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都是深藏劇毒的,最為常見的,如毒蛇、蜘蛛和蠍子都能夠分泌劇毒。然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一種魚類,沒錯! 是魚!可以說這種魚毒性完全在我們剛才列舉的幾種動物之上。可能在大家的眼中,魚?不是我們餐桌上的美食嗎?
非洲死神-黑曼巴
然而!非也!這種魚叫做「毒鮋」。這傢伙可在」世界毒物「排行第四位,毒性完爆「非洲死神」黑曼巴,同時也是最毒、最毒的魚類。
毒鮋不是鼬
毒鮋(yóu),因其經常一動不動將自己偽裝成石頭,又被稱為「石頭魚」,毒鮋屬於毒鮋科下的一種魚類。毒鮋身長約30~40 cm,外形可以說是「極醜」,魚身帶有毒刺,眼睛與下頜突出,背上的魚鰭也參差不齊。其主要分布於中國的西沙群島和臺灣海峽等海域,在紅海、 印度洋至太平洋中部也有少量分布。
毒鮋 又稱 石頭魚
生活習性
毒鮋常棲息於近海巖石間,以攝食甲殼類、幼魚等小動物為食。在其根部的毒腺能夠分泌毒液。毒鮋常靜止在海底或巖礁處,其毒刺裸露在外,等待獵物接近尋找捕殺機會。他的體色能夠隨周圍環境而變化,因此很難被發現,在海洋小型動物中也算得上是「高級捕食者」,對於海獅,海豹等中型海洋生物來說簡直是噩夢般存在。
長相極醜
物種毒性
毒鮋,它的劇毒主要藏於其毒刺之中,它的背上有12~14根銳利的背刺可輕而易舉地穿透人的鞋底,刺入腳掌,然後注入毒素。它的」兄弟「虎鮋也具相同的毒液,人如被刺中後可引起中毒。刺後不久即可有惡寒、發熱、噁心等不適現象,重則可致人死亡。
毒性提取和分析
目前,科研人員已在石頭魚粗毒液中分離出毒素neoVTX。玫瑰毒鮋粗毒液的成分除 neoVTX外,還有至少3類蛋白質:
第1類是與neoVTXβ有較高匹配度的蛋白質,推測為分子量較小的毒素或neoVTXβ的降解片段;第2類推測為石頭魚的結構蛋白及代謝酶;第3類為多種分子量約為14KD的蛋白質;。
而從粗毒液提取的分子量約為14KD的蛋白質對小鼠實驗過後,並未表現出毒性,表明它們並非毒性成分
被毒鮋刺中中毒後表現
毒鮋 能吃的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毒鮋的毒性很強烈,但是它們的肉質十分的鮮嫩,所以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可食用魚類,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不過在捕捉它們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它的毒刺刺中。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本草綱目》中介紹到玫瑰毒鮋能夠治療筋骨痛,有溫中補虛的功效。現在人們也追求玫瑰毒鮋本身的營養價值。肉質鮮嫩,無細刺,有生津、潤肺、強腎的藥用功效。更為誇張的是它能美容養顏,皮膚不好的人吃了,都能美勝天仙。清燉味道最佳,曬乾的魚膘,加工成魚肚用來煲湯,可與上等的魚翅、燕窩媲美。
肉超嫩
結語
通過對毒鮋的了解,我們也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想要在社會中生存下去,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學會保護自己,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人也好,魚也罷,都是一樣的。好了,有任何獨到的見解和想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感謝各位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