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科幻小說的情節中都描述過無底洞的存在,無底洞被描述為一個幽深的深不見底的黑乎乎的洞口,即使把所有的物質扔進去它也不會被填滿。那麼,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無底洞呢?
按常理說,地球是圓的,由地殼,地幔,地核三層組成。除非能打穿整個地球,否則無底洞是不應存在的。我們平時看到的各種山洞、裂縫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殼表面的一種形態,遠遠比不上無底洞的效果。
然而,我國一些古書中卻多次提到遙遠的海外有個神秘莫測的無底洞。《山海經》記載:「東海之外有大壑。」《列子·湯問》記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裡,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紱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水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有人認為無底洞只存在於神話傳說中,但事實上地球上確實有這樣一個無底洞,它位於希臘亞各斯古城的海濱。這個無底洞瀕臨大海,海水漲潮時,海水便會排山倒海般地湧入洞中。根據測量,每天流入洞內的海水量達到3000萬千克,即三萬噸。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日復一日地灌入洞中,卻從來沒有把洞灌滿,就好像海水神秘地消失了一樣。有人懷疑它有一個出口,為了揭開無底洞的奧秘,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人們做了許多努力,企圖尋找它的出口。
1958年美國地理學會派出一支考察隊,他們把一種深色顏料溶解在洞口附近的海水裡,這種深色染料的顏色經久不變,被染色的海水灌入無底洞中。接著,他們仔細查看了附近的海面以及島嶼上的河流、湖泊,希望能尋找到帶這種顏色的海水,可是結果令人失望。有人提出可能是海水量太大把顏料稀釋得太淡,以至於人們無法發現。
幾年後,美國人又進行了一種新的試驗。他們把一種淺玫瑰色的塑料粒子隨海水倒入洞中,這種塑料粒子比水略輕,能浮在水上不沉底,又不會被水溶解。實驗者一次性往洞中灌入了130千克重的這種塑料粒子,只要有任何一粒這種塑料粒子在別的地方冒出來,就可以證明「無底洞」是存在出口的。然而,他們在各地水域整整搜尋了一年多的時間,仍一無所獲。
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流到哪裡了?科學家也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