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媽
有陣子我還挺納悶的,娃都生出來4、5年了,怎麼這孕傻還沒結束?
我好像還是常常記不住手機、身份證擱在哪兒,做飯會糊了鍋,以及剛跟老公吵完的架就忘了為了啥,只知道反正我很生氣。
後來我查閱才知道,其實20多歲那會兒就該是我記憶力的頂峰了。
一位名叫卡特爾的老爺爺,他把智力劃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兩類。
流體智力是以咱們的生理為基礎,比如記憶力、推理能力等;而晶體智力則是咱們要通過學習所獲得的技能,比如語言技能。
看,一般人在20歲以後,流體智力的發展就達到頂峰,30歲以後就在走下坡路了,唯有晶體能力還在勉力堅持著。
可別小看晶體智力,我可是真體會到了它拐彎向下的威力,因為它,我經常在跟兒子battle時被碾壓!
比如一個月前提到要買的玩具,都得靠他提醒;聊起數月前看過的動畫片人名,他常常對我是碾壓性勝利;即便是之前我倆一起學的新英語單詞,我常常吃完飯就忘了,而娃睡了一覺還能記得。
所以我就特羨慕那些記憶力超群的人,不僅看過的書過目不忘,吵過的架還能復盤,練跟娃掰扯這也有底氣啊。
難道他們天賦異稟?
並不是。
後來我了解到,原來記憶也是有秘訣的,尤其在孩子的年幼時期,在他們流體智力飛速上升的時期,我們可以有方法地鍛鍊他的晶體智力,那就是事半功倍呀。
記憶的本質就是計算機
其實,記憶就是對各種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再提取的過程。
說起編碼,這不是計算機的活兒嗎?沒錯,人腦就是一臺計算機,而人腦和電腦的區別可不僅僅在於電腦是用電的,而是在於電腦的編碼系統特別完善且強大,嚴格遵守程序,就很少出錯。
而人腦的記憶大多依靠語義編碼為主,而我們對語言文字的記憶處理,短時內也就5~7個組塊,不信你可以做做下面的測試:
記憶下面的字母,10秒後你能把它們按順序說下來嗎?
這樣的一段無意義字母,除了中間的IBM、NY,其他的字母是不是不太容易?
但如果我把這些字母進行編碼,你試試看現在是不是好多了?
這就是編碼的作用。
同理,孩子有了編碼能力,也就意味著,他可以把那些需要記憶的知識信息和他過往熟悉的信息掛上鉤,他也就好記憶了。
聽著有點暈吧?
別怕,畢竟我還是整理了好多可實操的記憶小遊戲,跟著做就明白了。
1、串聯記憶——諧音編碼
看著數字0、1、2、3、4、5、6、7、8、9,看娃對每個數字能想到什麼呢?
比如:0:鈴鐺,1:大姨,2:愛心,3:傘,4:寺廟,5:跳舞,6:柳樹,7:騎馬,8:爸爸,9:救命。
我和娃在練習的時候,有的數字說的都是不一樣的,這都沒關係,可以按娃喜歡和熟悉的來。
編好碼之後,我們就可以用這些講故事了,比如23887639。
這個故事就是:
從前有顆愛心,它打著一把傘,遇見了兩個爸爸正在騎馬,他們跨過了柳樹,撞到了傘上,直喊救命。
這故事,那就是天馬行空,越離奇越好玩。
在坐車無聊的時候,我經常跟娃來這麼一段。多練幾次後,你就會發現,娃能編出的故事越來越奇特,而他能記住的無意義數字也從8位數,擴展到10位數,甚至更多。
當娃對這些數字的編碼都爛熟了以後,還可以繼續增加,比如28可以表示惡霸,16可以表示石榴,連88甚至可以變成便便。
2、聯想記憶——故事編碼
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我先隨機給兒子拿出了5個物品:美人魚、望遠鏡、拖拉機、小鴨子、書本,讓他觀察30秒,我把這些東西聚堆,讓他重新排列整齊。
第一次他還不錯,東西都復位了。於是我給他又增加了3個東西:鉛筆、水杯、橘子,並重新打亂順序讓他再復位。
這下可沒那麼容易了,小傢伙前幾個還可以,後面的橘子和美人魚就放反了。
於是,我們再用編故事的方法試一試:
一隻小鴨子拿著望遠鏡,坐在一輛拖拉機上,他渴了就拿起水杯喝了口水,然後又吃了一個橘子。這時,出現了一條美人魚,美人魚手裡還拿著書本和鉛筆。
之後再嘗試復位,小傢伙就沒問題了。
你說這種記憶有啥用呢,說個最基本的,比如記憶咱們中國的四大發明,怎麼樣才能幫娃記得牢又記得快呢?
這時候故事就可以上場了:
一個發明家在外面迷路了,這時候他拿出指南針,在一張紙上寫了SOS求救,並蓋上了他的印章,就在這時,突然爆炸了。
這下,指南針、造紙術(一張紙)、活字印刷術(印章)、火藥就都齊活了。
3、情景記憶——身體標籤編碼
這個方法還可以稱為記憶宮殿或者定樁法,它指的是用娃熟悉順序的房子、玩具或者身體做樁,然後把要記憶的信息和樁裡的每個部位進行掛鈎,在掛鈎的過程中可以用各種誇張或者離奇的想像。
因為娃比較小,所以我建議可以用他們特別熟悉的身體做記憶標籤。
比如有次帶娃去超市前,我和他約定購物清單的內容是:酸奶、彩筆、可樂、垃圾袋、浴巾、土豆
這一長串可怎麼記呢?到了超市眼花繚亂,估計會買花了眼吧。
用這個身體標籤法,就不會忘了:
頭對應酸奶:「天太熱,我用酸奶洗了個頭」。
脖子對應彩筆:「覺得脖子不夠美,就用彩筆在脖子上畫畫」
身體對應可樂:「可樂不小心灑在了身上」
屁股對應垃圾袋:「氣的我把垃圾袋套在了屁股上」。
腿對應浴巾:「又把浴巾綁在了腿上「。
腳對應土豆:「土豆結果砸到了腳上。」
在進行這個對應編碼時,兒子都快樂瘋了,尤其說到把垃圾袋套在了屁股上,真的停不下來。
這個方法就特別適合記一堆無規律的詞語,比如中國有哪56個民族?
這一堆光念一遍感覺就挺頭大的,更別提背下來了。但用了這個身體編碼的方法後就簡單多了。因為內容比較長,我就不在這兒po出了,給大家一併整理在文末的網盤中了。
4、推理記憶——規律編碼
按規律編碼不僅是一種記憶方法,還能鍛鍊娃的邏輯推理能力。最關鍵的是這類遊戲活動,娃還特喜歡玩。
比如下面的塗色圖中,很容易能發現其中的規律,而娃只要記住其中很少的色塊就能完成整個的填塗。
還有顏色稍多一點的曼陀羅花,都可以作為娃進階練習的小遊戲。
遮擋圖案20秒後,按照記憶的規律,就可以還原圖案。
5、圖畫記憶——圖片編碼
這是一種視覺記憶的方法,也是最直觀和符合孩子形象化思維的方法。
其實,之前加拿大就有一所大學專門做過實驗,它要求受試者記憶三十個單詞,每個單詞有四十秒的時間,受試者可以通過重複寫的方式來記憶。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受試者被要求畫出與單詞有關的圖案,然後再做一些與此不相關的任務。
緊接著,他們搞了一個突擊記憶檢測,他們發現了什麼呢?
他們發現:作畫的受試者所記住的單詞量是抄寫組的兩倍。
看到這兒,我估計你肯定和我有一樣的擔心:我不會畫畫怎麼辦?畫的難看怎麼辦?
事實上,亦通過研究表明,圖畫的質量與記憶關係並不大,只要你自己看得懂就好。
在這個有關視覺記憶的ted視頻中,演講者Graham Shaw就跟大家介紹了一套特別簡單好用的視覺工具包: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幾何圖形。
比如硬科普「白細胞很擅長防禦機體免受細菌的襲擊」,這句話看文字,娃可不太容易記住。
但如果是畫的呢?
娃就很容易記住了。
除了單詞記憶,畫圖編碼的方法對於記憶古詩詞也特別好用。
比如咱們一直在做的漫畫古詩詞,就是把詩詞的意象視覺化呈現了。
即便你說,我畫的沒那麼專業,也完全ok呀。
前不久,我一個朋友為了鼓勵娃拍詩詞的投稿視頻,還試著自個兒畫了個圖,引導記憶。
西湖、淨慈寺、蓮葉、荷花……該有的都有了,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娃的想像力加入,記憶得也更深刻。
前不久,兒子幼兒園有作業,請他們了解兩種少數民族並分享介紹。
簡單嗎?
說實話,不難,但對於娃來說,對於本來就不太熟悉的少數民族,以及一些更不熟悉的民俗,他在分享的時候總會遺漏。
於是,我趕緊用了圖片編碼的方式,做了黎族和滿族的剪貼畫+思維導圖,他整個兒的就理順多了。他介紹得條理清晰,不重不漏,我聽得也很投入。
看似好像有點費事,但其實鍛鍊的正是娃兒的記憶編碼迴路,也就是記憶思維。
就像我們的大腦,由幾萬億的神經細胞組成,假如這些細胞是隨機地聚在一起,是做不了什麼事的,但它們是由重要的通路組織了起來。而這些記憶鍛鍊的方法就是打通組織、連結更多腦神經的通路。
用對了方法,符合了孩子的大腦發育,那自然會事半功倍。今天的分享拋磚引玉,大家可以給孩子試起來,也是給未來的學習打基礎哦!
作者介紹:元媽,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美國PET父母效能訓練準講師,中科院兒童心理學碩士在讀,願和你一起,用心理學的眼睛,看人間煙火。
花時間·說
之前看過一期飛花令對戰視頻,其中一個13歲的小姑娘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在一人對戰百人團的battle中,她僅在5分鐘內就對出了127對帶「花」的詩詞。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能在比賽場上信口拈來,這背後的功夫絕不是5分鐘這麼簡單。小姑娘也說,她的記憶也是有小秘訣的:就是通過聯想記憶+畫面記憶。
咱們每周的漫畫小詩詞就是這種方法,今天文中,元媽給大家分享的思維導圖等玩法也是。
為了讓大家能直接用起來,我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使用資料,比如56個民族的身體記憶法,以及文中提到的有關視覺記憶的ted演講視頻全部給大家整理在下面的文件夾中了,公眾號「慢成長」回復關鍵詞「記憶」就可以獲取到啦。
喜歡這些玩法,記得文末留言和點讚,收穫鼓勵我們會分享更多的哈~
—End—
作者:花時間。微信公眾號「慢成長」創始人,國際新聞碩士,四語媽媽,童書譯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美國加州PAU心理學研究生。創立公眾號慢成長,分享具有國際視野的早教發育、兒童心理、親子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