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一款新型的物理降溫產品「退熱貼」逐漸被廣泛應用於小兒發熱退燒、消夏及高溫作業等情況。那麼如何觀察出退熱貼的作用效果是否存在便成了一個難題。於是,盛色科技將感溫變色材料應用到「退熱貼」上,並生產出了感溫變色退熱貼。這款變色退熱貼在退熱降溫的基礎上增添了感溫變色粉的功能,未使用時為紅色、藍色或其他顏色,當貼敷在發熱者額頭上,額頭體溫高於38.5度以上時,變色退熱貼吸熱後可以直接看到感溫變色膠面顏色逐漸變淡,直到最後變成白色透明。當孩子退燒後,體溫低於38.5度以下,變色退熱貼由白色透明逐漸變回最初的紅色、藍色或其他顏色。變色退熱貼的這種特性正是由於裡面添加了感溫變色顏料的原因。感溫變色粉遇高溫變色,遇低溫恢復顏色,爸爸媽媽可根據顏色的變化直觀地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
那麼感溫變色粉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物質呢?其實它是由電子轉移型有機化合物體系製備的。它的顏色可以隨著所處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那麼,它是如何實現這種顏色轉換的效果呢?電子轉移型有機化合物是一類具有特殊化學結構的有機變化體系。在特定溫度下因電子轉移使該有機物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實現顏色轉變。這種變色物質不僅顏色鮮豔,而且可以實現從「有色===無色」和「有色===有色」「無色===有色」狀態的顏色變化。變色退熱貼的變色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有色變無色:基本色(高溫無色,低溫有色)當溫度達到人體溫度37度左右時開始慢慢褪色,最後顏色消失。感溫變色可隨溫度的上升、下降而改變顏色。(以31℃紅色為例,變色形式為31℃以上逐漸呈現無色,31℃以下逐漸呈現紅色,可逆變色)。
第二種變色形式是有色變有色:當溫度達到變色區間(正常人體溫度37℃)時會逐漸開始變成另外一種顏色。低溫呈現一種深顏色,高溫呈現另外一種顏色。以31℃藍變紅為例:31℃以下是藍色,31℃以上變成紅色,可逆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