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經過科學考證所有的生命都是起源於大海,而最早的人類文明往往也是從江河邊開始。我國古代的大型部落基本上都在長江、黃河、松花江流域地區,與我國同為文明古國的埃及(尼羅河)、印度(恆河)、巴比倫(狄格裡斯河與幼法拉底河)也都是傍水而設。
長江水來自於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從青藏高原一直流到東海,全長6387公裡,水能一直居於世界第一,水流量為世界第三。但是即便如此長江還是發生過兩次有記載的「斷流」事件,一次發生在1342年元末明初的時候,一次發生在1954年。為什麼吞吐量這麼大的長江會斷流呢?
首先是1342年的斷流事件,很多人都說在元朝末期的時候長江在江蘇泰州段曾經斷水一天,當時很多的居民都說皇帝幹了缺德事把龍脈給切斷了。長江斷流之後百姓們紛紛去了河底抓魚撈金,幾個時辰之後河水突然再度湧來,衝走了很多人。
第二次斷流事件也發生在泰州地區,大約在1954年的1月13日泰州泰興地區的村民們突然發現長江中的水突然消失了,在河川上還有一艘沉船。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封建迷信還沒有徹底消滅,村民們都說這是龍王爺送給村子的禮物,便派了很多的年輕小夥要將這艘沉船撈上岸,沒想到大約兩個小時之後長江突然恢復正常。
同樣的地方出現了兩次長江斷流事故令人稱奇,一直到現在都有很多人在網上議論長江斷流,有一些所謂的研究者都發表了自己的言論,有人說這是板塊運動導致地勢突然變高;有人說在我國地下存在著一條裂谷;有人認為長江泰興段位於世界著名的死亡緯線(北緯30度,這條緯線上有金字塔、百慕達、死海、瑪雅遺蹟等奇觀)上,將其稱為「泰興三角洲」。
當然也有很多人對這兩次斷流事件的真實性產生了質疑,他們認為以長江每分鐘的吞吐量來看,別說斷流兩小時,能徹底斷流兩分鐘都是奇蹟。雖然有很多學者都說元朝的斷流事件有史料記載,但是真要拿出來就沒有乾貨。
至於第二次斷流發生的時間則是眾說紛紜,分別有1954年1月、1954年8月、1956年1月、1959年1月等四種不同的說法。而且長江工作站並沒有類似記載,若是長江真的出現斷流,國內外的媒體與科研人員早就蜂擁而至,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只是一個民間以及網絡傳說
一位名為徐林的學者開始進行了斷流事件的研究,在《泰興明嘉靖縣誌》中發現了 「八月秋江一夕竭」的記載。但是將這裡的「竭」理解為斷流太過武斷,附近地區的縣誌並沒有類似記載,《元史》更是提都沒提。至於其他的什麼村民拜龍王、下河川撈金等等都是後人腦補出來的。
之後徐林實地考察了泰興地區,他認為當時的確因為坍江與漲灘引起了河沙淤積現象,使得當時長江泰興這一段部分河床裸露,並非斷流,當江水將淤積的泥沙衝走之後便再次恢復。這種河流乾枯現象在黃河每年都要發生十多次,雖然長江水流量遠超於黃河,但也只是小概率事件而不是不可能事件。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老人堅稱長江的確發生過兩個小時左右的斷流,泰興也立了一塊長江斷流紀念碑,關於長江斷流的謎團至今還是未能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