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5至2019可能是史上最熱五年#這個微博話題引發網友們熱議,半小時內爆火。
大概因為最近的天氣實在太熱了,出門簡直是酷刑。
看到「史上最熱」這個標題,所長(ID:iwanwusuo)滿心歡喜,是不是從此以後就降溫了呢?
然而並不是:
世界氣象組織6月28日發表聲明稱,2015年至2019年,很有可能成為地球上「自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
據聲明,剛過去的四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四年,而且這種全球變暖趨勢到2019年仍在繼續,沒有減弱跡象。
所長震驚了,這樣的惡劣情況還要繼續,地球怕不是遲早要完?
有小夥伴表示這純屬危言聳聽,末日級的環境劇變離我們還遠,現在只想吹空調。
但其實,升溫現象造成的影響就在我們身邊,比如最近的「四川宜賓地震」。
地震與變暖能有什麼聯繫呢?這倆八竿子都打不著啊。
表面上的確如此,不過自然災害之間的關係,往往藏在「冰川之下」。
6月16日,受溫室氣體影響,「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一日內冰雪融化20億噸」。
這個數據遠遠超過了以往的記錄,成為融冰新高峰。
而冰川融化能引發的自然災害很多,其中就有地震。
我們都知道,冰川的重量很大,巨大的重量在地球上施加的壓力,有助於控制地下構造運動。
隨著冰川融化,壓力降低,地質有了更多的反應和運動空間,突然釋放出被困的能量,這就產生了劇烈的地震。
好比太空人們在太空漫步的時候,為了不被體內的氣壓撐爆,都要穿著太空衣。
冰川就起著地球太空衣的作用,雖然地球不會爆炸,但能量釋放造成的環境變化極為深遠。
那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全球變暖」呢?答案是:溫室氣體。
1975年,美國科學院院士華萊士 ·布洛克(Wallace Broecker),提出了「全球變暖」這個詞。
他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裡面提到:
自1940年以來,二氧化碳引起的升溫被自然變冷掩蓋了。自然變冷一旦終止,二氧化碳引起的升溫就將顯現。
到21世紀初,地球平均溫度將超過近1000年來的極值。
事實的確如他所言,自1976年起,地球開始變暖,一直持續到今天。
有數據顯示,全球年均溫度最高的5年,2014年第五,2015年第二,2016年第一,2017年第三,2018年第四。
雖然2019才過一半,但據科學家預測,曾經第一的2016怕是要退位讓賢。
據IPCC調查,截至2012年,溫室氣體CO2、CH4和N2O的大氣濃度分別達到0.03931%、0.0001819%和0.00003251%。
分別比社會工業化前高出41%、160%和20%,為近80萬年來最高。
調查預測,2016~2035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將升高0.3~0.7℃,2081~2100年將升高0.3~4.8℃。
升溫的情況一直持續,會出現什麼後果呢?
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諾裡爾斯克市馬路上,突然出現的一頭北極熊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據英國《鏡報》18日報導,因為冰川崩裂,積雪消融,無家可歸,這頭北極熊不得不跋涉更遠的距離去尋找食物。
由於太過飢餓,它一直走到了人類居住的城市覓食,這趟行程,足足走了1500公裡。
生存環境的破壞使得食物和繁殖的條件不存,也許不久之後,我們就再也看不見這些雪白的大傢伙。
同樣受影響的不止北極熊,還有來自南極的帝企鵝。
帝企鵝的繁殖有一個特點:必須在海冰上繁殖和飼養後代。
如果在進入繁殖季前海冰破碎和消失,就會使大量繁殖無法正常進行,從而導致帝企鵝數量劇減。
長此以往,它們將面臨從地球上徹底消失的危險。
北極麝香牛、北極狐、北極海鳥,種種我們沒聽過的動物,都正因為海冰面積減少,而瀕臨滅絕……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動一些惻隱之心,但還不是很明顯,畢竟他們只是動物。
那就讓我們看看,人類同胞們正在遭受什麼苦難。
據印度快報導,6月10日在喀拉拉快車上有乘客報告不適,待列車抵達下一站點時,4名年齡在69-80歲間的老人已死亡。
除此之外,印度比哈爾邦多個地區15日遭遇熱浪侵襲,導致91人死亡,多名患者入院治療。
印度正在遭遇史上最高溫,很多地方已經打破最高溫記錄。
首都新德裡的氣溫已達48℃,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邦氣溫高達51℃。
不止印度,入夏以來,全球各地正經歷新一輪的熱浪。
韓國某地7月氣溫高達40℃,打破了111年來的最高紀錄,導致30多人死亡。
目前,韓國政府考慮將炎熱列入自然災害。
科威特地區已打破全球最高氣溫紀錄,氣溫一度高達63攝氏度,引起多輛汽車自燃。
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地區,溫度一度高達52攝氏度,西班牙有2人因熱浪死亡。
更有德國人因天氣酷熱,到室外「裸奔」納涼,忙壞警察。
世界各地因升溫引發的亂象還有很多,死亡、疫病、災難......多不勝數,觸目驚心。
麻省理工學院(MIT)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在本世紀末,華北平原或將因為極端熱浪而變得不宜居。
報告中表示,在「溼球溫度」(溼度 + 溫度組合後的溫度)達到 35°C 的情況下,人類將無法在戶外存活超過 6 小時。
而據 MIT 的建模推測, 2070 年到 2100 年,華北平原和東部沿海城市(如青島、日照、煙臺、上海和杭州),各地的溼球溫度將多次超過「致命臨界值」35°C。
這意味著有大部分90後,如果放任環境惡化,就能親眼目睹一個末日級別的氣候現象誕生。
等到真正的末日來臨再後悔,顯然是最沒用的,我們現在明明就有機會拯救自己。
那麼面對逐漸惡劣的環境,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呢?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
現在才做出行動,也許已經不早,但絕對不晚,一切都還來得及!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參考資料:
1.我們是否處於全球變暖的邊緣?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89.420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