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鴞曾是北極象徵性物種 如今卻已變得鳳毛麟角

2020-12-04 網易科技

雪鴞和北極熊一樣,在人類的想像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從有關北極大火的古代道德傳說到《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裡的海德薇格(Hedwig),不一而足。在加拿大、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俄羅斯、冰島和不列顛群島都能找到這些北方的「流浪者」,有時它們甚至能到達夏威夷南部。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小小

微信|公號ID:WYKXR163

在棕色的夏季苔原上,一道白光吸引了我(本文作者李·卡爾維茲(Leigh Calvez))的目光。通過雙筒望遠鏡,我可以看到那是一隻雄性雪鴞。它的身體上覆蓋著厚厚的白色絨毛,黑色的喙、黑色的爪子和羽毛上分散的黑斑點綴其中。他的頭從一邊轉到另一邊,黃色的眼睛朝前注視著獵物發出的沙沙聲。


圖1:當人類接近時,這隻雌性雪鴞離開巢穴。這是它的第一道防線,以免引起人們對鳥巢位置的注意。

雪鴞和北極熊一樣,在人類的想像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從有關北極大火的古代道德傳說到《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裡的海德薇格(Hedwig),不一而足。在加拿大、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俄羅斯、冰島和不列顛群島都能找到這些北方的「流浪者」,有時它們甚至能到達夏威夷南部。

雪鴞能在各大洲間飛來飛去。2012年被追蹤的一隻雌性雪鴞,曾往返于波士頓和努納伏特(Nunavut)之間,行程超過1萬多公裡。在被稱為「突進」(irruption)的現象中,大量的雪鴞有時會在特定季節從它們的巢穴中竄出來,然後到達西雅圖和波士頓等美國城市的郊區,甚至遠至德克薩斯州南部。


圖2:這隻雄性雪鴞在附近的土丘上守護著鳥巢


圖3:非盈利機構雪鴞研究所(Owl Research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總裁丹佛·霍爾特(Denver Holt)在北極苔原上調查雪鴞築巢的跡象


圖4:在短暫的休息後,雌性雪鴞回到了她的巢穴

然而,像冰雪一樣,這些曾被視為遙遠北方長期標誌的動物變得越來越不常見。在去年12月公布的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首次將雪鴞列為「脆弱物種」。此前有研究顯示,成年雪鴞數量已從2013年的20萬隻減少至2.8萬隻。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警告說,如果雪鴞消失的速度繼續加快,這個物種可能被列為「瀕危物種」。

丹佛·霍爾特是非盈利組織雪鴞研究所(ORI)的創始人兼總裁,也是美國最傑出的雪鴞生物學家之一。20多年來,他始終在阿拉斯加的Utqiagvik(烏特恰維克,原名巴羅)旅行,那裡是美國最北的城鎮,也是雪鴞的主要繁殖地之一。1995年,霍爾特統計了54個雪鴞巢,2006年剩下38個,今年他只找到了7個,而且其中3個沒有找到雪鴞。


圖5:這隻雌性雪鴞在阿拉斯加的烏特恰維克盤旋。像在背景中的電線桿一樣,電線桿為雪鴞提供了方便的棲息之處,讓可以狩獵和看守巢穴


圖6:三周大的時候,雪鴞幼鳥開始在鳥巢附近徘徊。霍爾特記錄了它們的發育過程


圖7:當霍爾特每隔三天去檢查窩裡的幼鳥時,他不得不躲避雄成年雪鴞的俯衝式襲擊

雪鴞不像其他鳥類那樣築巢。相反,雌性雪鴞(比雄性更大更黑)在土裡挖出一個淺坑,通常位於小山頂部。為了觀察捕食者,它大約每隔兩天才產一枚蛋。根據食物的供應情況,它最多可能產下12枚蛋。霍爾特說:「棕色旅鼠是雪鴞最喜歡的食物。」雄性雪鴞會將旅鼠帶回家,雌性雪鴞則將旅鼠儲存在巢穴周圍,最多時可達10或15個。

雖然雪鴞會吃田鼠、北極野兔和其他小型鳥類,但雪鴞研究所(ORI)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雪鴞繁殖地採集的43000隻獵物中,有90%是旅鼠。這些體型較小、類似老鼠的嚙齒類動物整個冬天都很活躍,在沒有綠葉的時候吃苔蘚。所有必要條件都要達到恰到好處的程度,才能讓旅鼠茁壯成長。太多的融雪會迫使旅鼠花更多的時間在地面上,這使它們很容易受到該地區所有捕食者的攻擊。而融雪太少,可能沒有足夠的植物供旅鼠食用。

雪鴞每天需要約500克食物才能在嚴酷的北極環境中生存下來,而捕旅鼠比捕食海鳥更有效。旅鼠的數量會經歷三到四年的盛衰周期。許多科學家相信,雪鴞和其他食肉動物(比如白鼬和狐狸)推動了這些趨勢。當旅鼠數量充足時,以它們為食的生物就會繁盛起來。當旅鼠消失時,它們的捕食者的數量也會隨之減少,使得旅鼠的數量得以攀升。而當地面上有更多旅鼠時,雪鴞的數量也隨之增加。


圖8:一隻棕色旅鼠停了下來,急忙尋找掩護


圖9:剛出生3天的雛鳥在尚未孵出的蛋上休息


圖10:這對雪鴞兄弟趴在凍土帶的草叢中一動不動,希望躲開捕食者的發現

但霍爾特並不認為事情如此簡單,他說::「這是種群數量的波動,並非以循環的方式進行。」他發現,雪鴞的總體數量明顯呈下降趨勢。2017年11月,雪鴞研究所(ORI)獲得了一項撥款,以確定氣候變化是否是導致這種下降的主因。該機構將利用27年的雪鴞和旅鼠數據,以及國家氣象局和巴羅天文臺收集的天氣數據。

當霍爾特尋找答案的時候,他仍然對這隻奇怪的鳥感到敬畏。霍爾特說:「這隻適應北極環境的大型白色貓頭鷹吸引了我。這就像看著新鮮的雪,有些特別的、不同尋常的或者神奇的東西。我只是喜歡看它們,這可能不是有形的。」

本文來源:網易科學人 責任編輯:郭浩_NT5629

相關焦點

  • 國家地理|如果你去北極旅遊,請千萬不要邀請雪鴞「共舞」!
    在白雪皚皚的苔原上,兩位北極居民不期而遇,開始「共舞」,留給專家一個謎團。
  • 四川引進雪鴞和巴布亞企鵝
    新華社成都3月7日電(記者陳地)記者7日從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當日5時50分,14隻巴布亞企鵝和4隻雪鴞由香港抵達成都。經過消毒放行、現場查驗並辦理通關手續後,已到達成都蛟龍港海洋公園指定隔離場,開始為期30天的入境隔離檢疫。
  • 像天使一樣漂亮的貓頭鷹:雪鴞
    雪鴞是鴟鴞科的一種大型貓頭鷹,頭圓而小,面盤不顯著,沒有耳羽簇。嘴的基部長滿了剛毛一樣的須狀羽,幾乎把嘴全部遮住。在世界上250種貓頭鷹中,雪鴞可能是最吸引人的一個。以下是關於這種迷人的鳥類的4個事實。
  • 中國國內首次引進雪鴞 與巴布亞企鵝一同抵達成都
    2018年3月7日5時50分,14隻巴布亞企鵝和4隻雪鴞由香港抵達成都。經過消毒放行、現場查驗並辦理通關手續後,已到達成都蛟龍港海洋公園指定隔離場,開始為期30天的入境隔離檢疫。據介紹,巴布亞企鵝、雪鴞屬低溫動物,運輸溫度需要保持在8-10攝氏度,對溫度、溼度和空氣環境要求較高。
  • 你所不知道的倉鴞與雪鴞
    你所不知道的倉鴞與雪鴞這是倉鴞。這是雪鴞。大家有沒有覺得倉鴞比較眼熟呢?其實,它就是我們常說的貓頭鷹。這有助於雪鴞的保暖,這是它們長期生存在寒冷的北極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結果。雪鴞的食物主要是北極的旅鼠和野兔,所以,雪鶚的種群數量會隨著旅鼠和野兔的種群數量變化而變化。每過四五年,旅鼠因為食物的關係,種群數量會大幅度地下降,這時候,雪鶚的數量也會隨之急劇下降。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簡單的食物鏈關係,即旅鼠的食物間接地對雪鶚的種群數量產生著影響。
  • 加拿大雪鴞雪原上捕捉田鼠 似在雲上飛翔
    雪鴞在與北極狩獵區相似的農田裡狩獵,那裡沒有樹木,也很平坦。(圖片來源:視覺中國)2018年3月28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在加拿大渥太華,當雪鴞在視覺上定位獵物時,它們會飛到離地面很近的地方,避免投下陰影。由於羽毛經過特殊進化,它們的翅膀一點聲音也沒有,而它們的獵物從來沒有看見或聽見它們的到來,雪鴞往往會突然降臨。
  • 盤點12種北極動物:北極熊最愛吃海豹
    對於北極動物,我們最熟悉的自然是北極熊,其實,在北極還有其他一些動物。很多非常奇特的動物生活在北極寒冷的苔原上。  據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部說,北極熊又名「納努克」、「冰熊」、「海熊」等。這些身材魁梧的白熊被列為「受到威脅的動物」,受到美國《瀕危物種保護法》保護。
  • 【漲姿勢】地球上 的12 種北極動物,你認識幾種
    攻略 | 故事 | 風景 | 貪玩 | 敗物 | 行走點擊題目下方藍色字關注 全球旅遊點評對於北極動物,我們最熟悉的自然是北極熊,其實,在北極還有其他一些動物。很多非常奇特的動物生活在北極寒冷的苔原上。
  • 一批巴布亞企鵝和雪鴞來成都啦
    四川在線(記者 範華)3月7日凌晨5時50分,14隻巴布亞企鵝和4隻雪鴞搭乘國泰航空CX3260航班由香港抵達成都。經過檢驗檢疫部門消毒放行、現場查驗並辦理通關手續後,即將抵達成都蛟龍港海洋公園指定隔離場,開始為期30天的入境隔離檢疫。
  • 冰雪世界中的美麗精靈:盤點北極十大珍稀動物
    這些身材魁梧的白熊被列為「受到威脅的動物」,受到美國《瀕危物種保護法》保護。它們的食物來源主要是海豹,也正因為如此,它們主要生活在沿海區。&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紅狐並不是北極圈獨一無二的。
  • 除了北極熊之外的北極動物,你還認識嗎?
    除了北極熊之外的北極動物,你還認識嗎?對於北極動物,我們最熟悉的自然是北極熊,其實,在北極還有其他一些動物。很多非常奇特的動物生活在北極寒冷的苔原上。下面小編就為你盤點了一些其他的北極動物。潛水能力相當強,對於北極的浮冰環境有很好的適應力。在庫克灣保護區為數不多的幾種白鯨中,它是不遷徙的一種,最近登上極度瀕危物種名單。雪鴞棲息於北極的凍原帶雪鴞是鴟鴞科的一種大型貓頭鷹,頭圓而小,面盤不顯著,沒有耳羽簇。嘴的基部長滿了剛毛一樣的須狀羽,幾乎把嘴全部遮住。嘴鉛灰色或角褐色,爪基灰色,末端黑色。
  • 關於表情包擔當雪鴞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今天貽小兔「偶遇」了雪鴞大大,威風凌凌,王者風範,跟我印象中的沙雕魔性形象大相逕庭。原來我們只是看到了別人讓我們看到的一面,卻忽視了雪鴞是猛禽!雪鴞是鴟鴞科的一種大型貓頭鷹,體長約為50-71釐米,飛行速度快,可貼地短程飛行,屬猛禽。
  • 雪鴞捕回旅鼠餵孩子,總被大的搶走,小的餓得走不動,被白鼬叼走
    北極地區冬季寒冷漫長,沒有陽光,到了5月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每年的這個時候,雪鴞從遠方遷徙回來,開始「談戀愛、結婚、生娃」,這是每一隻雪鴞必須經歷的。有的人不知道雪鴞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其實,雪鴞是一種大型貓頭鷹,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凍土和苔原地帶,有的全身雪白,有的雪白羽毛上遍布著斑點。
  • 地球上12種北極動物,漲姿勢了有沒有
    對於北極動物,我們最熟悉的自然是北極熊,其實,在北極還有其他一些動物。很多非常奇特的動物生活在北極寒冷的苔原上。1.
  • 【自然生態保護】圖強分局救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雪鴞
    近日,圖強分局警民攜手共同救助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雪鴞 同時聯繫了圖強林業局資源科,經確認,該鳥確實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雪鴞。雪鴞棲息於凍土和苔原地帶,也見於荒地丘陵,以鼠類、鳥類、昆蟲為食,在北極和西伯利亞繁殖,越冬時可見於中國北方部分地區,十分罕見。
  • 最失敗的入侵物種!50年前曾令眾人束手無策,如今卻被吃到想哭
    再比如北極旅鼠,它們可以說是動物繁殖速度界的「老大哥」,一年可生近8胎,每胎可孕育12個幼崽。而一旦有一隻開始孕育,很快它們就能組成一支數量龐大的「兵團」,橫掃一切後進行遷徙。小龍蝦的「悲哀」而接下來的這種生物,由於其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能力強,再加上其雜食性具備超強的天然競爭優勢,因此它曾讓無數物種
  • 雪鴞:不是說要開飯了嗎?鏟屎官又跑哪裡去了?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兩隻非常漂亮的雪鴞,想要養它們可是要有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呢,因為它們早在1989年就被列入了我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雖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國家鼓勵養殖野生動物,這樣也是對資源的一種保護,但是想要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獲得養育它們的權利可是千難萬難了。
  • 獅子首次出現在北極,科學家猜測:西伯利亞曾適合所有物種生存
    眾所周知,北極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地方,很少有動物能夠生存,但隨著全球變暖的情況出現,北極的凍土開始逐漸融化,獅子也是首次出現在北極。可能有小夥伴好奇,獅子是生活在草原當中的動物,為何會突然出現在北極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原來是科學在北極凍土之下,發現了一隻非常奇怪的動物遺體,從外觀與骨骼形態來看,這是一隻獅子。
  • 北極曾經也有「企鵝」,如今卻不見了,它們到底去哪了?
    我們知道,南極和北極的環境十分相似,那為什麼企鵝只生存在南極,在北極卻沒有見過企鵝呢?其實,北極曾經也是擁有企鵝的一個地區,只是因為種種原因,它們不見了。南極和北極屬於同一類型的環境,所以儘管企鵝和大海雀沒有任何親緣關係,但它們的外形和習性卻極其相似。為什麼環境如此相似,企鵝種群能夠存活至今,大海雀卻未能逃脫滅絕的厄運呢?大海雀生活的範圍比企鵝更廣,即使遠在西班牙也曾發現過大海雀的化石,所以說大海雀生活的地方人口密集程度會比企鵝生活的南極更高。
  • 北極38度高溫,或釋放遠古病毒,物種滅絕已開始,地球面臨重啟
    1724年,沙皇彼得大帝命令維塔斯.白令探索一條穿越北極,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道。這條航路的探索非常艱難,無數探險家在此折戟,或喪命於北極冰原的嚴寒,或喪命白熊的利爪之下。●在那個年代,北極大量漂浮著永遠不化的冰蓋。這就是所謂的多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