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2020-07-24 愛範兒

就在剛剛,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在椰林深處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四 1000 多噸的推力下,以十幾分鐘翻越 220 多座珠穆朗姆峰的速度,衝破大氣層,奔向距離地球超過 6000 萬公裡的紅色星球。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在不久前,我們見證了 SpaceX 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其實 2020 年也是中國航天史實現一座座裡程碑的一年。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我們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

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長徵五號 B 火箭首飛成功,為之後太空人常駐的天宮空間站和載人登月打下基礎。

而「天問一號」的發射,則開啟了我國星際探索的新徵程。

關於「天問一號」,你需要知道的 7 個冷知識

何為「天問」

其實早在 4 年前,國家航天局就宣布重啟火星探測計劃,並在 2020 年自主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

不過直到今年 4 月 24 日,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火星探測任務才擁有了自己的名字 ——「天問一號」,未來我們還將看到前往土星、木星等行星的「天問 n 號」。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值得一提的是,4 月 24 日正是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 50 周年的日子,選在這一天公布「天問系列」頗有傳承的意味。

「天問」這個名字則來自古代著名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在 2000 多年前屈原就對天地分離、日月星辰發出了一系列天問。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 圖片來自:微博 @more_space

今天,中國航天人正在用「天問系列」來深入蒼穹,來解答屈原「九天之際,安放安屬?」的天問。

中國星際探測任務的標識也有著獨特寓意,這個 logo 由多個字母「C」組成,有著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含義。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我們現在看到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任務標識,其實都是面向全球徵集的。共收到了 35912 個投稿中,最終在 327 多萬人參與的網絡投票中誕生。

面向大眾徵集命名這也是 NASA 一貫的做法,比如著名的火星車「勇氣號」和「機遇號」的名稱,就是通過小學生徵文比賽誕生的。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 勇氣號.

這種方式的重要意義在於,可以在徵集過程中向公眾科普航天知識,讓普羅大眾也能參與到專業度極高的航天任務中。

錯過這次發射窗口,要再等 26 個月

這個 7 月,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不止中國,上周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已經升空,再過幾天美國的「毅力號」和「機智號」也將踏上火星之旅。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之所以各國都擠在這段時間奔向火星,因為現在正值火星探測的發射窗口,如果錯過,下一次就等到到 26 個月之後了。

這和地球與火星的公轉周期有關,因為兩顆星球的公轉速度不同,相對距離在在不斷變化,最近時有 5500 萬公裡,最遠時超過 4 億公裡。每隔約 780 天太陽、地球和火星才會處在一條直線上,這時地球距離火星距離最近,也就是所謂「火星大衝」。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不過,探測器並不是在「火星大衝」時發射的。而現在的探測器也不可能從兩點之間的最短直線飛往火星,而是要通過一個叫做「霍曼轉移軌道」(Hohmann transfer orbit) 的橢圓飛行軌道抵達。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霍曼轉移軌道」是目前探測火星最節省燃料,也是最高效的一條飛行路徑,這一路線同樣需要太陽、地球和火星處於相對合適的位置,但並不是在連成一線時,周期同樣是 26 個月左右。

按照這個飛行軌跡,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的需要飛行 7 個月左右才能抵達火星。根據航天領域專家邢強博士計算,天問一號將於 2021 年 2 月 11 日,也就是大年三十當天被火星引力俘獲,並在明年 4 月 23 日開始開始著陸火星。

中國最強火箭「胖五」

人類所有的太空探索,如果離開運輸火箭都是罔水行舟。可以這樣說,運輸火箭的能力基本和一個國家航天實力劃等號。

而在過去的火星探索中,各國基本都用了上了自家最強的火箭,比如美國的「宇宙神 5 號」火箭和俄羅斯的「質子 - K」火箭。

中國也不例外,這次搭載「天問一號」上天的,就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感四火箭。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 圖片來自:新華社

之所以叫「胖五」,因為這是中國直徑最大的一支火箭,直徑芯級達到 5 米,此外還要捆綁 4 枚 3.35 米助推器,是個體重 869 噸的「大胖子」。

正是因為太胖了,「胖五」不能再像過去的火箭一樣通過鐵路運輸,因為這已經超過鐵路橋洞的直徑,只能改由兩艘運輸船從海路抵達發射場。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胖五」提升的不只是尺寸, 8 臺液氧煤油發動機和 4 臺氫氧發動機,賦予了它國產火箭最猛的動力,起飛時的推力可以達到 1000 多噸。

此外液氧和液氫兩種推進劑分別要零儲存在零下 183 ℃ 和零下 253 ℃條件下儲存,這枚火箭又被稱為「冰箭」。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 YF-100K 發動機.

這樣的動力和體積給了「胖五」我國史上最強運載能力,它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 25 噸,直接在現役國產火箭基礎上提升了 2.5 倍以上。

雖然這比不上現役最強運輸火箭重型獵鷹火箭,但已經邁入了國際一線行列。目前美俄的主力火箭,運輸能力也主要集中在 20-30 噸級別。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重型獵鷹火箭.

要實現這麼多「之最」,「胖五」的設計也異常複雜。全箭共使用了十幾萬個零部件,採用了自主研發的 247 項核心關鍵技術,設計量和製造量是過去長徵火箭的 3.5 倍以上。

「胖五」的出世並不順利,在 2017 年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敗後,中國航天人經歷了兩年多至暗時刻,直到去年 12 月才讓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圖片來自:新華社

「胖五」對於在中國航天的意義不僅在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之後的嫦娥五號和天宮空間站,沒有「胖五」這個量級的火箭根本想都不用想。

人類航天史上的創舉

雖然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上仍是一名追趕者,但起點卻非常高。天問一號這次將完成一項人類航天史上的創舉,在一次發射中同時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所謂「繞落巡」,簡答來說要讓一顆衛星繞著火星飛行,同時讓一個著陸器降落到火星上,並排出一輛火星車在巡航。

這三項任務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國家實現,但都是分多次完成,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一次任務同時實現,一旦實現就是航天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

不可否認,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美蘇過去對火星的探索讓火星的地貌、氣候等被了解,但更離不開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進步。

一旦這次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後,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著陸巡航探測技術的國家。

決定成敗的「黑色 7 分鐘」

登陸火星之所這麼難,最大的挑戰其實是著陸過程的「黑色 7 分鐘」。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介紹,天問一號著陸火星主要分為氣動減速、傘系減速、動力減速、著陸緩衝 4 個階段,歷時 7-8 分鐘。

天問一號在進入大氣層時,要將速度從 4.8 公裡 / 秒在 5 分鐘內減速到 460 米 / 秒,而且還要精確控制與大氣層的角度,角度太大會因為與大氣摩擦導致過於高溫,角度太低則無法進入。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接著降落傘就要打開了,在 90 秒內將速度降至 100 米 / 秒以下。如果風速太大可能也會導致著陸失敗,可對於這個風險我們只能聽天由命了。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當著陸器距離火星地表 3-5 公裡時,就可以把降落傘扔掉,啟動反推發動機,拋掉大底和背罩,露出著陸平臺和火星車,逐步減速到 3.6 米 / 秒。

最後 100 米,著陸器要自主檢測避開障礙物,尋找安全的著陸地點。在與火星接觸的瞬間依靠四條著陸腿來緩衝和吸收最後的衝擊,保證平穩著陸。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以上幾個階段,只要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前功盡棄,用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的話來說:

每個環節都必須精準無誤,其難度不亞於在巴黎打一個高爾夫球要落到東京的一個洞裡。

此外由於地球和火星距離過於遙遠,會存在 20 分鐘左右的信號延遲。著落的全過程要由天問一號自主完成。

自從 1960 年人類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一共 15 次嘗試在火星著落,只有 8 次成功著陸,這也讓火星收穫了「探測器墳場」的稱號。

讓我們祝福「天問一號」吧。

中國首輛火星車

如果順利著陸,火星車就會從天問一號的著落器的肚子中釋放出來,經過一個滑梯駛向火星,在這片紅色大地上留下自己的痕跡。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這個火星車的外形和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中的機器人瓦力有幾分,方形的臉有兩隻方形的眼睛,還有展開的四片深藍色太陽能電池板。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在動輒零下幾十度的火星,這輛火星車一般在氣溫舒適的午後工作,同時儲存電能。同時它還有面對威力地球 12 級颱風颱風強 6 倍沙塵暴。美國的火星車就曾因為沙塵暴而故障。

天問一號火星車設計壽命為 90 個火星日,但實際能服役多久不好說。比如設計壽命同樣是 90 天的火星車機遇號,卻因為沙塵暴吹開了太陽能電池板的塵埃得意繼續工作。

最終機遇號在火星上工作了 15 年,以秒速 1 釐米在火星表面行駛了超過 45.16 公裡,創下了火星車的行駛距離記錄。

到火星上幹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將天問一號送上天不只是證明我國的航天實力,還要進一步探索火星。

這次天問一號共攜帶了 13 臺探測儀器,分別肩負著不同的任務。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其中軌道器的 7 臺儀器,負責探測火星的地形地貌、巖石分布、氣候變化。其餘 6 臺儀器則放在火星車上,探測火星地下土壤的成分和分布,並搜尋水冰信息。

這些探索將進一步為我們揭開火星的面紗,可能會給火星的演化過程、是否存在過生命等問題上給出更全面的答案。

人類探測火星 60 年,在失敗中前進

人類對火星進行精密天文觀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6 世紀, 丹麥天文學家布第谷・布拉赫在哥本哈根附近的汶島建立西方首個大型天文觀測基地,對火星等行星進行觀測,後來普勒和伽利略望遠鏡等更精密的設備觀測火星。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不過人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也要從 60 年前開始,1960 年蘇聯發射的首顆火星探測器就以失敗告終。

據統計,目前為止人類一共 44 次向火星發起挑戰,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 23 次,完全成功率只有 43%。而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也在 2011 年隨著俄羅斯火箭發射的失敗而折戟。

不過人類航天史的奇蹟就在這樣一次次失敗中前進,就像 SpaceX 的座右銘:

大膽假設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永不退縮、低頭,跨過每一道阻礙。

馬斯克計劃在 2024 年將太空人送上火星完成,並在 2050 年之前將 100 萬人移民火星,最終讓人類成為「多維星球物種」。

在這看似天方夜譚的設想,經過 SpaceX 一次次航天裡程碑和各國航天技術不斷突破後,已經從「不可能變為看起來可能,並在有生之年實現。」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 SpaceX 載人航天首飛.

到那時,我們會像科幻小說《火星編年史》作者雷・布雷德伯描繪的那樣,我們在飛船上看著逐漸遠離的地球:

整個地球也只不過是一顆沾染泥巴的棒球,被人投擲出去,愈飛愈遠;此時,你開始感到孤寂,漫步在蒼穹的綠茵中,朝向一個無從想像的地點前進。

而中國航天人未來的目標,正是這樣的星辰大海,就像中國科學院院士所說歐陽自遠的:

中國有能力飛得更遠,我們也應該飛得更遠。我們要探測整個太陽系,我們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社區曬單更有機會贏價值萬元「AJ1 倒鉤」潮鞋!點擊進入蘋果教育商店。(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組圖」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火星,中國來了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中國最強大的火箭之一: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送,在為期 7 個月的太空旅程後,它將到達美麗的紅色星球:火星。屆時,中國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個在火星表面著陸並運行火星車的國家。
  • 熱點新聞一覽:「天問一號」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
    FUTURE | 遠見 眺望 選編Future遠見科技資訊一周精選:「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嫦娥五號」即將帶我們上月亮「挖土」;我國科學家對宇宙最強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有新說;我國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國內最大規模5G智能電網建成。
  • 中國第一個自主火星任務「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向著火星出發
    緊接著阿聯的「希望號」火星任務之後,2020 發射窗口的第二個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在今天稍早由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由長徵五號火箭運載升空了。天問一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的火星任務,也是第一個離開地球的探測器。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圖為「天問一號」發射現場。新華社記者 胡 喆攝據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記者胡喆、周旋)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及科學探測段,飛行超過4億千米,預計2020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並開展科學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奧媒: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
    【歐洲時報奧地利版羅德維、李靜編譯報導】據《奧地利國家電視臺》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首次進入紅色星球》的文章稱,繼歐洲、美國、印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中國現在也開始進軍火星。隨著「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正式開啟了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成功抵達火星軌道。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6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且窗口期較短。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發射,但火星探索任務尚未成功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是我國首次自主執行火星探測發射任務,並且也是長徵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火轉移軌道】發射。在失敗中前進的星際探索雖然現在已經發射成功,並且有了「霍曼轉移軌道」的助力,但是就此宣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還言之尚早。
  •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見圖,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程,「天問一號」發射
    剛剛,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記者為您帶來新鮮出爐的火星探測全解讀!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巡視勘測。這次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當天中午,坐標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最後一聲倒計時完畢,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大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馬斯克發推:令人驚嘆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北京時間23日中午,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之後不久,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辦人埃隆·馬斯克就此消息發推,「今天,中國發射了令人驚嘆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走」,開啟中國航天新篇章
    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火星探測本就是航天領域的一大難點,完成「天問一號」任務的火箭也非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莫屬。今天,「胖五」再次出徵,也創下了兩個首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 「營銷」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快消品訊)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宏大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發射任務也成為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重要裡程碑。從早前公布的消息來看,世界範圍內有4個火星專案計劃正在開發和製造的最後階段,擬在2020年發射前往火星。這其中包括歐洲空間局和俄羅斯的ExoMarsRosalind Franklin rover、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發射任務、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Hope Mars Mission。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