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琵琶小鎮
小年翌日,晨幕中,小鎮古寺側堂的鐘聲剛剛響過,便起了北風,接著大片大片的雪花就從天而降,似鵝毛般飄飄灑灑。不到一個時辰,小鎮的一切便被包裹在一片潔白之中。
下起了期盼已久的雪,風停了,鎮子很靜,靜得只聽見落雪的聲音。偶爾,從農家小院傳來幾聲狗叫,驚起幾隻蜷落在樹枝上的麻雀,搖落一縷雪飄,飛叫著在空氣打了幾個愣旋,又落回原地,歡快的叫聲迴蕩在清新的原野裡。
漸漸地天已大亮,路上已有行人走動,吱吱呀呀的開門聲打破了村子的寧靜。早起的勤快人家,掃完自家院子的落雪,挑起了一擔木桶,推開院門,晃晃悠悠緊步向鎮子自然不凍的水源走去,是要搶挑小年後第一擔淨水。身後雪地上留下一串排列有序的腳印。那清晰的印記,就像一個個快樂的音符,在跳躍著,彈奏著生活的樂趣。幾家剛剛嫋起的炊煙,在山頭雲霧的勾搭下,婀娜多姿地向鎮子外面飄去。
「瑞雪兆豐年」,年關將至,小鎮一場洋洋灑灑雪事如期而至,這預示著來年好的兆頭。這場雪也是盼來的,多想在下著雪的日子裡,站在風裡,忘記所有的煩惱和雜念,暢想一些舒心的日子。今天終於如願。
站在鎮子東北方的寺院坪上,透過碗口粗的槐樹林子和飛揚著的雪花,將小鎮的一切盡收眼底,一覽無餘鎮子全貌。這個不足千人的千年古鎮,隨著時光荏苒,時代變遷,還有傳說中的故事,在這場雪的陪襯下,多了幾分神秘,少了些許驚豔。你看,那四面圍攏的而且依村而居的遠山,線條粗獷,黑白分明,有著大西北特有連綿起伏的雄險;那村廓民居,木樓土屋,小橋棕葉,潺潺流水,卻有著「一半煙波一半山,竹茶翠綠水流泉」的南國風情。小鎮地處亞熱帶線上,域內溫度適中,下雪的日子很少,雪往往都是轟轟烈烈而來,悄然融化而去,所以對於我這個愛雪的人來說,不會放過每個下雪的瞬間。
一場大雪後,氣溫下降到極點,想欣賞這千樹萬樹綻放在枝頭的梨花,卻要將自己包裹得嚴實,哈著氣,跺著腳在風裡遠觀。那村廊溝壑間,樹林下,麥田內厚厚的積雪,像政府送到孤寡老人床上的被子,純潔得好舒心,厚重得很溫暖。這年末的雪,覆蓋了所有的浮躁,冰封了世俗的喧譁,讓心在寧靜中升華,去了壓力的心思,才覺得「江山如此多嬌」,生活處處新天啊!
忍不住捧一掬枝頭的白雪揮灑在空中,像是把所有的憂愁都拋起來一樣,精神抖擻地迎接著落下來的,包括有可能發生的一切。
小鎮此刻,如鵝毛般的雪花,像萬隻潔白的蝴蝶,在微風中翩翩舞蹈著。落下來時,多半已化入泥土當中,也有的落在你的睫毛或嘴唇上,輕輕地舔一下,那淡淡的味道帶著春天的氣息。村子,炊煙,原野,被雪水滋潤得有了生息,迎著風,和雪花一同起舞,把春的訊息送進了萬戶千家。
因為到了年關,小鎮今天又是逢集,早飯過後,街道上的行人熙熙攘攘地多了起來。這是隴南最南的一個小鎮,素有「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之稱,由於是交通要塞,個半時辰可達陝甘川三省,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時下,在當地政府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小鎮各項事業和建設日新月異,市場流通,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熱鬧非凡。門市依街而開,攤販順路而擺,蔬菜車輛橋頭停放,物品琳琅滿目,一切井然有序,小販的叫賣聲、鄉親們的討價聲、車子的汽笛聲,還有孩童買試的鞭炮聲,在人群中忙碌的鄉親們,有大包小包提著的,有背著背籠裝貨的,還有掛著洋包兒閒步的,各色各樣。總之,都在為年而忙活著,全然忘記空中還飄著的雪花,將小鎮的繁榮推向一年中最熱鬧的高度。
臘月的白天短暫,忙碌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當商販們收完最後一攤時,疲憊的身子早已被拖進黃昏的暮色中,小鎮慢慢地又恢復了平靜。雪花還在飄落,在雪和夜的交織中,沒有什麼風花雪月和過多的浪漫,有的只是漫漫長夜對小鎮人的包容,包容著一天、一年,或者一生的榮辱和辛酸。
審閱:吳秀明
簡評:對雪的喜愛,其實就是對新生活的熱愛,也反映了當今政府對農村建設所付出的努力。
作者:王得虎
終審:嚴景新
編輯:卜一
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
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