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日當天,Zealer已經給大家帶來了iPhone 6s Plus拆機視頻。今天,Zealer再次拆解6 Plus和6s Plus,玩玩實物版的 「大家來找茬」,來看看 「唯一的不同,是處處都不同」 的6s Plus,究竟不同在何處?
這一代iPhone 終究再一次Bigger than bigger ,無論是機身尺寸還是整機重量都比上一代更大。3D Touch、第二代指紋識別傳感器,升級的主副攝像頭,2G內存,A9處理器等等讓這代S升級顯得頗為全面。
蘋果的歷代iPhone都能成為焦點,外觀設計、軟體生態立下的汗馬功勞自然不用多說,紮實的做工同樣是其幕後英雄。25號那天,大家已經見到了簡單的拆機視頻。今天ZEALER再次拆解iPhone 6s Plus以及6 Plus,來看看「唯一的不同,是處處都不同」的s ,不同在何處?
機身不同
6s採用全新的7000系列鋁合金,相比於iPhone 6的6063鋁合金,強度會有明顯提升,拒絕易彎。
6s Plus長寬增加0.1mm,厚度增加0.2mm,整機重量增加20g。
背部標識不同
6s首次在機身背面印上「s」字樣。IMEI碼與4、4s一樣印在卡託上。
機身邊緣不同
開始拆機,6s Plus邊緣增加了泡棉膠,提高了屏幕和機身的穩定性密閉性,也增加了拆機難度。
屏幕不同
因為3D Touch模塊的增加,整個屏幕增厚變重。正是它主要影響了手機尺寸與重量。
結構上,背光模組後增加一層鋼片,在背光和鋼片之間放置了3D Touch Sensor。實測屏幕模組厚度增加0.73 mm,重量相應增加了20g左右。
另外,TP(觸控層)和LCD(液晶屏)由之前的分別同主板連接改為TP和LCD合二為一,並採用一個IC控制。
連接主板由原來的4個BTB(連接器)改為3個BTB,Home鍵(包括 Touch ID)同3D Touch共用FPC(排線),屏幕和觸控共用FPC ,有效節省了厚度和主板布局面積。
前置攝像頭
從120萬像素升級到500萬。
Touch ID
據稱這次提高了指紋識別速度。
電池不同
6s Plus電池最直觀感受是變薄,重量變輕。屏幕的增厚,通過犧牲電池(厚度減小0.47mm)控制機身尺寸。做薄電池騰空間,電池容量減小了165mAh,但能量密度有一定提升。
機身內部不同
1、工藝不同。增加了一道噴砂工藝,掩蓋了銑刀痕跡,拆機後看起來更加平整。在人們不容易看見的地方也做出了改進。
2、底部Logo工藝不同。6s Plus的外部logo與背板用雷射焊接在一起,這麼處理可以提高良率,並使機身內外logo處更加平整。而前代手機logo為一整塊。
3、馬達位置不同。從揚聲器上方搬到了耳機插孔右側。
馬達不同
前代的iPhone5、5s、5c,包括現在大部分手機都採用轉子馬達,震動比較渾厚,應用歷史久因此成本也較低。從iPhone 6之後都是線性馬達,iPhone 4s的CDMA版本基於空間上的考慮,也曾用過線性馬達。
線性震動馬達內部是彈簧+磁鐵的組合,由於線性馬達的加速度非常大,「爆發力十足」,使得震動反饋速度更快,震感更加乾脆清爽,同時功耗也更低。
Taptic Engine是一種線性反饋式馬達,能提供更清脆細膩的震動反饋,同時支持不同節奏的震動。做好按壓操作的交互,3D Touch 離不開好的震動反饋。
按照蘋果的說法,一般手機震動馬達達到滿負荷需要至少10次震動,而Taptic Engine僅需要一個周期就能快速啟停。一次 「mini tap」 可以達到10ms的震動微控,已經非常接近 「實時反饋」。
Taptic Engine在體驗上更勝一籌,前代的線性馬達多是Z軸方向, Taptic Engine則為X軸線性馬達,震動空間更大,這麼做可以將震感散開,仿佛震動的不再是手機,而是按壓的屏幕。我們大膽推測,隨著Taptic Engine的普及,交互體驗除了視覺聽覺,很快將擴散到觸覺上了。
SIM卡槽不同
6s Plus的SIM卡槽彈出機構,與主板的SIM插槽集成在了一起,略微凸出主板,整體為塑料材質。這樣做可能存在兩個隱患,一是拆解不小心可能折斷,二是損壞後只能更換整個卡槽。
之前iPhone 6的彈出機構是一個單獨的卡簧,並且為金屬材質,通過螺絲固定在後蓋上,可以拆卸更換。
側鍵不同
側鍵由矽膠圈粘貼側壁變為O型環結構,密封性更好。
主攝像頭不同
800萬像素升級為1200萬像素,單個像素尺寸從1.5微米減小到1.22微米。
主板不同
M9運動協處理器變成內嵌於A9處理器中,之前協處理器是分開的。蘋果的內存與處理器是上下封裝,非破壞性拆解無法看到。不過據蘋果官方確認,6s系列內存提升至2G。
其他不同
6s系列裡還有很多排線、零部件結構做出了改變,它們往往是新一代手機零部件升級牽一髮動全身的結果,這從側面也反映了iPhone內部結構的複雜。複雜的東西就像多米諾骨牌,推倒一小塊就會引起一連串的變動。
繁多的改變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市場偷梁換柱的行為。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6和6s很多零部件都一樣,奸商把6改裝成6s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換幾個組件就能充當6s賣。渠道市場就會變得很混亂,最終影響的是蘋果品牌形象。這時候,零部件的變化就能降低兩代手機內部的相似度,有效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蘋果幾乎每個部件都有二維碼,每臺手機各個部件都是一一對應的,官方維修更換的任何部件都可以查得到。行業裡做到這個程度的目前只有蘋果一家,雖然零部件採購成本會有所增加,但是大大提高了對產業鏈的把控力度。
為什麼有的手機發布後價格不斷跳水,而有的手機就保值,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產業鏈把控得夠不夠緊,這決定了廠家能對部件有多大的定價權。
維修要點
1、金屬機身內壁有一圈泡棉膠,須四周均勻加熱才能打開手機,如果暴力拆解可能導致液晶損壞,拆解過可能影響手機跌落時的緩衝效果,並且很難自己更換,可能影響保修。
2、Touch ID 排線和 3D Touch 排線整合且貼合在背光模組內,如不慎損壞需要更換整個屏幕組件。
3、把主板安裝回去時要將天線安裝到凹槽位,以免影響卡託插入。
4、拆NFC組件時注意先挑起隱蔽的黑色貼紙,取下螺絲,否則會損壞後面的觸片。
5、拆馬達先拆金屬蓋板,前代馬達是用觸點連接,而現在是用排線,拆卸時要小心避免損壞排線。
這代iPhone 6s Plus內部變動細小而又繁多,機身邊緣內側有泡棉膠貼合,主板接口周圍有泡棉,側鍵密封由粘貼矽膠改為 O 型環。看來蘋果已經意識到手機防塵的重要性,然而它並沒有像索尼三星那樣整體做防水,而是在機身內部看不見的地方做出了細緻的改進。
在消費者對續航越來越敏感的今天,最讓人失望的莫過於電池的縮水。
讓人欣慰的是增加了3D Touch,配合Taptic Engine馬達,組合成全新的觸覺交互體驗。在已經聽膩了參數升級的今天,消費者總算找回了期待。
相對其他手機, iPhone的設計複雜度一直非常高,如果把手機比作公路,那 iPhone 就是立交橋,零部件立體感很強。從歷次的拆解 「全家福」 就能直觀看出差別。這種設計常被人稱為藝術品,但也是把雙刃劍,螺絲種類繁多,零部件相互糾纏,組裝和維修的難度居高不下。
iPhone操作的簡單恰恰是用 「複雜」 支撐起來的,有點兒 「你必須拼盡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的意思在裡頭。
從iPhone誕生之日起,無論是外觀或者iOS系統都有一脈相承的風格和邏輯,新手機永遠像上一代的親兒子或者親兄弟,而不會出現 「隔壁老王」 的現象,這實際上非常考驗每一代產品規劃前瞻性。iPhone 每一代內部的構造能與上一代大致相同,這要歸功於前代卓越的規劃。
蘋果從來都希望把硬體潛能榨乾,盡力通過內功的修煉,讓產品領先在起跑線上,避免走入依靠堆砌硬體性能、「吃興奮劑拼體力」 的死胡同裡去,有點吝嗇,又顯露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哲學。這一代iPhone終於開發了新 「地皮」,全面升級了硬體。可以想像,幾年後垂老的6s將成為支持iOS 12、13的最後一批機型。
最後給個拆解印象的話,「唯一的不同,是處處都不同」 這句廣告詞,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