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五級颶風卡特裡娜(Hurricane Katrina)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造成了嚴重破壞;
颶風先是以一級颶風的強度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登陸,四天後再次以三級颶風的強度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外海岸登陸;
登陸超過12小時才減弱為熱帶風暴;
強大的風暴對美國地區造成空前的災難,導致紐奧良的50多個堤壩潰壩,大約80%的城市被洪水淹沒;
僅在路易斯安那州就有超過1500人死亡,另有13萬人流離失所,造成超過13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對於常年飽受颶風困擾的美國東南沿岸,政府在60年間收到大量的民眾抱怨;
「我明白了,知道了,為什麼不用核彈解決颶風呢?「川普在最近一次會議中表示;
@axios.com
據美國新聞網站Axios報導,當時美國總統與國土安全高級官員會面,當時談到颶風的威脅;
「颶風開始在非洲海岸形成,再穿越大西洋,我們在颶風眼內放下一枚炸彈,它會擾亂整個氣旋,我們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呢?「川普補充道;
一名官員回答道:「好的...我們會調查一下.」
川普隨後懷疑美國方面到底能應對多少颶風,並重申他的建議,希望政府在颶風登陸前進行幹預;
向外界透露的會議簡報中,與會人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會議結束,大家都很震驚,一些人直接無語「這他*的在說什麼?」
當然也有另一位高級政府官員打圓場,聽取總統核彈炸颶風的建議後,沒什麼好恐慌,「他就是讓這種毀滅力量遠離大陸,不是壞事,至少目的不壞。」
雖然川普在會議直抒胸臆,但他的確不是往颶風眼中丟核彈的發明者,這個想法可以追溯到艾森豪時期;
2016年《國家地理》曾經討論過核彈毀滅颶風的可能性;
當大自然宣戰時,人類是否應該反擊?科學家和政府機構正鄭重其事的考慮;
1961年10月11日美國氣象局長Francis W. Riechelderfer在全國新聞俱樂部的演講中表示,想像有朝一日,可能在海上遙遠的颶風中引爆核彈。「當然氣象局不會開始擁有核武器倉庫,直到我們確認自己在幹什麼。」
桑迪亞實驗室的氣象學家Jack W. Reed在研究美國首次引爆氫彈時所產生的大氣效應時,想到這種威力可以成為颶風殺手;
他假設潛水艇可以在水下進入颶風中心,在那裡發射並引爆一枚或多枚飛彈,將颶風眼大部分熱空氣升至平流層,被更密集的冷空氣取代,從而降低風速減弱風暴;
他計算出一個20兆噸的爆炸,可以將100節的風暴降到50 節;
"只是大家別忘一個小小的問題,放射性塵埃會隨著風暴移動,造成更加惡劣的環境汙染。」核武器的物理學家Robert Nelson指出。
義大利吃住遊GJ編寫
參考及圖片來源axios.com,theguardian.com,nationalgeographic.com