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的生活與健康報關注我們
(圖片來源於網絡)
長了智齒後怎麼辦,相信多數人的選擇都是「不用管它,壞了就拔掉」。但也有人認為「智齒的位置靠後,吃飯也用不到,用不著拔掉」。那麼智齒到底該不該拔掉呢?
浙江省口腔醫院城西分院常務副院長、口腔頜面外科博士朱赴東副主任醫師表示,一般情況下,人們的正常進食是不需要智齒的,而智齒由於位置靠後難以清潔,容易發炎或形成齲齒,進而危害相鄰牙齒,智齒發炎嚴重時還可能危害到人體健康。因而建議,不管智齒是在萌芽狀態還是已長出,均應儘早拔除。
智齒發炎臉腫如包子
據報導,武漢的段先生現年40歲。前段時間,他覺得右邊下牙床疼得厲害,於是到當地衛生服務中心看牙。接診醫生檢查後,發現段先生右側的智齒發炎了,建議做進一步處理。
然而,段先生只配了些消炎止痛的藥吃。一周後他的牙床越來越痛,後來甚至連說話、吃飯都費勁起來,但他仍然強忍著,不去醫院治療。
一天晚上,已經熬了10天的段先生像往常一樣洗漱後上床準備入睡,可是沒多久他就覺得呼吸困難,口腔和咽部劇烈疼痛。起床後一照鏡子,他驚訝地發現右臉腫得像個大「包子」,感到情況不妙後,他連忙換好衣服趕到醫院就診。
值班醫生檢查發現,段先生的右臉頰腫脹發紅,口腔的咽旁軟顎處有一個雞蛋大小的膿包,膿包已經把他的氣道堵得只剩一根筷頭的大小,如果再不就診,很可能完全堵塞氣道造成窒息。於是醫生馬上為他進行了急診切排手術,膿液引流出來後,段先生呼吸立即順暢了。隨後,醫生又為他進行了抗感染和補液治療。
為什麼一顆小小的智齒,竟會危及生命?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智齒發炎後應儘快處理
朱赴東介紹,智齒是指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裡面的第三顆磨牙,從正中的門牙往裡數的第八顆牙齒。在遠古時期,人類的飲食多以生食為主,需要強有力的牙齒進行咀嚼和研磨,因而智齒對那個時期的人類非常重要。
隨著文明的進步,人類的飲食轉變為熟食並且食物製作上也日漸精細,用不到智齒研磨食物,因此,失去用武之地的智齒便在人類的進化中逐漸被遺忘,人類的下頜骨漸漸變得窄小,使智齒失去了充足的生長空間。這也是有些人智齒無法萌出或常常長歪的原因之一。
「除了少數人天生無智齒的牙胚外,大多數人都會長智齒。一般情況下,智齒的牙胚在16歲左右開始發育,20歲左右智齒萌出。而此時,其他牙齒已經長好、長全,智齒沒有足夠的生長位置,便會出現倒長、歪長等各種情況。」朱赴東說。
長歪的智齒由於位置靠後,與其他牙齒間留有縫隙,清潔困難,容易積累食物殘渣,進而受到細菌的腐蝕,形成齲齒。在人體的抵抗力較低時就會出現炎症,形成智齒局部的腫脹。少數炎症輕微的患者,通過一些調理的方法可以慢慢恢復。大多數患者則會愈演愈烈,出現附近牙齒齲壞、膿腫、頜骨囊腫、間隙感染、皮漏、張口受限等。嚴重者還會出現下頜骨腫脹,進而壓迫喉嚨,引起窒息。
因而,朱赴東建議,智齒出現問題後,應及時到醫院處理。在臨床中90%以上的智齒都需要拔除。建議在16歲左右智齒還未萌出時拔除,錯過這個年紀的人也應儘早拔除,而非傳統觀念中的等智齒齲壞再拔。
拔除智齒推薦微創
關於拔智齒的方法,過去的拔牙方法比較粗暴,患者比較痛苦。而現在,新型的微創拔牙方法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朱赴東介紹,微創拔牙是通過儀器將牙齒分割成小塊,再一塊一塊將牙齒取出。最大程度地保護了牙齒周圍的組織結構,降低拔牙後併發症出現的機率,減輕患者的痛苦。
「不僅是拔智齒,其他需要拔除的牙齒,也可以通過微創的方式拔除。尤其是對一些拔牙後需要種植牙的患者來說,微創拔牙不破壞牙頜骨,有利於牙齒種植。」朱赴東醫師說。
值得注意的是,應避免在牙齒疼痛、發炎時拔牙。女性應避開生理期。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應控制好基礎疾病後再拔牙。
本報記者 謝文竹 通訊員 董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