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靈動傳媒引進的英國大型原創兒童劇《海底小縱隊之極地大冒險》,在濟寧雜技城首演。演出現場的盛況不僅彰顯了濟寧市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更重要的是,今年2月份成功驗收的濟寧市雜技城正式在濟寧人面前露出真容。
六藝浮雕致敬傳統文化
圓環吊燈彰顯雜技動感
進入4月下旬,濟寧高新區,寬闊的道路兩旁已經是綠樹成蔭、花開滿地。位於海川路路西的一塊不怎麼顯眼的大門旁,鐫刻著五個金色的大字——「濟寧雜技城」。視線越過大門,足有七八層樓高的濟寧雜技城,猶如一塊被利刃切割後的鑽石一般,尖角直挺挺斜刺向空中。
「濟寧雜技城經過6個年頭的建設,於今年2月份正式驗收。」跟隨濟寧市雜技團專職副書記王磊一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了雜技城的最南端。這裡是足足有三層樓高的階梯,走上去之後,便來到了雜技城的正門大堂。
步入大堂,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正面牆上六塊巨大的仿青銅色的浮雕。細細品味,便發現每一塊浮雕上都寫著孔子的六藝之一,「濟寧畢竟是孔孟之鄉,這塊巨大的浮雕也是為了向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濟寧傳統文化致敬。」王磊說,濟寧雜技歷史悠久,也是濟寧地區的重要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而大堂內的另一處亮點,大概就是中間屋頂上懸掛的巨大吊燈了。抬頭望去,由一個又一個圓環組成的吊燈造型奇幻,動感十足,王磊告訴記者,其實這支吊燈也融入了許多雜技元素,「鑽圈、呼啦圈等等,都是雜技中的知名項目,而且這樣設計的吊燈也能彰顯出雜技技藝的動感來。」
國內頂尖大舞臺
到處「暗藏玄機」
在王磊的指引下,記者跟隨他從大堂走進了真正令人期待的地方——充滿了科技感的大劇院。一推開門,寬闊的大劇院便展現在眼前,嶄新的座椅、明亮的燈光、科技感十足的牆面。或許是因為尚未有排練和演出的緣故,沒有開燈的大舞臺一眼望去,顯得十分深邃,和平日裡常見到的舞臺感覺截然不同。
「濟寧雜技城的這座大劇院,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技術上,在國內都是頂尖的,在省內更是獨一無二。」說話間,濟寧市雜技團團長趙建剛的語氣中滿是自豪。為了保證觀眾觀賞時的視覺效果,大劇院取消了原定的兩層觀眾席,只保留了一層共計715個坐席,而且較高的階梯高度也保證了每一位觀眾,都能夠完整的看到舞臺上的演出。
真正「暗藏玄機」的,無疑是巨大深邃的大舞臺了。從兩側登上舞臺,記者首先看到的便是比普通舞臺長了不止一倍的縱深,而舞臺兩側用於候場的地方,其長度也居然和舞臺一樣。看出了記者的驚嘆和疑惑,趙建剛解釋說,這座大舞臺是由4塊升降舞臺組成,「舉個例子,舞臺上的演員要謝幕的時候,可以站在原地由腳下的升降臺直接降下去,而兩側的升降臺可以平衡移動過來,不會出現謝幕的演員急急忙忙往兩邊跑,準備上場的演員也急急忙忙跑到舞臺中央。」
順著趙建剛所指的地方,從升降臺的縫隙中向下看,就能發現為了保證升降臺的運行,舞臺下方是高達9米的深度。上方近30米的高度則懸掛著52根吊杆,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燈光、幕布等,「為了滿足不同劇目的需求,舞臺兩側還有兩扇假臺口。」趙建剛解釋說,如果需要承接小型話劇,寬達18米的舞臺可以通過拉出兩扇假臺口,將舞臺寬度減小到14米。
三座練功房空間充足
籌備首臺大型雜技演出
趙建剛說,這座大劇院未來可以承接國內外各種劇目演出。舞臺兩側和後方巨大的空間,保證了即使是承接大型話劇,各種巨大的道具、背景也完全可以存放開。
相較於過去濟寧市雜技團來來回回到處搬家,此次正式搬進了新投入的濟寧雜技城,不僅是演出平臺空前提高,連演員們的訓練平臺也得到了質的飛躍。記者跟隨趙建剛來到2樓,中間一座巨大的練功房裡,小演員們正在嶄新、開闊的空間裡練習著傑克棒。
練功房一邊豎立著高聳的爬杆,另一邊則堆滿了雜技劇《漢風·百戲》中巨大的道具。即便如此,這間練功房的空間仍然十分寬敞。趙建剛說,《漢風·百戲》剛剛與上海大世界成功籤約,演員們馬上就要啟程前往上海,向世界展示濟寧的雜技藝術。
趙建剛介紹,這間練功房的高度可以臨時懸掛各式燈光,寬度也基本接近小型舞臺,也就是說,如果擺上臨時座椅,這間練功房都可以用作一間小型劇場。此外,練功房兩側分別是一間稍小些的練功房,老師們可以根據節目或課程的需要合理分配使用,再也不必像從前一樣,所有演員都擠在一起排練了。
剛剛過去的周末,濟寧雜技城通過承接兒童劇《海底小縱隊之極地大冒險》,成功舉行了首場演出。這也意味著這座高規格的大劇院今後不僅局限於雜技,包括舞劇、話劇、兒童劇、大型會議、惠民演出等文化活動皆可承接。趙建剛表示,濟寧雜技城未來將成為濟寧市的又一張文化名片,憑藉著其豐富多樣的平臺,為濟寧市民提供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汪瀧 李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