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這個概念指的究竟是哪個時間段?
在中國,「史前」指的就是有文字記載之前,包括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也就是史籍裡提到的「三皇五帝」時期。西方的「史前」是指耶穌誕生日之前,即公元元年之前。
如果按照以上「史前」的概念來說,中國的史前文化遺蹟很多,燕山以北紅山文化、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長江流域良渚文化都有史前社會生活的真實遺存,生養死葬、禮制文明都可考察。
下圖是三星堆青銅面具
史籍中關於上古「三皇五帝」的記載也是對於史前原始社會個人和群體為社會演變起到推進作用的事跡的記載。伏羲畫卦、燧人立木等等,都是史前文明存在的線索,雖然不一定是如我們現在想像的那樣。
西方的史前文明,如果以公元前為時間衡最標準,那就很豐富了,也同樣經歷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以及鐵器時代。從舊石時代到鐵器時代,各個不同的時代都有大量的遺蹟,比如壁畫、雕塑、石器、青銅器等等。狩獵、農耕、戰爭、貿易,都有多角度展現。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體系就已經成熟。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已經有了國王。
按以上所述,史前文明的存在是真實的。但是對於「史前」這個概念的定義還有不同理解。佛教所認知的婆娑世界有四大部洲,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可能只是四大部洲裡非常渺小的一部分。佛教的計時單位是「劫」,一小劫一千六百七十九萬八千年,一中劫三億三千五百九十六萬年,一大劫十三億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目前為止存大了四十多億年,按佛教的時間標準經歷了三個以上大劫。從現實來說,地球本身也不是四十多億年一直不變的,每隔五億年左右地球的陸地板塊就會集合成一個超大陸,距離我們最近的是盤古大陸,但是在盤古大陸之前至少還有六個原始大陸。
下圖銅鎏金須彌山壇城,有須彌山、四大部洲、八小部洲。
這些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很有可能把我在文章之初提到的那個「史前」概念更前的歷史全部銷毀得毫無痕跡。不然之前的四十多億年地球難道就這麼一直靜靜呆著?沒有孕育出智慧生物?沒有過文明的誕生?應該是不大可能的。
沅汰,文化學者,歷史作家
主要作品:《龍風傳奇》、《南北亂世之三國霸業》、《高澄傳》、《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國古代《古國迷蹤》系列,《博物館青銅器名稱漢字解讀》系列、《漢字》字形釋義、《青銅銘文裡的西周史》、《晉國霸業》、《夢回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