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高手和偽裝大師:為什麼說章魚是海洋生物的天才

2021-01-07 快科技

在生物學家眼中,章魚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類群之一。它們能像近親墨魚那樣變換體色,也能模仿海洋中各種生物或非生物,甚至能有目的地玩耍和學習。無論是在實驗室還是水族館,章魚都以出色的「逃跑」能力著稱,它們甚至會為了食物而在夜晚突襲隔壁的水族箱。。一隻名為「Inky」的章魚就在紐西蘭水族館上演了「勝利大逃亡」,鑽入排水管逃回了大海。或許對章魚來說,水族箱和海邊的潮池並沒有太大不同,只是進出時要多費點勁而已。當然,章魚家族令人瞠目結舌的高超本領還不止這些。

噴水的章魚

在紐西蘭的奧塔哥大學,一隻章魚會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朝著燈泡噴水,致使電線短路,從而達到關燈的目的。最後,研究者被迫野放了這隻章魚,因為維修電路的成本太高了。當然,這隻章魚並不是真的知道這麼做可以讓自己重獲自由,它只是不喜歡明亮的燈光。和其他所有章魚一樣,它會朝各種各樣惹惱自己的東西噴水。

有趣的是,同樣在奧塔哥大學那間遭遇「熄燈」的實驗室裡,一隻章魚無緣無故地討厭起某位實驗室工作人員,只要後者經過水族箱,頭部後方就會遭到章魚的噴水襲擊——水量將近兩升!無獨有偶,在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的實驗室中,養了一隻會對新訪客噴水的烏賊,但不會對熟悉的人噴水。2010年的一項實驗表明,北太平洋巨型章魚能夠辨別人類個體,即使穿著制服也能區分。

使用工具

1984年,科學家在百慕達海域觀察到一隻真蛸(又稱普通章魚)有用小石頭在巢穴前方築起「石牆」的行為。有人認為這說明了章魚會使用工具,但也有人認為,這可能只是章魚的本能行為,而不是經過計算的結果。

那麼,有沒有更具說服力的證據說明章魚會使用工具呢?這裡就要條紋蛸出場了。2009年,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一些條紋蛸會挖出落在海底的廢棄椰子殼,用水流清洗之後把它們拖動多達20米的距離,再重新組合成一個庇護所。

在潛水者拍攝的視頻中,條紋蛸把椰殼凸出的一面朝下,用觸腕「抱住」椰殼,以一種非常喜劇的方式「走」過海床。雖然看起來很緩慢、笨拙,並且耗費許多能量,在遇到天敵時也更加脆弱,但條紋蛸願意接受這些風險,以換取未來能獲得保護。這是一個很有力的證據,表明章魚確實能使用工具。

會玩又會學

除了會使用工具,章魚還很會玩。玩耍通常是高認知能力動物的專利。很難準確定義什麼是「玩耍」,但在廣義上,玩耍可以視為一種不會馬上帶來好處而只提供樂趣的活動。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將8隻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放入沒有其他東西的水族缸中,再放入一些能漂浮的塑料藥瓶。一開始,這些章魚都把藥瓶放到嘴裡,顯然是想知道能不能吃,之後就把藥瓶丟到一邊。

幾次實驗後,其中兩隻章魚開始對著藥瓶噴水。這些藥瓶翻滾到水族缸的另一端,又被水流推回章魚身邊。研究者認為,這是一種探索性的玩耍行為。當身處新的環境時,章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探索。它們對新事物的態度會逐漸從「這有什麼用」轉變為「我能用它來做什麼」。

科學家還對章魚的個性差異進行了研究。他們在水族缸裡養了44隻太平洋紅蛸,在兩周時間裡,研究者每隔一天打開水族缸蓋子,用試管刷觸碰章魚,並給它們美味的螃蟹吃。研究人員記錄了19種不同的反應。可以看出,不同的章魚有著非常不同的「個性」,比如有的章魚會比較被動,有的則過分好奇。

章魚還能通過不斷嘗試來解決問題。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在攝食不同貝類時有不同的方法,為了吃到美味的貝肉,它們會打碎外殼比較脆弱的貽貝,拉開外殼相對較硬的花蛤,以及用齒舌鑽入堅硬有力的蚌蠣外殼。如果三種貝類都在眼前,章魚會更青睞貽貝,因為它們花最少的力氣就能飽餐一頓。

偽裝大師

在所有偽裝者中,擬態章魚毫無疑問是「偽裝大師」頭銜的最有力競爭者。其他章魚能改變體色和皮膚紋理來欺騙掠食者,而擬態章魚是唯一能模擬其他動物形態的章魚。它們能改變形狀、運動和行為方式,模仿至少15種動物。

在沙質海底移動的時候,擬態章魚會把觸腕貼著身體放平,並像有毒的比目魚一樣上下起伏地遊動。在開闊水域中遊動時,它們又會模仿蓑鮋——同樣是有毒的。擬態章魚的另一個把戲是將6隻觸腕放入一個洞穴裡,然後伸出剩餘的兩隻觸腕,就像一條有毒的海蛇。

迷宮測試

科學家觀察到,章魚在捕獵之後通常不會走老路返回巢穴。它們會在捕獵中不斷造訪生活範圍內的不同地方。章魚具有複雜的記憶能力,能記住已知地點的捕獵價值,以及最近造訪過哪些地方。

當動物利用地標來幫助導航時,它們必須理解地標在環境中的關聯性。這種能力被稱為「條件區辨」,是一種複雜的學習形式,通常只有脊椎動物才具備。在2007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把加州雙斑蛸放入兩個不同的迷宮。每次實驗中,章魚必須從一個中央被照亮的水族缸爬回黑暗的洞穴——它們更加喜歡的環境。

為了達成目標,章魚還必須避開一個假洞穴,那裡面被一個翻轉的玻璃瓶堵住。幾次實驗後,大部分章魚都學會了識別自己所處的是哪一種迷宮,並且能很快地朝著正確的洞穴移動。這個實驗表明章魚也具有一定的「條件區辨」能力。

相似而又不同

章魚的大腦在許多方面與我們人類的大腦很類似。它們具有與脊椎動物類似的摺疊腦葉,這一特徵正是複雜性的表現。此外,章魚大腦的電生理模式也與哺乳動物十分相似。

章魚還具有單眼視覺,即喜歡一隻眼的視覺勝過另一隻眼。這一特徵通常出現在那些大腦兩個半球具有不同特殊功能的物種中,最初還被認為是人類獨有,並且與更高的認知技能(比如語言)有聯繫。

章魚甚至在儲存記憶的方式上也與人類相似。人類與章魚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要追溯到多細胞生命歷史的最初階段,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生命。也就是說,這種大腦結構的相似性是獨立演化出來的。

比這些相似性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差異性。在章魚5億個神經細胞中,有超過一半位於觸腕,這意味著它們的8隻觸腕既能獨立行動,也能互相合作。研究者發現,章魚的觸腕被切斷後,捏起來時還會收縮——甚至是在切斷一小時後。很顯然,章魚的觸腕在相當程度上能夠自主活動。

章魚為什麼會如此聰明?一項新研究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線索。科學家發現,章魚和魷魚等動物能通過編輯自己的基因來學習新的技能,但這麼做的代價就是演化速度的減慢。此前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魷魚的RNA(核糖核酸,負責蛋白質合成的分子)編碼區域表現出非常高的編輯率。在這些結果的基礎上,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海洋生物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烏賊大腦中超過60%的RNA轉錄物是通過重編碼記錄下來的,而人類身上這一比例只有1%。

在後續研究中,科學家在其他3個頭足類物種中發現了同樣活躍的RNA編輯水平。這3個物種包括兩種章魚和一種墨魚,它們都屬於蛸亞綱(Coleoidea)。研究人員還鑑別出了數千個演化過程中保存下來的RNA重編碼位點。RNA編輯現象在這些動物的神經系統中尤為突出,影響了許多在大腦功能和結構中起關鍵作用的蛋白質合成。

相關焦點

  • 自然界頂級偽裝高手——擬態章魚
    擬態章魚是自然界頂級的偽裝高手,體表含有一種分布這一種含有生物色素的細胞,不僅可以根據環境任意改變體表顏色和形狀而且還讓皮膚的結構和周圍的環境相仿。擬態章魚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這種章魚可以任意改變顏色和形狀,可模擬多種環境和其他海洋生物,比如:比目魚和海蛇等。
  • 為什麼說章魚是海洋生物中的天才?會玩又會學
    這是一個很有力的證據,表明章魚確實能使用工具。在所有偽裝者中,擬態章魚毫無疑問是「偽裝大師」頭銜的最有力競爭者。會玩又會學除了會使用工具,章魚還很會玩。玩耍通常是高認知能力動物的專利。很難準確定義什麼是「玩耍」,但在廣義上,玩耍可以視為一種不會馬上帶來好處而只提供樂趣的活動。
  • 為什麼章魚是海洋生物中的天才?
    工具的使用馬瑟和她的同事們認為,利用石頭築起防禦的「石牆」可以被視為使用工具。不過,有人對此並不贊同,他們認為這可能只是章魚出於本能的行為,而不是經過計算的結果。這裡就要說到條紋蛸了。2009年,澳大利亞墨爾本維多利亞博物館的朱利安·芬恩及其同事發現了條紋蛸使用工具的有力證據。
  • 為什麼很多人說章魚是最接近外星人的生物?
    說到章魚,許多小夥伴首先聯想到的就是吃,而前段時間網絡上爆紅的「爆個頭」,其實吃的就是章魚。有些小夥伴可能對章魚和魷魚有些「傻傻分不清楚」,其實兩者的區別很大,最明顯的就是章魚有八條觸手,而魷魚有十條觸手。而且同樣是頭足綱動物,章魚是頭足綱下最聰明的存在。
  • 科普徵文:變裝大佬擬態章魚,可以模仿多種海洋生物,被稱為超級偽裝大師
    變換中的擬態章魚 圖片來源搜狐順景發提到自然界的「偽裝高手」,恐怕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變色龍,但是在自然界的這些可以偽裝的動物中
  • 《動物管理局》變裝大佬擬態章魚的前世今生!地表最強偽裝大師!
    擬態章魚擬態章魚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這種章魚可以任意改變顏色和形狀,可模擬多種環境和其他海洋生物,比如:比目魚和海蛇等擬態章魚與被模仿者對比擬態章魚可以說是自然界中偽裝能力最強的動物,在它面前變色龍也要甘拜下風。
  • 動物界的偽裝大師,前兩個只是基礎版,最後一個是偽裝界最強動物
    在這個狩獵場上沒有絕對的王者,稍不注意就會丟失性命,動物們為了在這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環境中存活下來,它們用環境偽裝自己,改變自己身上的條紋和顏色與環境融為一體,或為了狩獵或為了保命,各種手段層出不窮。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動物界的偽裝大師是如何用它們的偽裝技能騙過天敵的眼睛,而狩獵者又是如何利用環境偽裝自己一步一步靠近獵物的。
  • 藍環章魚的毒性有多強?
    說到章魚,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它的偽裝神技吧。
  • 日本沿海現九足章魚,難道哥斯拉的故事要加新成員了
    九足章魚 日本專家表示,這應該是跟章魚的再生能力有關,但也有點牽強,因為章魚的物種分類上,屬於八腕目,也就說一般來說八隻足才是正常的,多餘八足基本屬於變異某些章魚在壓力大或缺乏食物時會吃掉自己的觸手,或者在逃生情況下也會斷掉觸手逃生,好在它的再生能力強,以後還可以再長出來。 2、章魚有3個心臟
  • 自然界8種變色偽裝高手:黃金龜甲蟲
    原標題:自然界8種變色偽裝高手:黃金龜甲蟲   自然界8種變色偽裝高手:黃金龜甲蟲  來源:新浪科技查看評論  據一些昆蟲學家稱,生活在北美洲東部的黃金龜甲蟲(Charidotella屬)在交配的時候會變成猩紅色。
  • 海底動物中的「武林高手」
    來海底世界遊覽過的朋友都會為海底動物的萌態可掬而流連忘返,但真實的海底世界是叢林法則的天下,在危機四伏之中賣萌耍酷是無法逃生自衛的
  • 章魚真的是來自外星的生物嗎?章魚的趣知識
    章魚與人類唯一的相似之處就是都有很發達的眼睛。(神經元是動物智慧的標誌)二,章魚有三個心臟,兩個記憶系統(主腦+八個腕足腦),大腦中有5億個神經元,身上還有一些極靈敏的化學和觸覺的感受器。(章魚會自己擰開瓶蓋逃生,也會擰開瓶蓋吃瓶子裡的小龍蝦)a,章魚有「概念思維」章魚具有"概念思維",能夠獨自解決複雜的問題,正是此種能力使其具有用兩足行走的本領。
  • 章魚睡眠中變色,是在做夢嗎?它們怎樣變色呢?
    最近,一段章魚睡覺時變色的視頻,引發了人們對這種海洋生物的諸多疑問。偽裝大師那我們今天來說說,章魚是怎樣變色的呢?偽裝大師那麼,它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精力來改變自己呢?與其他物種不同,這些軟體動物沒有堅硬的外殼或鋒利的刺來保護自己,所以偽裝是它們躲避飢餓捕食者的最佳選擇。像是章魚,通過利用它們的色素細胞和改變它們皮膚的質地,可以無縫地融入巖石、珊瑚和海綿中。
  • 都說高手在民間,為什麼民間科學家難成大師,真的被壟斷了嗎?
    高手在民間,在大千世界中,我們都無法能夠想像每個人的力量。在這個社會中有多少天才被埋沒消失在人海之中,又有多少小丑在殿堂轟轟烈烈呢?、各種我們所說的專業技能,但是我們卻很少聽聞一些民間科學家成為大師級別的人物,難道說科學真的被壟斷了嗎?
  • 動物界10大偽裝高手排名,變色龍只能排第九
    而在動物界中,還是有一些非常善於偽裝的動物的,其中有一些不僅能隨意改變身體顏色,還能在物理結構上產生巨大變化。它們的偽裝技術超乎我們想像,它們的天敵就算擦肩而過可能也沒能發現它們。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動物界10大偽裝高手:10.Knobbly蟹蛛正如你所見,這種蟹蛛趴在樹皮上,完全跟樹皮融為一體了,鳥類幾乎不可能發現它。
  • 擬態章魚
    自然界中有許多偽裝高手,竹節蟲、枯葉蝶、蘭花螳螂、變色龍等等。
  • 為什麼不能觸摸海洋生物?
    可世上這麼多生物,只有我們靈長類擁有通過手靈活的去控制和感受眼前的物體。有毒的偽裝大師:石頭魚&蠍子魚,但經驗不足的潛水員在水下甚至無法準確的辨認出這兩種魚,所以更不用說很多潛在的隱藏大師了。說到石頭魚,它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強的一種魚,石頭魚貌不驚人,身長只有30釐米左右,喜歡躲在海底或巖礁下,將自己偽裝成一塊不起眼的石頭
  • 5種有著驚人偽裝的海洋生物,看完令人目瞪口呆
    大自然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生存模式,如果不夠強大,就會被當做食物吃掉,在海洋也是如此,如果沒有生存的技能,就會被強者當做盤中餐,海洋一些弱小的生物,最好的防禦技能可能就是最好的偽裝。 以下是善於偽裝的10種海洋生物,看完你會大吃一驚,它們太神奇了!
  • 頂級「偽裝大師」就是它!
    它們的身體覆蓋著凌亂的條紋和色塊,體色還能根據周圍環境做出相應變化。 無論是路過的大傢伙們,還是即將淪為獵物的小魚小蝦,都很難發現靜靜蟄伏海底的博氏孔鯒。 小心翼翼的博氏孔鯒,甚至沒忘了偽裝自己那對鼓鼓的大眼,它們的眼睛上方演化出了獨特的樹枝狀斑紋。
  • 水中變色龍——擬態章魚,可以像變色龍一樣改變自身顏色
    而論及戰鬥能力,擬態章魚可就不值一提了,所以它們掌握了這門變色的絕技。不過,你可千萬不要以為擬態章魚變色是為了躲避獵食者,事實上它們變色是為了恐嚇獵食者。在海洋裡面,無論是戰鬥力再強的生物,也會與有毒的生物保持距離。所以,擬態章魚就可以通過改變自身的顏色以及花紋來偽裝成有毒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