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饅頭上山 背著石頭下山——甘肅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背著饅頭上山 背著石頭下山——甘肅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青海項目部工作紀實

  甘肅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近年來按照「走出隴東南、拓展省外市場」的發展思路,主動出擊,搶抓國家實施青藏專項機遇,大力開闢和拓展青海省資源勘查市場。通過立項、投標等途徑,該院先後於2012年、2013年中標青海省德令哈市拜興溝地區6幅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項目和青海省瑪沁縣江讓多地區4幅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項目。這兩個項目的實施,為該院開展省外地質勘查工作邁出了堅實一步。

  一年多來,兩個項目部人員的工作、生活情況怎麼樣?近日,帶著對雪域高原職工的牽掛,筆者隨該院工作組走進了這個陌生的雪域高原。

  8月27日,天蒙蒙亮,由該院院長醜永魁帶領副總工程師兼地勘所所長牛海平組成的6人野外工作組,滿載著慰問品,向本次檢查的第一站青海省瑪沁縣駛去。

  瑪沁縣隸屬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由該院承擔的瑪沁縣江讓多地區4幅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項目工作區位於阿尼瑪卿雪山北,平均海拔4000米。區內因山高水險,氣候惡劣,極少有固定居民點。大部分地段溝谷深切,物資轉運全部靠犛牛、馬匹馱運,交通極為不便,區內山脈主脊常年積雪。

  聽說工作組要來,瑪沁項目部的人員早早地就等在門口。下車後,醜永魁迎上去與大家一一握手,一句「兄弟們,你們辛苦了!」飽含著濃濃的深情。

  工作組成員聽取了瑪沁項目負責人龍登紅對項目開展情況及遇到的問題的匯報。在聽取匯報後,醜永魁代表院領導班子向奮戰在雪域高原的地質隊員表示親切的慰問,對項目開展以來的各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對項目部惟一的60後總工辦副主任馬彪說:「一定要把年輕人帶好,把後勤保障工作做好,要尊重少數民族地區的風俗習慣。」同時,他叮囑大家,在高原地區,一定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

  瑪沁項目部職工及僱工加起來有80多人,大部分是80後的年輕人,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上高原作業。8月3日,全體人員乘火車從天水出發,經過兩天的行程到達工區。初次到高原,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氣短、胸悶、頭痛等症狀。經過幾天的休整,大家漸漸地適應了高原環境,野外作業於8月8日正式拉開了序幕。

  高原的天氣如同頑童的臉,一日三變,十裡不同天,陽光、降雨、雪花可以同時在一天內出現,他們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戰嚴寒,鬥酷暑,抗低氧,頑強工作。半個月下來,他們的臉變黑了,變瘦了,但野外記錄本裡密密麻麻記著的各種地質現象增多了。

  瑪沁項目負責人龍登紅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紅燈籠」,他是2011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農村小夥子,去年結完婚還沒來得及度蜜月,就趕到青海參與院裡第一個青海項目,這也是他第一次擔任礦調項目負責人。懷著對工作的忐忑不安及對懷孕妻子的無限愧疚,他依然選擇留在高原,只有在空閒時,他會用QQ給妻子留言:「對不起了,老婆……」

  瑪沁項目從標書的編寫到項目部組建得到了該院領導的高度重視。該院院長醜永魁和總工程師胡曉隆親自跟蹤督導,針對人員、設備等相對不足的情況,多次組織召開相關會議進行了研究和協調,採購了野外用車、發電機、數據採集儀、GPS、衛星電話、筆記本電腦、帳篷等設備。從機關和其他項目部抽調身體好、業務精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野外作業小分隊。同時,該院與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籤訂了校企共建協議,為該項目爭取到了二十多名實習的學生。這次合作是該院與高校就人才、師資、培訓等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地勘單位在發展中面對人才短缺的又一嘗試。雙方通過共建協議,既解決了單位在發展中技術人員短缺的問題,又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一個鍛鍊的舞臺,真正實現校企雙贏。

  在離瑪沁項目60千米的地方是該院物探部駐地。這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一群80、90後員工就住在這裡,他們燦爛的笑容感染了工作組。整齊的帳篷和帳篷內清潔的環境,讓人們不得不刮目相看這群年輕的地質人。項目負責人吳瓊同樣也是80後,是該院近幾年引進的本科生之一,現在已經成長為技術骨幹。大家圍在工作組成員物探高級工程師鮑世才的周圍,拿著一張張解譯圖件,仔細向他詢問。

  在雪域高原爬山很不容易,尤其對初上高原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對於物探的隊員們來說,他們卻要背著幾十斤重的儀器爬山。有時為了保證可控源能夠順暢地靠近偏移點位,進行激發作業,他們必須來來回回奔走巡視,幾個來回下來,呼吸急促,汗流如注,衣服出現大片汗漬,猶如畫上了一張張「地圖」。

  當工作組返回瑪沁駐地時,已是晚上10點了。經過連續幾天的奔波,工作組的成員開始出現強烈的高原反應,躺在床上夜不能眠,但想起年輕的地質隊員還要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作業,任何苦都不覺得苦。

  告別了瑪沁項目部後,工作組又驅車前往下一個項目部——德令哈。8月30日,經過8個小時的行進,項目組抵達德令哈市時已是晚上的7點,距離德令哈項目工區還有230千米。由於前往工區的路面是砂石路面,崎嶇不平,車子最快只能每小時走50千米,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工作組建議就地休整,第二天再繼續趕路。

  晚上,醜永魁不時地看看外面的天空,嘴裡默默地念叨著:希望明天是個好天氣。坐在床邊,去年驚險的一幕又浮現在他的眼前:2012年8月,他帶領的工作組經過充分準備,從天水趕到德令哈看望項目組成員時,突遇極端天氣,工區連降暴雨,泛濫的八音河衝毀了道路,將工作組阻擋在八音河邊。逗留了幾天之後,洪水依然沒有退去的跡象,副總工程師牛海平不甘心就這麼回去,曾想繞道過去,但終究未能成功,只好遺憾返回。後來,他們通過衛星電話得知大家平安,懸著的一顆心才落下,工區被困人員是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才得以撤離的。

  第二天清晨,工作組出發前往工作區域,渡過八音河,他們就感覺從綠色的草原一下子到了戈壁荒原,路上荒無人煙,只有越野車捲起的滾滾黃塵和偶爾有受到驚嚇的黃羊疾馳而過。

  中午時分,途經美麗的哈拉湖,湛藍的湖水倒映著皚皚雪山,讓人不由得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荒蕪的高原上竟有如此美麗的地方。

  這次天公作美,萬裡無雲,雖然路途顛簸,高原反應強烈,但離工區越來越近了,大家的心情也變得好了起來,在車上有說有笑,連日來的疲憊一掃而光。終於,看到遠處的帳篷, 一勘院青年突擊隊的旗幟迎風飄揚。

  德令哈項目負責王國華介紹,這裡的19名專業技術人員大多數是近幾年畢業的大學生,技術負責賈祥祥和炳明明,一個畢業於長安大學、一個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在高原的風沙和強烈的紫外線作用下,他們看起來比同齡人要成熟一些。望著這群可愛的年輕人,醜永魁感慨地說:「兄弟們,我對不起大家,今天才代表院領導來看望你們。」他同時向大家傳達了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並對項目部提出了殷切的期望,鼓勵大家克服困難,努力工作,為地質找礦工作做出新的貢獻。零距離的交流,拉近了工作組與野外工作人員的距離。大家吃著從家鄉天水帶來的梨和葡萄,心裡甜滋滋的。

  副總工牛海平與技術人員進行了交流,對發現的一些找礦線索進行梳理,並對下一階段工作的開展進行指導。總工辦工程師蘇永紅就大家在數字填圖方面遇到的問題一一解答。

  2012年7月~8月,德令哈地區遇到多年未遇的極端天氣,連降暴雨,洪水泛濫,道路衝毀,不僅無法工作,而且對人員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致使野外作業停工一個月。面對著發生的這一切,項目部人員沒有退縮,他們克服惡劣環境、洪水災害、高原恐懼症等多種困難,以頑強拼搏的精神,取得了初次在青藏高原工作的初步成績。由於耽誤了工期,今年4月初他們就出隊了,那時高原還處在冰凍期。項目部司機小吳說,他每次給山上送給養,要凌晨2點出發,因為那時道路還冰凍著,到了中午,陽光的照射會使冰融化,極易使車輛陷入泥濘。到了下午,寒風又會讓路面冰凍,於是他經常是早出晚歸,來回12個小時路程,他一周要跑三趟。

  在德令哈項目駐地,窗臺上、牆根上、架子上擺滿了各種形狀的石頭,隊員們給工作組介紹礦石的時候,除了專業術語,看見最多的就是顏色,這些在外行人看來灰灰的石頭,在他們眼中卻有萬般色彩。

  地質工作是個枯燥、重複性很強的工作。每天天一亮,他們就背著地質包上山了。軍綠色的地質包裡少不了的是地質三大件:羅盤、地質錘、放大鏡。包裡還會放幾個饅頭,餓了啃饅頭,渴了喝泉水。下山時,包裡則塞滿了石頭。他們自嘲說,這是「背著饅頭上山,背著石頭下山」。

  正是這樣一個團結、友愛的集體,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截至8月底,項目部共完成710平方千米水系測量,採集樣品4106個,完成水系沉積物測量1920平方千米,採集水系樣9613個,完成1∶2000地質剖面20千米,1∶5000巖體剖面20千米,1∶5萬數字地質調查750平方千米……這一組組數字的背後留下的是一串串艱辛的腳印,灑下的是青春和智慧的汗水。

  在返程的路上,大家都有些沉默。6天時間裡,工作組行程4500多千米,雖然艱辛,但與堅守在高原的年輕地質人相比,這算得了什麼?

  一位工作組成員說:「青海的地質工作者是最艱苦的,他們從事著最艱苦的行業。他們在地質找礦中,腳踏實地,默默耕耘,表現出了極大的忍耐力和極大的奉獻精神,值得全院職工尊敬和學習。」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電感耦合等離子體串聯質譜儀...
    甘肅鑫禾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受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的委託,對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電感耦合等離子體串聯質譜儀項目七、評標委員會成員名單: 閆亞傑、魯光軍、張水合、羅煒、於志峰  八、採購人: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
  • 集貴州礦產資源之大全!《中國礦產地質志·貴州卷》將出版
    這意味著一部全面總結貴州省礦產地質工作成果及區域成礦規律,為新時期找礦工作提供科學理論支撐、為政府部門提供礦產資源領域決策的參考資料、為地質工作者提供的工具書和為國民提供權威性的普及讀物即將出爐。 2014年,我國啟動新中國第一部《中國礦產地質志》的研編工作,研編內容包括各省、區、市礦產地質志,全國礦產總志以及全國區域成礦規律研究等三部分,每部分均有書、圖、資料庫及普及本,將匯集全國查獲的全部礦產資源及其開採利用的狀況,分析資源前景,並對找礦過程中獲得的豐富的找礦經驗和成礦規律認識進行階段性的總結。整個研編工作於2020年完成。
  • 2019年探礦工程十大新聞揭曉 山東省地礦局三項成果上榜
    山東省地礦局組織或參與的三項成果入選。(北京)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多金屬礦巖心鑽探關鍵技術裝備聯合研發及示範」項目國內示範應用鑽探工程在山東省平度市山旺-上馬臺礦區現場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提供鑽探試驗現場並參與相關試驗)。
  • 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承擔威海國家電網新建工程勘察項目
    11月15日,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承擔威海國家電網2020年第三批經營性採購項目,為其提供勘察服務。該項目主要為城、農網工程、配網中低壓工程以及業擴工程提供地質勘察工作。查明勘測區的地形地貌特徵及地質構造,以及站址區地震活動情況,提供場地的地震加速度,特徵周期值。
  • 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鑽探生產勞動競賽「賽」出新紀錄
    為了進一步強化成本控制意識,探索推行提質增效管理機制,近期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深入開展了鑽探生產勞動競賽。機臺間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推進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其中611機臺表現尤為突出。
  • 雲南通報省委巡視發現的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等2家企業違反中央...
    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及下屬單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一、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問題2013年1月至2020年4月,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以下簡稱省地礦局)機關及下屬單位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710780元。
  • 多吉院士:投身地質勘探 踏遍青藏高原
    197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多吉被分配到被國務院命名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原英雄鑽井隊」所在的西藏地熱地質大隊,從事地熱地質勘查工作。「早上背著饅頭上山,下午背著石頭回帳篷」,這是西藏地質工作者的真實寫照。而在多吉的眼中,早上帶著希望出門,晚上帶著收穫回來,這是其他行業沒法體會的愉悅。
  • 2019年第二批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甲級資質審批公告
    121江西省華核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施工新設122設計新設123勘查新設124青島地礦巖土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延續125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監理延續126設計延續127山東建勘集團有限公司評估延續128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設計延續129監理延續130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八地質大隊(山東省第八地質礦產勘查院)評估延續131勘查延續132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大隊(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省海洋地質勘查院
  • 2020北京地質礦產勘查院直屬事業單位招聘52人公告
    2020年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告信息匯總(9月)2020北京地質礦產勘查院直屬事業單位招聘52人公告,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0年9月29日(每日9:00—17:00)。根據工作需要,2020年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院直屬7家事業單位擬面向全國應屆畢業生和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員公開招聘。
  • 胡彩萍獲首屆優秀女地質科技工作者獎
    新銳大眾記者日前從省地礦局獲悉,日前,中國地質學會首屆「優秀女地質科技工作者獎」評選結果揭曉,該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新能源開發利用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胡彩萍從百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的10名獲獎者之一。
  • 溫家寶地質往事:來自四十年前的腳步聲
    溫家寶在書中寫到,在祁連山區的荒野深溝中,「我經常背著裝滿石頭樣品的地質包,一步一步向高山攀登,累了就靠著山崖歇一會兒,然後就繼續往前走。我從不敢坐下,生怕再也起不來。」  80歲的任豐壽是溫家寶在甘肅地質局工作時的同事。他在祁連山搞過勘探,曾任甘肅省地質局副總工程師,退休後居住在北京,  任豐壽說,「那不是走走停停到一個地方旅遊。
  • 泰安與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6月3日上午,我市與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在濟南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自然資源綜合調查、重要礦產資源勘查、生態環境修復、自然災害預警救援治理、城市地質調查、農業地質調查、旅遊地質調查、高層次科研平臺建設等領域加強合作
  • 西部礦業集團公司與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舉行座談
    1月11日,集團公司與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舉行座談,雙方就深化合作展開交流。集團公司董事長張永利,青海省自然資源廳黨組副書記、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委副書記、局長王景雄參加。張永利對王景雄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並詳細介紹公司產業分布及發展成就,重點就公司礦產資源開發與利用展開深入交流。他表示,作為青海省唯一的中國500強企業,公司現有礦山冶煉、鹽湖化工、旅遊文化、建築地產、金融貿易、科技信息六大產業,近年來,公司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深入推進「三大變革」,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動轉型升級,產業規模和實力得到了全面發展。
  • 張輝已任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副局長
    近日,山東省政府任命:張輝為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副局長。據山東地礦局官網報導:12月4日上午,山東省地礦局黨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11月27日下午,山東省地礦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學習研討會。現場圖片顯示,張輝都參加了會議。他此前擔任濟寧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12月4日,張輝(右側前二)參加會議據公開簡歷,張輝生於1980年6月,1998年6月入黨,2002年畢業於山東經濟學院,畢業後進入濟南市槐蔭區道德街街道辦工作,先後任科員、主任助理。
  • 山東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原局長鄭金蘭被查,2015年已退休
    山東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原局長鄭金蘭被查,2015年已退休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2020-11-23 16:46
  • 上山背饅頭 下山背石頭 這群人是個什麼來頭?
    有一年油田公司開展海相攻關研究,為了論證海槽礁灘相的地質認識,劉寶憲、王紅偉兩位高工帶領科研人員一行四人查證禮泉東莊剖面,涇河旁的剖面隱藏在一條深溝底部,必須從黃土塬的一側沿蜿蜒的陡坡才能接近。▲站在龍脊背上的地質隊員▲二人拿著剖面圖,沿河床邊出露的山體,領著大家四處尋覓生物礁剖面,每有新的發現,大家就聚在一起採樣、討論、拍照,就這樣一路追蹤十幾裡路,可終於在一處山腰找不到路了,圖上標示的道路在山的另一面,約好的接應車輛早上就到那一頭等著了,他們被峭壁和大片荊棘困在山上下不來,只能幾個人分頭找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