輕薄也沒多少關係價格還高高在上4499元。
P40不用說了,旗艦圾皇的有力競爭者,8+128也賣4499元呢。nova7系列佔據了3000元到4000元價位,但是沒有高刷屏,沒有旗艦處理器,產品力顯著弱於網際網路品牌旗艦機型,而且小米10降價了,和nova屬於同價位競爭。nova7SE原本可以的,但是在目前2000元價位對手OLED高刷屏配天璣1000X,確實不是好選擇,而且還缺失了NFC。剩下的暢享麥芒就沒什麼必要說了吧,同樣是天璣800為什麼選華為呢?別人配置還高,你有麒麟820不用,隔壁榮耀賣得還沒你好。
要清楚的是,暢享,麥芒佔據了華為極大的銷量,但是與去年麒麟810爆打高通中端處理器不同,今年大家都用聯發科處理器,華為憑什麼把百元機的配置賣到1500元以上?華為的定價從去年下半年就很迷,mate20X 5G賣6000多元,mate30系列5G比4G漲價1000元就不說了,算是出錢為技術研發買單吧。接著華為不斷地在1700元價位推出和前年配置相同的機器(麒麟710套娃機),麒麟810可以衝到2000元價位,比nova5還貴。今年3000元以下除了nova7SE採用了麒麟820,其餘均為天璣700/800。令人迷惑地是,華為的5G機型沒有賣到1600元以內的。
明明百元機的配置賣1699元不說了,不如榮耀X10的配置賣2000多去和別人天璣1000x硬剛,真覺得5G那麼值錢嗎?就算華為自研射頻晶片辛苦,成本高,你產品力擺在那裡,比別人高700元為何?你暢享20plus產品力比得上榮耀V30嗎?華為今年確實出了一些很值得購買的產品,像mate pad 10.8,MATEBOOK 13/14銳龍版。可以說,在追逐者的定位上,華為很用心,產品力優秀且價格合適,但是手機這方面是真的吃相難看,品牌溢價高,非旗艦機型產品力明顯下降,旗艦機型又漲價到一般消費者買不起的價位段了。平心而論,不希望華為國內佔有率這麼高的情況下,中低端佔據大頭,有錯誤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