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 |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2021-01-19 有書少年



一場大爆炸形成了宇宙,當時的宇宙只是一個充滿氫氣的世界。這種情況持續了幾百萬年,但在無處不在的氫氣雲團中,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正在發生。


大爆炸的衝擊波在雲團中來回震蕩,使得雲團開始旋轉,形成一個巨大的氫原子旋渦,並且由於它不斷地旋轉,吸收了越來越多的雲團,結構也越來越緊密,並且越來越熱,直到某一刻,形成了宇宙中第一顆恆星。


此時的恆星完全由氫組成,在不斷爆炸釋放能量的過程中,恆星中心誕生了其他的物質,這就是多種元素的由來。


太陽隨即誕生了。這是大約50億年前。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許多小行星繞著太陽轉,這些行星互相撞擊,形成了太陽星雲。


大約又過了5億年,地球開始形成。地球是由原始的太陽星雲分餾、坍縮、凝聚而形成的。


最初的地球很小,還是一顆灸熱的大火球,但不斷有宇宙中的塵埃以及小的星體撞擊,所以地球的體積不斷地增大。而且撞擊時能量聚集,使溫度不斷上升,最終融化為液體。


隨著碰撞次數漸漸減少,地球開始由外而內地慢慢冷卻,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產生了一層薄薄的硬殼——地殼。這就是今天的地表。

相關焦點

  • 受相對論限制的十萬個為什麼1
    受相對論限制的十萬個為什麼1——為什麼藍天顯示藍色?答案:宇宙空間不是真空,除了絕大部分的氫和氦,還有水和甲烷的結晶、二氧化矽、石墨、鐵和鎂等的固體塵埃,所以有所謂3K背景輻射,當太陽光照射這些塵埃的時候,這些光將反射到地球,由於地球的運動,至少有地球的自轉,與這些反射來的陽光形成橫向都卜勒相應,使這些陽光產生藍移,所以整個天空顯示藍色。
  •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科學家是編寫主力(組圖)
    如今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也已編撰完成並在三家印刷廠同時開印,將於8月在上海書展期間正式發售。新版《十萬個為什麼》採用了全新問題、全新內容、全新體系、全新樣式,這套由科學家主導的《十萬個為什麼》將帶領讀者去了解這個時代科學最前沿的發展。
  • 「為什麼蜻蜓要點水?」十萬個為什麼帶你走進神奇的動物世界
    「為什麼蜻蜓要點水?」「螞蟻為什麼要排隊走?」「魚的年齡怎麼看?」十萬個為什麼動物篇帶你走進神奇的動物世界。蜻蜓為什麼要點水?在池塘邊,人們可以看到蜻蜓點水的現象。飛行中的蜻蜓突然衝向水面,尾部觸水後又迅速飛起,蜻蜓為什麼要點水呢?
  • 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怎麼回答最正確?你的育兒方式科學嗎?
    每個幼兒都是一本會說話的《十萬個為什麼》,自從閨女能說完整的話以後,她腦子裡的問題就不斷地冒出來。面對孩子無休止的問題,你會怎麼辦?01、問題源於觀察她所有的問題都源於對生活的觀察,比如下午放學接她回家,坐在公交車上,她看到外面天色已暗,路燈初上,就會問:「媽媽,為什麼天會黑?」,如果說「天就是會黑啊,有白天和黑夜。」
  • 受相對論限制的十萬個為什麼3
    受相對論限制的十萬個為什麼3——為什麼沒聽說地球與地外天體的距離有記載的數據發生了很大變化?有誰發現月地距離、日地距離和地球與系外星系的距離,其有歷史記載以來的數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見所謂「大爆炸」理論純屬無稽之談。
  • 受相對論限制的十萬個為什麼2
    受相對論限制的十萬個為什麼2——為什麼早晚的太陽顯示紅色?答案:太陽光本是由七色光組成的白光,按照都卜勒效應的原理,早晨的地面朝太陽運動,理當出現藍移,但早晚的太陽,特別是早晨初升的太陽,卻像個紅色大火球,真如大爆炸理論那樣,早晚的日地空間發生大爆炸
  • 十萬個為什麼之為什麼說大陸漂移形成了現在的地形構造?
    為什麼說大陸漂移形成了現在的地形構造?
  • 【十萬個為什麼】雨衣的防水秘笈
    它又為什麼能防水?帶著這些疑問,開始今天的小實驗。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十萬個為什麼」之「雨衣的防水秘笈」。在這裡,我們通過簡單的小實驗來發現其中的科學現象,了解不一樣的科學知識。為什麼?   雨衣之所以防水,是因為它的製作材料中有防水劑。防水劑對水分子的吸引力遠遠小於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水分子更喜歡彼此凝聚在一起,因此就形成了橢圓形水珠狀,沿著雨衣滾下去,物理學上把這種不透水的現象,叫作「不浸潤現象」。
  • 一場與大熊貓金絲猴的約會——開啟「十萬個為什麼」
    原標題:一場與大熊貓金絲猴的約會——開啟「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們如何玩,才能玩出價值?本刊曾推出「休閒教育面面觀」系列報導,探討休閒教育的意義與有效方式。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假期,一群小學生在與大熊貓金絲猴的約會中,開啟「十萬個為什麼」,孩子們邊走邊看、邊看邊學、邊學邊問,他們的不斷思考與提問,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用文學講述科學故事
    中國科普讀物最具影響力的第一品牌、當屬半個多世紀以來影響了幾代人、家喻戶曉的《十萬個為什麼》,總發行量至今已超過1億冊。1960年,我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此後半個多世紀我參與了《十萬個為什麼》各版的寫作,第一版至第六版、版版參與。在這裡,以我所見所聞追溯:《十萬個為什麼》第一冊第一次印刷只有5000冊,後來如何成為發行量過億的「超級暢銷書」?
  • 科技讓科學「活起來」 《十萬個為什麼》AR版書展首發
    東方網實習記者陳玥8月20日報導:今日,經典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麼》AR版本在2017上海書展上亮相。AR版本將科學知識更加生動的展現給讀者,用科技使科學「活起來」。  在許多人的童年,《十萬個為什麼》是陪伴在他們身邊重要的一套科普讀物。書中的內容豐富,涵蓋多個方面。
  • 地球上的潮汐是怎麼形成的?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十萬個為什麼之遨遊宇宙》系列內容由「科學維他命」獨家原創,用語言、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帶你認識地球,了解星星,探索宇宙,每天幾分鐘有趣有料的知識,幫你成為科學小達人。地球上的潮汐是怎麼形成的?關鍵詞1:潮汐的產生關鍵詞2:潮汐只有海水才會出現嗎關鍵詞3:潮汐的作用在炎熱的夏天,我們都喜歡到海邊去旅遊,穿著沙灘裝,光著腳丫子在海灘上擁抱大海,你有沒有發現海水時漲時落,就像大海在呼吸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風吹的嗎?
  • 改編自《十萬個為什麼》的這部科普舞臺劇來長寧首演了
    天文系列科普舞臺劇《火星上的不速之客》改編自《十萬個為什麼》火星特輯,講述了中國地球科學家兼航天員大象敦敦在火星失聯,中國地球科學家兼航天員臭鼬呦哈偽造信號,引導基地指揮官東北虎猛猛和高級機修師獵豹閃閃共同趕赴火星救援的故事
  • 為什麼避雷針可以避雷?| 新十萬個為什麼
    向未來》的「新十萬個為什麼」H5發布後,我們徵集到了許多問題。有人的問題很接地氣,有人的腦洞開到了外太空,還有的人把我們當成了「知心姐姐」......這些問題的背後,有科學解釋嗎?感謝與節目深度合作的中科院物理所,你們的問題有答案啦!
  •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簡單來說,地球的形成是從太陽星雲收縮開始的,那些原本就存在於星雲氣體中的星際塵埃物質(以冰質和巖質為主的,直徑在0.1毫米左右)充當了凝結核的角色,它會慢慢吸收周圍零散存在的粒子,隨著時間推移,質量逐步增加,此時將其稱為「星子」,之後吸積過程更為劇烈,星子間會碰撞融合,最後形成原行星,之後再進一步演變為行星,不斷的吸積,不斷的碰撞融合,地球就是這樣形成的。
  • 科學家們的十萬個為什麼:超自然現象
    它們每一個似乎都在證明人類的無知,明明很簡單很直白的現象,人類卻無法用科學去解釋,只能歸結於超自然,比如說動物遷徙不會迷路,比如魚、蛙、鳥為什麼會下起動物園……如果這些都不夠,可以再仔細看看下面這些現象,讓我們一起翻閱一下科學家們的《十萬個為什麼》。帝王蝶大遷徙每年秋天,2.5億隻帝王蝶飛越北美,它們需要在第一次霜凍前抵達墨西哥。
  • 新十萬個|為什麼一堆黑白方塊有這麼重要的地位?
    沒錯,二維碼就是一堆黑白方塊,那這些黑白方塊是怎麼成為電子設備之間交流的語言,並在各商場刷足了存在感的呢?當然了,商場裡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為什麼」。比如:為什麼化妝品櫃檯普遍在一層?向未來》第二季7月16日晚黃金檔的首播,創造「新十萬個為什麼」,一起續寫科學的未來。本期編輯:李喬、李詩瑤(實習生)
  • 《十萬個為什麼》成絕響,科學素養普及仍然在路上
    天空為什麼會出現彩虹?為什麼會產生龍捲風?蚯蚓是益蟲還是害蟲?……知名科普作家葉永烈筆下的「十萬個為什麼」就像一座座燈塔,照亮了一代代青少年通向未來的成長求索之路。5月15日上午,與病魔抗爭多年的葉永烈先生在上海長海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0歲。消息傳出,不少科普工作者與科普愛好者對先生的離世表達了深切緬懷之情。葉老曾形容自己為「一輩子的碼字匠」,一生創作了超過3500萬字的作品。
  •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起源
    在我們思索人生的意義時,有時候也好奇地球是怎麼來的。地球原本就是這樣,有著四季,日夜交替,有著山川河流和風雨雪霜嗎?小編今天簡單介紹一下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自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之後,天體演化的討論才開始步入科學範疇,逐漸形成了諸如星雲說,遭遇說等學說。但事實上,任何關於地球起源的假說都有待證明。
  • 12個月四季怎麼分 一年四季怎麼形成的
    暖春、炎夏、涼秋、寒冬,即展現出了一年的四個季節,也描述出了四季的天氣特點,那麼為什麼一年會有四個季節呢?  12個月四季怎麼分?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個季節3個月,一般來說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